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非遗古镇”打出靓丽招牌|小布带你感受“婺秀雅畈”风情”
婺城发布——在这里读懂婺城
婺城官微,每天下午5:15与你相约
雅畈镇是婺城区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乡镇。不久前,雅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非遗古镇、婺秀雅畈”的靓丽招牌已经打响。
那么,雅畈将用怎么样的方式升级雅畈环境?又有多少精品文化会重回这个新时代的舞台?今天,小布带你一起感受雅畈变迁。
1
“特色小镇”蓝图绘就
自雅畈镇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雅畈镇把道路交通整治的力度再次提档,多次联合交通、路政、执法大队对集镇市场周边的乱停乱放进行劝导,在严抓实管、雷厉风行的动作下,集镇居民的环境意识也在逐渐提高,甚至主动帮助劝阻乱停放行为。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期工程中,雅畈镇重点做好四个重点工程项目,分别是下街改造、东阳街改造、环镇南路改造以及垃圾中转站改建,按照一次性规划,分年实施的计划,以2019年扫尾为目标倒排时间,现阶段都已有序开展。
除了以项目推进拉开框架外,在大格局中,雅畈将按照规划的目标定位,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主线,以明清古街古宅为展示平台,依托雅畈历史街区及地域特色丰厚的婺州窑、金华婺剧、金华斗牛、金华毛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结合历史文脉传承、民居农耕文化展示、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非遗古镇、婺秀雅畈”。
2
“婺秀雅畈”指日可待
走进雅畈集镇,最绕不开的去处就是古街了。古街主体包括了雅畈一村、二村、三村的部分区域,在101幢传统建筑中有明清建筑36处,处于上街、下街、后街、长街四条街中。现存重要历史建筑与传统民居均为白墙黛瓦,院落式庭院,集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典型地体现了浙中民居的独特风格,是典型的婺派风格建筑。
在大批古民居,古祠堂中,“七家厅”、“将军殿”、“叶氏宗祠”、“陪嫁井”等19处建筑,更是金相玉质、登堂入室、满目钟灵毓秀,无论是玲珑剔透的牛腿,造型别致的斗拱,古色古香的门窗,还是别具匠心的梁栋,古画壁,无不取精用弘,巧夺天工,堪称艺术瑰宝,对填补中国民居建筑风格研究的空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古街当中最具“重量”的一处建筑七家厅建于明代早期,是金华地区现存最早的民居建筑之一,坐北朝南,由照壁、天井、前厅、后厅和厢房构成,呈方形布局,前后厅共七开间,两侧厢房也有七间,因此得名。这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整体布局基本完整,结构简练,颇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厅前的照壁历经风雨仍然巍峨如新,更显庄重气度。七家厅在1997年就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更是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雅畈之“雅”不仅有建筑的端庄大气,更有工匠精神的细腻质朴。
在雅畈镇的浙江省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村汉灶村有一处婺州窑古窑址,汉灶的村名就由“汉代婺州古窑”而来,它见证了汉灶始建于西汉初年的2200多年的古老历史。而有着“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的陈新华作为婺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婺州窑传承发展工作已有40余年,在继承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的基础上,让婺州窑重放光芒。
如今婺州窑这缸醇香“老酒”即将有个“新瓶”,那就是即将开馆的全新婺州窑陶瓷博物馆。
作为浙江省文化厅和浙江省旅游局授牌认定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非遗主题(实验)小镇,雅畈不仅有传承千年的婺州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与金华火腿齐名的“金华斗牛”、“金华毛坦”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极具雅畈地域特色的叠馒头、迎蜡烛、道情、婺剧、龙灯等传统民俗与技艺,共同组成了雅畈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
“非遗古镇、婺秀雅畈”的形象口号完美诠释了雅畈镇打造宜居、宜文、宜业、宜游的“非遗”主题古镇的整治决心。
作者/吴嘉凝 徐骏男 段黎娅
编辑/汪胜
美编/苏晓婕
在这里,读懂婺城
每天——
为您发布本地权威信息
如需发布,请联系我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