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年味记忆」云南峨山过年的味道
红色,一直以来是吉祥、喜庆的代表。当红色点缀街道,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红色的对联、福字贴上门窗,当越来越多的红色映入眼帘时,年,便到了。
“福”字挂件
红色,那是过年的颜色
2月11日,大年三十这天的早上,走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的街头,烟花爆竹售卖点前人头攒动,道路两旁的年货摊上吆喝声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人互道一声过年好,时不时跑过嬉戏的孩童,顽皮的小男孩捂着耳朵,等待着鞭炮响起的那一刻。
十六岁的赵同学面前放着一堆红红的鞭炮,他说,这是他高三前的最后一个新年了,今年他和舅舅一起来买了这么多鞭炮,就是要在高三到来前痛痛快快地玩一场。
爆竹
爆竹声,那是过年的声音
大年三十,峨山县的菜市场更是人潮拥挤,比肩接踵,采买食材的人们挤满了菜市场,人们都在为今晚的佳肴做更加充分的准备。一年来,分散各地的亲人将在今晚团圆。
“今年倡导就地过年,我便开着视频和家里一起吃年夜饭,也算是一起吃的年夜饭了。”在峨山县工作的四川姑娘小张说。地理上的间隔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家人的思念,线上视频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人们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团聚。
年夜饭
年夜饭,那是过年的味道
年夜饭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烟花爆开的声音、孩子和大人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奏出除夕的乐曲。
在峨山县练江边上,抱着小孙女的李爷爷感慨道:“这日子啊,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今年近七十的李爷爷身体仍然健壮,他说,自己每天下午都喜欢来练江旁散散步,遇到熟人时便在石桌上来一局象棋。闲暇之余带带孙女,会会老友,李爷爷说自己很满意这样的生活节奏。
烟花与春晚,那是过年的视觉之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的王安石诗中描绘的许多习俗,从古延续至今,既有守正,也有创新,时代在变,对于年味的记忆,也带有各自的时代烙印,但依旧不变的是我们对于家的重视,对于亲情的珍惜,对于家人的浓厚情感。
云南网记者 马曼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