理财秘籍

「半亩塘采风」走进徐水釜山:寻根访祖,穿越文明之旅

Tom 0

釜山合符

釜山位于保定市徐水区城西22.5公里,海拔290米,因山形酷似一口倒扣的大锅而得名,山顶突兀就像民间铸锅时遗留下的锅底铸痕,远远看去疑为上天造赐。

黄帝釜山合符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转折,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雏形初现,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次跨时代的进步,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釜山”则是中华大一统的开端之所,是开创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奠基之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源。

徐水釜山,以物理形胜命名,山脚下村名皆为釜山。釜山村分东釜山、西釜山、南釜山、北釜山四个自然村,为东釜山乡政府驻地。全乡约1.4万人口,釜山村人口近万人,村中以龙姓人居多。

釜山周边一些与黄帝合符有关的村名隐现着模糊的历史投影。釜山村南大王店村古称釜阳镇;北合庄村村南有北合台遗址,传为炎、黄二帝握手言合之所;解村传为古时黄帝擒杀蚩尤行刑肢解处;樊村传为黄帝外围屯兵的营地;大、小牟山二村居蚩尤坟两侧,牛为蚩尤部族的图腾,哞为牛叫声,后演变成“牟”;蚩尤坟在当地又称红土山,为人工堆积而成。

黄帝庙遗址位于徐水釜山之巅,相传舜帝为纪念黄帝而建。该庙因人为、雷击、山火、战争等诸多因素,屡建屡毁达十余次,可谓历尽沧桑。黄帝庙址发掘出的3500年前的绳纹陶片、历代建筑构件及史书、碑刻记载,成为黄帝合符徐水釜山的有力证据。1978年,靳凤云在釜山崖洞发现109个古文字。经研究发现,釜山崖刻和史前出土的刻划符号对照有相同的,与早期青铜器上的刻划符号相比也有相同的,说明釜山的崖刻不仅继承了仰韶时期的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同时又发展到青铜器时代,它的传承是不间断的,有头有尾。这些刻划符号上限是公元前5000多年,下限是先商时期,釜山崖刻古文字刻画年代大致相当于黄帝“合符”年代。

史有所载:

黄帝合符徐水釜山,有关史志、碑刻、诗词都有明确记载:

1.《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曾“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2.元代《资治通鉴》注:“黄帝合符釜山为武遂(徐水旧称)之釜山。”

3.元代《通鉴纂要》载:“釜山在安肃县(徐水旧称)”。

4.明朝《读史方舆纪要》载:“釜山,县西45里......黄帝朝诸侯合符釜山,或以此为山也。”

5.《辞海》1496页述:“合符在徐水西”

6.《保定府志卷·十八》载:“釜山在安肃县,黄帝朝诸侯合符于釜山,即此。”

7(清)嘉庆《安肃县志.卷九》载:“釜山合符在县西45里,状釜,黄帝朝诸侯合符于此,今为八景之一”。

8.民国32年《徐水县新志卷十》载:“轩辕氏巡方问俗,登釜山会诸侯,合符示信徐水西,釜山顶上有黄帝台, 遗迹犹存。”

9.《炎黄汇典》(清)文人王佑文载:“釜山,黄帝会储侯合符之所,万古胜迹......”

10.大诗人魏士(清)为徐水釜山赋诗:“合符事远矣,石泉水自深,诗尝淡泊时,尤见古皇心。”

11.《日下归闻考》记述:“东安县,原东安古安墟(安肃谐音),黄帝制天下立万国,始经安墟,合符釜山即此。”

——秋之釜山

我是土生土长的徐水人,在我的印象里,徐水经济一直发展的很好,但是跟周边区县比起来好像徐水一直没有标签,没有文化。

这个深秋的周末改变了我的观感,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半亩塘诗社三五子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关于黄帝合符的釜山,如果你去网上搜索,会出来很多版本,宣传最厉害当然是涿鹿,可是这个秋天当我们走进了徐水釜山,涿鹿的三祖园便如同儿戏和笑谈了。

