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幕墙玻璃安装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常见问题类型一:
1.玻璃平整度不达标造成面板影响畸形
解决措施:
1.隐框玻璃板块在安装后,幕墙平面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5mm,相邻两玻璃之间的接缝高低差不应大于1mm;
2.产品应垂直放置,贮存于干燥的室内
常见问题类型二:
1.玻璃内部有水雾;
2.玻璃发霉;
解决措施:
1.材料进场前检查生产合格证、核实其担保单位、出厂日期及检验报告、安全许可证、性能等级、永久性标识等符合后方可进场;
2.进行随机抽查检验,发现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
常见问题类型三:
1.垫块缺失、垫块长度、厚度、硬度不满足要求;
2.玻璃下方托件长度不足 100mm;
3.玻璃下方托件压弯变形;橡胶垫片局部凸出, 影响打胶;
4.玻璃下方托件过短,仅拖住单片玻璃;玻璃下方托件与玻璃之间未垫橡胶垫片,硬性连接;
解决措施:
1. 隐框或横向半隐框玻璃幕墙,每块玻璃的下端宜设置两个铝合金或不锈钢托条,托条应能承受该分格玻璃的重力荷载作用,且其长度不应小于100mm、厚度不应小于2mm、 高度不应超出玻璃外表面;托条上应设置衬垫;
常见问题类型四:
1.压块数量、位置不符,造成附框松动,影响密封。
2.玻璃下方托件长度不足100mm,且托件压弯变形;橡胶垫片局部凸出,影响打胶;
解决措施:
1.玻璃板块的副框通过压块固定在铝合金框上,压块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点间距不小于300mm,距边部不小于150mm,用螺栓倒扣连接紧固;
常见问题类型五:
1.压板间距过大,采用自攻螺丝固定;
2.明框玻璃压块与立柱及横梁不配套,固定单螺栓易出现扭动,影响扣盖安装;
3.压块固定点少,压力集中,导致玻璃成像不均匀;
解决措施:
1.规范中没有明文规定采用通长压块,一般采用压块长度100mm,间距300-400mm 固定。间距不大于400mm,螺钉直径不小于5mm;
2.压板安装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应采用机制螺丝固定明框压板,严禁采用自攻螺丝固定;
常见问题类型六:
1.玻璃与立柱搭接距离过少;玻璃安装不居中,存在漏黑边现象;
解决措施:
1.玻璃与构件槽口的配合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玻璃嵌入量不得小于15mm。玻璃应居中安装,防止偏向一边安装;
2.玻璃与立柱横梁之前如设置胶条应保证胶条的平整度防止胶条凹陷;
常见问题类型七:
1.明框扣盖安装不平顺、接头不整齐,装饰封边扣条脱落翘曲;
解决措施:
1.明框扣盖材料下单时应定尺下单保证材料长度一致,采用选型合适的封边扣盖;封边厚度适当加厚;
2.装饰条、扣板与压板间如扣合连接,其构造应安全可靠,必要时可采用机械连接;
3.明框扣盖接头处应统一设置在一个高度,扣盖安装应保证横平竖直;
常见问题类型八:
1.开启扇开启角度过大
解决措施:
1.开启窗、外开门应固定牢固,附件齐全,安装位置正确;窗、门框固定螺丝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应大于300mm,与端部距离不应大于180mm ; 开启窗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mm ;外开门应安装限位器或闭门器;
常见问题类型九:
1.开启扇脱落
解决措施:
1.避免顶框与横梁扣板连接,应采用横梁截面与顶框连接,用不锈钢自攻钉加强;
2.玻璃幕墙开启扇隐框玻璃板块底部必须设置金属托条,托条应与窗扇可靠连接;
3.框与龙骨固定螺丝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大于 300mm,与端部距离不应大于180mm;
常见问题类型十:
1.铝型材表面被刮伤;玻璃被焊渣火花烫伤;
解决措施:
1.焊接作业时应做好接火措施,在玻璃已安装完成上方动火可考虑在下方设置防火布;
2.可在玻璃表面涂抹且易清除的防火材料达到保护的目的;
3.对于分段施工的项目可在已完成目前搭设水平悬挑防护棚作为成品保护措施
常见问题类型十一:
1.玻璃外观不平整出现凹凸不平现象,外观效果差;
解决措施:
1.玻璃安装时压板安装间距应一致、同一块玻璃压板螺丝紧固标准统一;
2.掌握玻璃产地和项目所在地海拔高度,如相差较大,存在大气压力不一,可在玻璃内设置毛细管,玻璃到施工现场时拔出毛细管,使玻璃内部气压均衡后封堵
整理不宜,希望大家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