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时代——静海经济领军人物」创业逐梦 路标在前──记天津生宝集团总经理顾靖
他是个“80后”创业者,大学毕业后的十几年间,从城市到农村,从销售员到城市“新农民”,从普普通通的员工到管理多家公司的总经理,在并非坦途的创业路上,他坚持信念、敢闯敢拼、精明好学,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带领着众多农民增收致富。他就是静海区生宝集团总经理顾靖。
(一)
今年38岁的顾靖,200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16年前,大学毕业的他和大多数“80后”一样怀揣梦想,应聘到天津市赢亨糖酒销售有限公司,干起了销售员。虽然销售工作没有固定时间,经常加班加点,但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人群、面对不同的挑战。这让顾靖积累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成为他日后创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当时对于创业是挺陌生的。因为一出大学校门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懂,只有一点点的学习。一开始在天津本地做销售,积累了些经验后,又开始去河北、东北等外省市跑业务,为人做事,包括人品人格,那几年学的知识很多,因为在外面打拼最锻炼人了。”对于刚走出象牙塔的顾靖来说,创业既充满艰辛也带来了收获。
在公司销售岗位上,顾靖一干就是6年。2007年底,公司扩大经营规模,成立了天津市生宝种猪繁育有限公司,顾靖被调往新公司任职。
对于“80后”的顾靖来说,养猪从未进入自己的职业选项,是一份陌生的行业,许多朋友也劝他不要涉足。但年轻人无惧无畏的性格,让顾靖决心尝试一把。他多次对朋友说:“我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二十七八的年纪就要有一番作为,不能跑一辈子业务吧,养猪也是一门技术。”
公司委以重任,顾靖也怀着满腔热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新的角色。他先后到江苏、山东、河南和本市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进行考察。从猪场建筑结构到养猪技术,他都从源头学习,回来再仔细总结、研究。“我去猪场喂过猪,也给猪打针。刚开始进猪场回来都吃不下饭,喘气都是猪味的。不过学着学着也就习以为常,而且在饲养过程中还能找到乐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努力,顾靖由养猪行业的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率团队建成了存栏母猪近千头的繁育基地,成为全市屈指可数的大型养猪场。
猪场发展步入正轨,顾靖也干的起劲儿。可天不遂人愿,2010年底,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口蹄疫和蓝耳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年轻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虽然顾靖掌握一些养猪技术,但是这么严重的疫情还是第一次碰到。面对这巨大的挑战,他显示出了异于常人的沉着和冷静,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清理猪圈、把猪引到安全的猪栏,我还在丹麦聘请专家在这待了两个月,通过和专家一起研究,第一时间制定解决措施。”虽然这场疫情来势汹汹,但是通过顾靖和大家的一起努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回忆起当时情景,猪场工作人员张权的内心还难以平静:“当时大家都特别担心,因为疫病传染速度很快,但是顾靖经理积极组织大家应对,最后损失了一千多头,这已经是很不错了。我们都挺佩服他的!”
(二)
2011年,生宝公司经营策略再次调整,重点业务向发展现代农业转变。作为公司的年轻骨干,顾靖再次开始了全新的创业之路。有了先前养猪的经验,顾靖在踏入设施农业这块生疏的领域时,充满信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尤其对于农业种植来说,必须以强大的技术做支撑。为了把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建棚技术学到手,顾靖多次到北京、连云港、山东等地参观、学习。在掌握设施农业先进技术经验后,马不停蹄的到大邱庄镇西尚码头村洽谈土地流转事宜。当时,国家刚刚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村干部和村民们对土地流转很陌生,对这件事也很抵触。
“当时有人对我说,小顾你一个月也谈不下来。我说我20天就给它拿下来,拿不下来我就不干了。”年少气盛的顾靖激发了斗志。之后,他同村干部走访了村里近50户人家,挨家挨户与村民沟通。顾靖的真诚和努力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最终,顾靖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合作社一期工程800多亩地的土地流转。
万事俱备,顾靖开始带领员工建设大棚。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他起早贪黑,和工人们吃住在田间地头。仅用了5个多月,生宝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期工程的329个大棚就建好了。“一边建设就一边种植,刚开始就种蔬菜,第一年的效益很好。”顾靖说。
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本市连降大雨,再一次给了顾靖当头一棒。“当时很绝望,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下雨。320个棚泡了十几天,所有的苗都涝死了,而且那时已经过了种植期,再种不赶趟了,彻底绝收。”
好强的顾靖并没有因为再次遇到困难而被吓倒,因为他清楚,不能辜负自己的心血,更不能辜负公司和村民们的信任。
坚决不能放弃的信念在顾靖的头脑中升腾。大雨过后,顾靖立即组织排涝,并从山东引进种苗进行补种,争取把损失减到最小。之后,他深刻吸取教训,马上修渠修坝解决园区排水问题。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一个新的难题又摆在了顾靖的面前──“第二年效益较低,甚至赔钱。因为蔬菜发到市场上去卖,自己根本控制不了价格,受市场影响太大。而且咱这都是无公害绿色蔬菜,品质好,但卖不上价。”
好的产品没有好的效益,这让顾靖伤透了脑筋。为了盘活优质资源,顾靖时刻关注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在2012年北京农博会上,他看到北京昌平地区的农民都在种植草莓,一个草莓大棚可以有四五万元的收入。这让有着丰富营销经验的顾靖发现了新的市场和商机。
他多次到中国草莓基地江苏建德,向草莓种植专家学习。2013年,顾靖在合作社开始发展草莓种植,走上了休闲采摘的农业发展之路。
“我们是静海第一家合作社种草莓的。开始种植了20个棚,效果不错,卖了100万元,利润达50多万元。”顾靖说。
虽然做出了一点成绩,但是顾靖没有就此满足。在尝到了发展农业休闲采摘的甜头后,顾靖从2014年开始,着眼全国的农产品资源大市场,不断增加适合合作社种植的采摘品种。
昌黎的葡萄、乐陵的桃子、青县的甜瓜、静海十里堡的蔬菜……都被顾靖引进园区进行种植。在采摘旺季,生宝公司有20多个品种,可同时接待1000人左右的游客入园观光采摘。2015年实现利润近80万元,2017年利润达到五六百万。稳定的客源和逐年增长的收入使顾靖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休闲农业的信心。
(三)
几年来,通过顾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生宝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为一家集规模种植、节能日光温室工程、无公害菜果配送、新品种研发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对于顾靖而言,创业需要实打实的付出,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编出来的辉煌。顾靖的创业热情深深感染着团队的每个人。村民们都说:“我们能拿着土地流转的租金,还可以挣着在合作社工作的薪金,比以前自己种地强多了。顾靖可不简单,岁数不大,能力很强,我们都特别佩服他,也感谢他。”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多次获得市、区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顾靖并没有因为得到村民们的夸赞而止步不前,反而觉得集团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他常说:“集团一共有300多名员工,都是当地的村民,我得保证他们的工作,一定把园区打造好。”
农业天地有作为,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发展致富,顾靖一直在努力,并且规划出了一条长远的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属于静海的优质农产品的品牌。
奋斗是人生最好的底色。从西服革履到裤腿卷泥,从普普通通的销售员到农村致富带头人,顾靖用亲身经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80后”的奋斗历程。我们相信顾靖,会用勤劳的双手、卓越的智慧、担当的精神,在现代农业发展致富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