"山有其形、地有其名、史有所载、物有所证、民有所诵。"

远远看去釜山就是一口倒扣的大锅,走近了看依然残存了近年被人为烧石灰炸山破坏的痕迹,似一块大大的伤疤横亘在眼前,还好现在已经被政府列为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山上巨石斑驳,长草没膝;一路攀援迤逦而上,岩层清晰,有的石头中清晰可见海洋生物化石;偶见几处村民所建祭祀山神庙宇和比较违和的碑刻。

合符台在半山腰处,有两间房子名曰“黄帝屋”,传说黄帝曾在此居住,比较神奇的是此处一眼泉水,清澈见底,据随行的釜山文化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泉为黄帝泉,雨天不涨,旱季不枯,并且舀来一茶缸水告诉我们可以直接饮用,可以治眼病。这泉水对于我这个本地人来说就更为很神奇,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日渐匮乏的今天,尤其徐水的河道除了瀑河都已经日渐干涸,跟邻居易县比徐水的山一直以来就是荒山秃岭。司雨灌了一杯要带走,沧海直接就洗了眼睛,洗眼洗心,估计他预备开天眼呢。

黄帝屋

黄帝泉

酸枣树

四处溜达间发现此处还有一奇,就是一株树龄上百年的酸枣树,大约有人的上臂粗细,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酸枣本为丛生灌木,此树却亭亭如盖,枝叶繁茂,确实令人称奇,当地的传说这棵树可是结过金豆子的呢,我们没见到金豆子,不过酸枣吃了不少,很是酸甜可口。

山侧有一洞,仅可容人匍匐而出,中空可通山的另一面有较大洞口可入,据说是抗战时期遗留的防空洞。

绕过合符台,继续前行到达山顶,前日阴雨连绵,这一日阴云四合却没有落雨,天公甚是作美,一望四野苍苍,候鸟成群缓缓飞过,有遗址残存,碑刻委地,一座风化严重的无字碑东西朝向,苍凉矗立,这里便是历代屡建屡毁的黄帝庙遗址了。野花摇曳,衰草连天,历史的厚重,残缺的文明,在这个寒秋时节让人愈发感慨万千。

向北望两个村子叫大牟山和小牟山,传说中的蚩尤坟在那里,蚩尤部落的图腾是牛,说是夜半有牛叫声。

在釜山文化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我更想起了小时候姥姥讲的一些关于蚕姑奶奶、后土皇娘的传说,都是关于黄帝的正妃嫘祖的故事,姥姥老家是易县人,至今易县还有很多地名比如西陵、蚕姑坨等印证着这一传说。以釜山为核心、以黄帝家族为主线的大文化圈,使黄帝“合符”于徐水釜山更加明朗化。

研究证实,在今保定范围内,五千年前曾形成了以徐水釜山为中心的向周边放射百里的中华古文明大文化圈——是涿鹿文化(涿州)、古乐文化(涞水)、后山文化(易县);二是嫘祖文化(易县)、桥山文化(满城)、唐尧文化(顺平、唐县、望都);三是龙图腾文化(徐水),颛顼文化(高阳)……以五帝活动为主的大文化圈,为创立中华多民族文化的同根、同种、同宗、同脉的民族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史记》“合符釜山”为依、以大文化圈为据的模糊历史投射,证实黄帝合符在徐水釜山这一历史事实。

残碑

黄帝庙遗址

下到山脚,柿子正红,一位在此修行的女道士送了一兜黄橙橙的柿子给我们,车渐行渐远,釜山依旧沉默地安坐在那里。

秋日登釜山

千年思问道,不意误红尘。

破雾开望眼,登云待奋身。

罡风吹石瘦,衰草曳衣频。

飞鸟自来去,苍茫幻亦真。

——丙申九月写于袅袅居

半亩塘诗社釜山合符篇(点击可看)

隔热门窗品牌

系统门窗品牌

系统门窗品牌

品牌系统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