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龙文」龙裤传奇石室岩
⊙郑德鸿
三峰山上佛门圣地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梧桥村三峰山上,有一座名闻遐迩的寺庙——石室岩。
从迎宾路与水仙大街交叉路口向北,不多远就是梧桥村西坑社,往东从厦蓉高速下面穿过,路口有一指示牌,指明到石室岩的方向。沿着水泥路向上走,不远又分成两条道,向上一条通往聚奎岩,向下一条通往石室岩,并各有一座山门。石室岩山门上镌刻着“石岩天成”四个大字。山路蜿蜒,不断向上,来到一处谷口,顿觉豁然开朗。谷口有一片很大的停车场,路边是座土地庙,而石室岩已在眼前。
来到岩前,路左侧有一大一小两块石头露出水泥地面,大的一块状似卧牛的石头,称为“石牛”。“石牛”上方山坡有一大石,上镌“湛寂真空”。路的另一边是棵榕树,树下有二块石碑,一块是1998年龙海县政府立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另一块是2000年龙文区政府立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碑。
榕树后有一座石塔,叫飞来塔,据传说是开山鼻祖龙裤国师从京城带来之物。石塔为葫芦顶四方形舍利塔,高5米,宽2米,四周有精美的花纹浮雕,镌佛名、佛咒及“祝圣延寿”、“保国佑民”等。塔边是一座四层楼,第一层为库房,上面写着“三峰山闲云石室”,屋顶也成了国师殿前的平台。平台的后面是第二层客房,用于安置来客。第三层就是国师殿,供奉龙裤国师。第四层供奉弥勒佛。国师殿后是大殿,右侧是清莲亭,亭里有一石碑,记载着前住持比丘尼日清师释满筹的履历及当年为修建岩寺所做的贡献。亭后为三层楼的功德堂。
清莲亭的后面有五处石刻。亭边一石镌“南无阿弥佗佛”,侧面镌“鹫夹”。亭后一大石上方镌刻“虎岳”,下方镌“洗足”及“一脉龙云水,洗开妙法身。本来无垢染,白足叩能仁”。石下是一小池,想是信众礼佛前净身洗足用的。隔着一石墙,后有石刻“龙桥”,边有一实心小拱桥。与一般的桥不同的是,桥下面没有溪涧,只是留下一小阴沟过水。这里以前是小涧,但现在因上面水量少,一小沟就足够了。边上有一石镌“灵隐”,另一较大的石头上镌有万历巳未年陕西西安府蒲城县信士赀嘉宾的题刻“大慈大悲救苦难,灵感观世间菩萨”。清莲亭边上去是舍利塔,安放着1991年圆寂的比丘尼释满筹的舍利。
大殿左侧是祖堂与法华阁,再过去就是龙裤国师当年修行的岩室,是利用天然岩洞垒墙成室,也是石室岩的发祥地。岩室的屋顶是整块巨石,上镌“斗牛”。因石形似螃蟹壳,两旁大岩石犹如螃蟹的一对巨螯,人称螃蟹穴。石室门额镌“闲云石室”,门框镌刻“观空有色西方景,听世无声南海潮”。门前走廊上有二石横梁,镌一对联“常接清静界,聚归淡空亭”。与一般对联竖写不同的是,这对联是镌在横梁下面的,抬头才能看,非常少见。室外石柱正面镌有万历进士、右佥都御史颜继祖书丹对联“无树非台还是佛,枕流漱石即为禅”,明东阁大学士林釬书丹对联“云封片瓦乾坤古,月渡三峰世界清”。柱内面镌刻“法座连星斗,禅心定水云”。柱下台沿立面有三幅精美的石刻浮雕。室前有一放生池,放养着龟与鱼。岩室左侧巨石正面镌沈克明书丹“一览”,有一小岩洞;侧面镌一大“佛”字,边镌“大悲阁”,旁边也有一较大的岩洞。
除这些建筑,还有正在建的综合楼,以及拟建的观音阁。整座寺庙依山势而建,虽然规模不大,但错落有致,实乃清幽之地。
龙裤国师的由来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许多山河城池以龙命名,许多人的名字里也有龙。在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专属,如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任何人如有僭越,杀无赦。如果是皇帝赐予的东西,都会加上龙的称谓,石室岩开寺始祖因明万历神宗皇帝赐于所穿裤子并赐号“龙裤国师”,则是无上的荣耀。
