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游记」昌北有个影视村,约吗?

Mike 0

昌北有个影视村

村子建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

十几户农家小院似珍珠落玉盘般

散落在沟谷内之上

它就是以山泉水而闻名遐迩的沙岭村

从长陵村北行不多远就进入山区

甫已进入延寿镇地界

在一弯道处有巨石一座

当地人称之为“将军石”

其后有一羊肠小道可直通沙岭村

沟口处另有一块“迎寿石”

上书十二字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它诠释着山村

读书与长寿的内在关联

平常素日

这个仅有20多人居住的小村显得比较静谧

上班族南去昌平

上学的北往黑山寨

冬季这里就更有些万籁俱寂的味道

仅剩一些老叟老妪相伴

坐于树下晒着暖阳

偶有鸡鸣狗吠叫上几声

再没有其它繁杂吵闹

在村中随意的走上一遭

最好静静地坐上一个时辰

也许是发呆

也许是思忖

找寻着颐养天年和养寿的奥秘

从将军石后沿小路行不多远

一道拦马墙遗址赫然出现在面前

之前多次找寻的

老君堂口遗迹终于现身了

这道拦马墙

大约是老君堂口向北延伸的

最后一道城墙

按昌平县志记载

老君堂口有五道拦马墙

位于老君堂村东北沙岭至黑山寨一带

沙岭村的房屋依山而建

70%以上为青砖灰瓦结构

不少院墙都就地取材

用山石垒砌

显得与自然环境搭调和谐

八十年代前

村子原来有二十几户

因交通不便

有一半村民陆续迁出

村里很少见到孩童

留在村里的大部分为中老年

从村中心向北上拾级而上

山坡之上仅剩一两户留守

其余大部分院落都已空闲

院内随意的种些菜蔬或堆放着杂物

街门就是用荆条等简单编织的柴扉

山美水甜的古村极适合小住

宜常来常往

春盎百花秋霜月

小园留得神仙住

夏送凉风冬飞雪

旧主复归同举箸

村子中央一座高台大院内

一对杨树树龄已逾百年

据说是建村时栽种的

至今依然矗立挺拔

村子最深处伴石碾、石磨

凭添了几分素雅与回忆的感觉

古关口在小村的南边

村北苍松翠柏缀满了山坡

形同卧龙环抱山峦之势

犹如一幅生态秀美的山水画卷

沙岭村自建国以后

就有电影村的美称

不少剧组常来这里取景拍摄

小村子老式建筑存留完整

环境幽静古朴

透着一股留恋不舍的情愫

每逢春季遍野的山花

聆听着泉水叮咚

满眼的春意盎然

这个时候的沙岭

宛若世外桃源一般

想必拍出来的画面让人陶醉

农村题材的故事也同样使人着迷

别拿这里的风景不当回事

自然也是美

除此以外

像解放初期还拍过电影《万水千山》

以及前几年在北京台

热播的电视剧《血色浪漫》等

上百部影视剧都曾到村里取景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

有一部反映昌平干部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电影叫 《老百姓是天》

讲述昌平区纪委干部沈长瑞的事迹

听说有的村民还饰演了重要角色

他们至今仍颇引以为豪

春有百花夏无暑

冬秀蓝天秋挂月

一年四季皆有打水的水友来此

一边享受着宁静

一边将甘泉带回家

在村的中央有个水柜

它将山泉水收集于此

探出一根水管装上一个龙头

山泉水缓缓流淌

不时有城里人大老远驱车来沙岭

提着大桶小瓶打山泉水

不过

村里人早就习惯了

村子就这一个接水点

一年四季水就这么流着

村里人叫它水井子

水从山里来

有上百年历史了

从没断流过

据说

这里的水没有水碱

到冬天是暖的

而夏天天热时却是凉的

村里还有一种东东叫“麦饭石”

它是在高山、峡谷、悬崖、陡壁上

天然堆砌的岩石

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对生物无毒、无害

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

麦饭石中含的铝硅酸盐

对异味和细菌的吸附作用极强

它虽然可用于净化水源

保鲜食物等功效

开采麦饭石可以增收

但为了保护环境只能作罢

(本组图为兴建之中的沙岭新村)

很多时候常常感慨

活着当下真累

也不知自己何日才能成主角

其实只要你愿意

你永远都不是配角

待春暖花开时节

休个周末或请上年假

走到延寿那个让人留恋的小山村

挑个最喜欢的农家小院住上些时日

在慵懒的午后

看云卷云舒

观漫坡山花环绕

于杨柳树下坐着摇椅

捧一本山水游记

品一盏香茗

乐享自编自导自演的山水情

你一定会在不知不觉地

走进“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里

图文/五湖四海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

高端系统门窗

隔热门窗

品牌系统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