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脱贫攻坚先锋行」张晓峰的扶贫日志

Tom 0

张晓峰的扶贫日志

武乡县人社局派驻石盘农业开发区长南村的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晓峰为贫困户李金明解决慢性病药品。

初冬时节,走进石盘农业开发区长南村,静谧整洁的小村、干净利落的小院、悠闲自得的村民……田园风光如画,整个村庄在层峦叠嶂的山峰和绚丽多彩的晨光中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张书记,村口这两道河坝暖了村里人的心啊。”

“对喽,还是这清凌凌的水看得舒坦。”

“可不是了,以前杂草丛生,村里人都不想走这条路。”

……

村委会门口,三三两两的村民围着身穿黑衣的中年男子,你一句我一句,聊得欢快。被围的男子叫张晓峰,是县人社局派驻长南村的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初识张晓峰,源于一本“细致”的驻村扶贫日志,说它细致,不仅是其内记录翔实的各类信息,还包括一张张细心裁剪的现场图片。翻开边角因磨损而泛白的日志本,字字句句充斥着张晓峰驻村以来对老百姓、对村里发展的深情厚谊:“2017年7月6日,雨,走访入户,向群众宣传成功集团帮扶意向,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意见。”“2017年7月24日,晴,召开支村两委会,商量村集体经济发展事宜。”“2017年10月31日,晴,第一批肉猪在长南安了家。”“2017年12月27日,晴,成功集团精准帮扶工程顺利竣工验收。”“2018年3月27日,晴,长南村爱心扶贫超市挂牌成立了。”“2018年6月4日,晴,村民领上了第一批分红款。”……

“长南村是全县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尽管来之前已有心理准备,可……”行走在长南村的整洁村道上,张晓峰忆起初来时的情景忍不住眉头紧蹙,迎风飞扬的黄土、衣衫不整的村民,如同重锤不停击打着他羸弱的身躯。“尽管乡风淳朴,但信息的闭塞、交通的不便,早已把‘地瘠民贫’深深烙刻在长南人祖祖辈辈的活计里。”

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需要优秀的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卯足干劲,张晓峰一家一户走、田间地头问,吃泡面、喝井水,摸家底、制对策,仅仅几个月时间,手心打起了泡、脚底蹭破了皮,165名贫困百姓的疾苦、愿景被牢牢记在了心头。调研之后紧跟着是部署和落实,在区党委、支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张晓峰多方奔波,用一系列精准举措直指脱贫“靶心”:280平方米的养猪场里撒欢跑着肉猪150头、30KW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14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上舞影翩迁、2500亩连翘在山间茁壮成长、180米的防洪河坝工程即将竣工、50立方蓄水池和1050米管道使老百姓喝上了“标准水”、13户村民接通了宽带、69户老百姓借助政策红利住上了安全房、1.8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让村民彻底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尴尬……一年的春华秋实,长南村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而他也从“城里干部”摇身变成了“俺们村人”。

“叮叮咚咚”,说话间,张晓峰的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女儿的微信:老爸,记得吃药!“张书记,您身体不舒服吗?”“心脏不好,晕倒过两次。”“那您怎么还选择来扶贫?”“咱是一名党员嘛。”正是秉承这份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张晓峰想思路、出点子,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采取“一事一议”制度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村里的大事小情一律在村务公开栏里张榜公布,并将村干部置于监督之中,确保公开透明;张贴、发放个人信息牌,方便老百姓有事第一时间能联系到自己;参加电商培训后,一对一讲、手把手教,帮助村民开微店、做微商;建设30平方米的爱心扶贫小超市……桩桩件件实事唤起了群众的“精气神”,让“认可”浸入了长南人的骨肉血脉。

“张书记给俺修房铺院,还给老伴儿送了一台轮椅车。”“儿子得了白血病,是张书记积极联系了慈善机构和振动集团,为孩子争取了8000块的大病救助资金。”“家里烟道漏火引发火灾,五间房塌了三间,张书记不仅自掏腰包给了俺300元,还帮着清理场地、恢复重建。”……听,声声呢喃传入耳际,那是贫困户刘奋先、刘润生、段效青的肺腑之言。

晌午的长南村,阳光暖暖洒下,张晓峰端坐在办公桌前,在日志里认真写下:2018年11月13日,晴,村委会前的河坝和溢流坝工程完工,刘奋香家的铝合金门窗已更换。脱贫摘帽迫在眉睫,需要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携手同行,才能真正建设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孙 媛)

来源:武乡县新闻中心

监制:刘飞龙

高档隔音降噪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