龙裤国师俗家姓郭,法号樵云。自小种田,不识斗大的字,因家贫穷,无以为生,便在桥下庵出家当和尚,每天忙于砍柴、挑水,供全庵僧众食洗之用。但他生性愚钝,学经五年,只会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偶到三峰山砍柴,见一天然石洞,寻思在此修练,便在洞口砌砖垒石,建造栖身的佛堂。几年独自苦修,衣裤都破烂了,寒冬时,膝肉露出冻得通红,痉挛不已。他抚摸膝盖自勉道:“且忍耐忍耐,莫干扰我的心,等我修练成国师,一定给你穿上皇帝的龙裤。”
传说,不久明代万历皇帝的母后驾崩,皇上晚间梦见母后来哭诉道:“吾罪孽深重,皇儿快请高僧替我超拔出幽苦!”于是,朝廷颁诏书,广聘福建各寺院高僧进京为皇太后荐亡超度,作水陆法会。
时樵云在万松关八脚亭免费为过往客商供应茶水,适漳州一高僧路过休憩,告知将往京城。樵云没去过京城,想同往,但高僧认为他不会念经,去那里没有用。樵云说他有的是力气,可以挑行李。毕竟京城路途遥远,能有个人役使更好,高僧便带他同行。
到了京城,皇上下旨,进京高僧一律从新辟的城门进入,而进城以后,即分发盘缠,又叫他们从另一城门出去,各自回去。大老远的来到京城,什么事都没做就回去,弄得众僧莫名其妙。原来,皇上故意在城门口地下埋一部金刚经,用于试探众僧的功力。唯有樵云到了城门前,口宣佛号,跪地不敢进。问他何故?他说:“地下有金刚经。”皇上知道后大喜,亲自出迎,说:“这才是我要找的高僧。”
次日,樵云上法堂念经超度。他只宣读三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然后念一偈:“我本不来,是汝故爱,连根拔起,超生天界。”将幡招三下,就说做完道场了。做场法事没有三天也得半日,哪有这几招就算完事?皇帝正狐疑间,忽然空中皇太后现身,说:“感谢三宝和圣僧超拔,我已超生去了。”皇上大喜,要重谢法师,但他都不接受,只是盯着皇上身穿的裤子。皇上会意,问他是不是要这条裤子,如果想要就做条新的相赠。樵云说,不用另做,这条就可以了。于是,皇上就将穿着的裤子换下赐给樵云,并赐号“龙裤国师”。
皇上邀樵云游御花园,樵云见园中有一石塔,非常喜欢。皇上说,你要的话,我就叫人送去。樵云说,我自己带回去就行。说完,大显神通,将石塔收纳袖中,腾空而回。石室岩前的飞来塔,因此得名。后来皇上思念樵云,派人来请。樵云托疾没去,皇上便敕命在岩洞前建道场,门额赐“闲云石室”。
劫后重生风光无限
石室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几度兴衰,几度沉浮,历经朝代更替,见证了历史云烟。
石室岩前住持日清师释满筹, 1907年生于泉州惠安校场头社,幼出家于泉州海印寺,得戒净禅师法益,入晋江清莲寺修道。1956年春到漳州南山寺,数月后转住三峰山石室岩。1966年“文革”时,所有僧尼均被赶出寺庙,释满筹也下放到梧桥长山农场牧羊。1978年,国家对宗教政策开始放宽,释满筹重回石室岩。
此时的石室岩,经“文革”浩劫,数百年遗迹被毁,瓦砾遍地,满目疮痍。释满筹独自静心修行,开辟垦殖,广结众缘,立志整复旧貌。经十余年努力,克勤克俭,在信众的支持下,修复了石室等古迹,雕塑了佛像。1991年,释满筹圆寂,舍利安放于岩上舍利塔。
释满筹圆寂后,其侄女慧真尼嗣承姑志,扩建石室岩,使寺貌大为改观。同时修了上山的水泥路,驱车可直达寺前,方便了信众上山朝拜及游客前来游玩。
石室岩是漳州外七首岩之一,与同在三峰山的聚奎岩、青云岩只各隔一峰,都在附近,自驾车出游,一天就可同时游览这三座古寺。
来源:龙文新闻网
备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编辑:洪婷婷
欢迎在漳州微信矩阵、今日头条上做品牌宣传,开业广告,产品推广,各种活动直播等,联系电话:18359614989(+微信同号,请备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