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喜迎党的二十大」记忆桓台|索镇·西镇村

autumn 0

西镇村(一)

村 庄 经 济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2000多亩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由于紧靠乌河,利用乌河水上交通便利条件,村民经商开店铺的比较多。规模较大的有于厚斋的泉顺河糕点铺、徐文锦的“清泉居”糕点酱菜厂、于宝航的“聚德诚”五金颜料厂、于孝谊的染坊、徐学林的“美丽车行”、于振华的马车店、徐承佐的“清和城”货栈、徐承奎的“乾义堂”油坊等。于亦璋在济南开办“森林”木厂、张士利在济南开办的“三义勇”、于乐初在西安开办成丰面粉厂、米行等。

1980年后,村集体先后成立了建筑安装公司、铝塑门窗加工厂等。1998年,村集体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桓台商厦。2008年,成立了桓台县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个体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桓台县鼓风机厂、桓台县风机厂、桓台县大众保温材料厂、桓台县冠隆风机厂、桓台县明朗门窗有限公司等。2007年,由徐全书等8名股东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全县规模较大、教学设施齐全的明星幼儿园, 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现有大、中、小20个教学班,300多名幼儿。

截至2016年底,全村人均收入两万余元。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全村拥有私家轿车500余辆,运输车辆50余辆。

社 会 文 化

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前,村里有几处私塾,徐文运先生的私塾较有名气,每期约十七至二十名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西镇村有西安、徐家两处小学,当时校长分别是阎允萃、史玉。1978年,为了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村集体出资将西安、徐家两处小学合并,成立了西镇小学。有5个教学班,10名教师,在校学生由成立之初的80多名增加到150多名。2008年,学生已全部到国办学校上学,小学校址改建成索镇少年宫。截至2016年,全村各类大中专毕业生30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0多人。徐晋书、于亦奎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大学生。

医疗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中医徐文贵常年在索镇大街同仁堂坐诊。1969年,村民徐敏、张孝峰、徐芹等4人参加县卫生培训学习,回村后成立了村卫生室。截至2016年底,村民新农合参保率为100%。

村庄文化 村民自发组织了京剧社、锣鼓队、舞龙、秧歌等自编自演的宣传队,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曾代表村、镇、县到各处表演。全村都安装了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

史 海 钩 沉

1950年4月,县城从新城搬迁索镇以后,桓台县人民政府机关、县粮食局、桓台电影放映队、桓台县吕剧团等单位驻乌河西苗家大院。露天电影院驻玉头顶子魏家马车店。桓台县医院、桓台县供销合作社、桓台县信用合作社、桓台第一中学等企事业单位也入驻西镇。1958年后,上述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陆续搬迁到今张北路以西。

历 史 故 事

于氏才女 清乾隆年间,索镇出了个奇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于桂秀。于桂秀出身于书香门第,擅诗词,懂音律,四书五经门门通晓,琴棋书画无所不会,乡人称她“于才女”“女博士”。

淄川举人张作哲和于桂秀的叔父于崇敕是同年好友,素闻于才女博学多识,有意结为亲家,于是以造访为名,亲自来于府“考察”。于崇敕见好友来访甚为高兴,拿出珍藏多年的“王家酒坊老窖”,派家人到乌河岸边置办了鱼虾河鲜,两位举人借着美酒佳肴,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酒过三巡,张作哲乘着酒兴说出了自己的来意,于崇敕大喜过望,派人取来侄女的诗词歌赋,呈给张作哲阅览。

张作哲做过临朐县的教喻,对诗文颇有研究。他翻开诗稿读了起来,时而频频点头,时而拍案叫绝:“精哉!妙哉!真乃奇女子也!崇敕兄,桂秀的诗,有汉魏之风骨,渔洋之神韵,她的词委婉清丽,迫近《漱玉》,几可独立成家。”

于崇敕闻知大喜,口上却说道:“作哲兄乃诗文名家,敬请斧正!不瞒仁兄,我欲为桂秀刻印诗集,请仁兄题词褒奖。”

张作哲道:“要我题词不难,不过……”

于崇敕道:“不过什么,仁兄但说无妨。”

张作哲道:“请才女亲自为我研墨铺纸,方可提笔。”

于才女奉叔父之命来到堂前,但见淡妆素裹,娴雅大方,朝张作哲深鞠一躬,然后铺纸研磨,站在案旁观望。

但见张作哲屏息静思,突然发力挥毫泼墨,在宣纸上写下了“曹操孟德”四个大字。于崇敕一看这四个字,就耷拉头了,喘着粗气不吭声。于才女却笑盈盈地朝张作哲深鞠一躬,“张大人过奖了。曹大家之节操,孟母之德行,是古代巾帼典范,小女子愧不敢当!再说小女子的这些诗作乃雕虫小技,别说与曹大家和孟母相比,就是在您张大人面前也是班门弄斧。”

于崇敕听了于才女的解释,反怒为喜,朝张作哲猛击一拳:“好一个‘曹操孟德’!”

转眼间,到了洞房花烛之夜。塾中的学子闻听于才女擅长诗词,密谋把于才女的丈夫张廷叙关在塾内,作为“人质”,然后一起来到新房向于才女索要《洞房诗》,否则,就不让二人喝卺婚酒。一直闹到天近二更,在伴娘的苦苦劝说下,万般无奈的于才女,这才羞羞答答地吟出了一首《洞房诗》:“劝君莫再苦相扰,百岁良缘在今宵。织女河边停梭立,但等牛郎渡鹊桥。”

“好,再来一首!”众学子掌声又起。

于才女被缠得无可奈何,只好又吟出一首《洞房诗》:“灯下凝妆盼新郎,花月良宵守洞房。鸳鸯衾枕谁做伴,同窗学友莫无良。”

一天,塾师为学子讲“一字千金”的典故,张廷叙不仅对一字千金的典故释义对答如流,还把程先贞的“连成片玉留声价,一字千金借品题”及锺嵘《诗品》中对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怀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的评价端了出来,令堂内学子举座皆惊,一片哗然。张廷叙意犹未尽,又将董其昌为新城“四世宫保”坊题字后,将其中的一个字藏匿索要千金的故事也讲了出来。

私塾先生颌首称道,问张廷叙:“你讲的可是贵夫人家乡的故事?”

后来先生辞馆,父亲张作哲作出一项重大决定,不再另请塾师,让儿媳于桂秀做儿子张廷叙的先生。

张作哲的夫人提出质疑,两人争论不休,最后张作哲坚持己见。

张作哲为小夫妻主持了拜师礼,于才女正式成为丈夫的先生,开设了《论语》《大学》《孟子》《诗经》四门课。

后来,在于才女的教诲下,丈夫考中了进士。

晚年的于才女回到娘家侍奉父母至终,葬于氏坟茔,称为孝女。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

系统节能门窗

品牌系统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