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断桥铝门窗
文章目录:
1、山西永正伟业钢结构门窗仓储组装项目加快推进2、阳泉市300幢住宅楼将穿上华阳集团气凝胶“外衣”3、山城阳泉图新求变
山西永正伟业钢结构门窗仓储组装项目加快推进
近日,山西永正伟业钢结构门窗仓储组装项目两个车间进入试生产阶段,其他相关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山西永正伟业钢结构门窗仓储组装项目位于阳泉市郊区李家庄乡大西庄村,是郊区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概算总投资5000万元,已完成投资2700余万元。项目占地面积约50亩,将设置行政办公区、钢结构标准化车间、成品库房、科研试验区等。目前,1号、2号钢结构标准化车间已完成断桥铝深加工生产线安装调试,进入断桥铝门窗产品试生产阶段。3号至6号钢结构标准化车间和与其配套的原材料库房、成品库房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7号至12号车间建设稳步推进。
眼下,走近山西永正伟业钢结构门窗仓储组装项目建设现场,就能听到隆隆机声。3号至6号钢结构标准化车间里,工人三五一组,有的粉刷地坪漆,有的搬卸、组装生产设备。“去年3月,我们这个项目就在大西庄村落地了,目前已有6个车间(库房)建设完工,大约占项目一期总工程量的一半。截至目前,首批生产的近7000平方米高品质断桥铝门窗已在本地销售一空。随着建设进度的加快,预计到今年年底我们就可以依据前期承接的订单,试生产观光电梯、卷帘门等,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拓宽产品销路。”山西永正伟业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尹克勇说。
来源丨阳泉日报
阳泉市300幢住宅楼将穿上华阳集团气凝胶“外衣”
3月17日,位于阳泉市城区的燕竹花园住宅楼外墙被覆盖上了保护膜,施工人员正喷涂气凝胶保温涂层……日前,华阳集团节能服务公司对阳泉市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涉及矿区和城区8个街道办事处、77个小区、300幢既有住宅建筑及4幢既有公共建筑,累计开工面积169.4万平方米。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阳泉市众多老旧小区的面貌与公共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于整体环境发展,改造迫在眉睫。按照上级部署,华阳集团节能服务公司作为施工单位将分期对矿区、城区未采取建筑保暖措施的老旧住宅小区实施外墙、屋面、楼梯间门窗及地下室顶板节能保温改造及外立面整治。工程主要采用华阳集团生产的气凝胶产品。
据华阳集团节能服务公司工作人员石朝超介绍,改造过程中,需先进行墙面基层清理、底漆喷刷等工序,然后喷涂两次气凝胶保温中涂层,每次喷涂厚度1毫米,且间隔6小时,促使气凝胶充分发挥作用。最后,喷涂1层具备反射隔热性能的气凝胶水性绝热面漆。
“别看最终厚度只有2毫米,却能很好地保温、隔热。”石朝超说,“涂上气凝胶的建筑,不仅保温性能提升,还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小区面貌也将焕然一新。整个工程预计5月底前全面竣工。”(山西日报记者白雪峰 通讯员王洁)
(责编:刘洋)
山城阳泉图新求变
初秋阳泉,山城如画。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臂高悬,车轮滚滚,投资62.4亿元的时尚科创产业城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白羊墅站南货场,阳泉到蒙古国达尔罕,新开通的国际班列,满载货物,整装待发;阳泉高新区,百度无人驾驶车缓缓驶过;科创园,“阳泉AI新零售”无人售货车一“脸”呆萌……
工地上隆隆机声,城市里匆匆脚步,田畴间挥汗的农人,实验室专注的目光,处处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23.8亿元,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9%,占全市工业比重7.7%。
“十四五”开新局之年,阳泉市的创新引擎活力迸发,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发力新材料
作为一个以煤立市的老工业基地,如何才能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阳泉市提出,要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在“新”上做文章,挑战新技术、新产品,发力新项目、新业态,努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按压喷火枪,800摄氏度的火焰喷向立在支架上的气凝胶毡。然而,气凝胶毡却并未燃烧起来,伸手触摸另一面,温度如常。
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阳中新材综合管理部部长温孝忠为客商现场展示。“气凝胶是A级防火材料,1寸厚气凝胶毡的隔热性能相当于25块左右的普通玻璃。”
作为新材料的代表,阳泉本土产气凝胶新材,已经开始改变阳泉人的生活。高速路口“零能耗小屋”,供防疫人员照明、取暖。屋顶的光伏发电组件通过太阳能发电后,经过地面铺设的超导体石墨烯地暖发热膜,可在短时间内使屋内达到最适宜的温度。小屋外墙以气凝胶保温板覆盖,隔绝热传导,锂电池对电能进行储能循环,达到对能源的彻底利用,看似平常的小屋,科技范儿十足。
阳泉市城区,燕竹花园住宅楼外墙被覆盖上了保护膜,施工人员正在喷涂气凝胶保温涂层。华阳集团节能服务公司对阳泉市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300幢既有住宅建筑及4幢既有公共建筑外墙粉刷保温涂层。这些涂料仅仅2毫米的厚度就相当于传统材料50毫米的保温效果,寿命也更长。
“目前,一期年产2万立方米的气凝胶绝热毡、1000吨气凝胶粉体、2万吨气凝胶功能性隔热涂料项目已建成投产,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气凝胶生产企业。”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介绍,2021年5月,2吨15微米气凝胶粉体发往日本,气凝胶产品进军海外市场。
“研发尾部、量产首部”,“十四五”期间,华阳集团以现有气凝胶产业为基础,总体推进“1+3+N”战略布局,即以气凝胶科创城为平台,以二氧化硅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陶瓷气凝胶三种新材料为技术主线延伸发展,培育若干产品线、企业、行业,成为“规模集成、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和主阵地。
从“一块炭”到“一块布”,在阳泉,这样的蝶变同样让人充满想象。
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阳泉时尚科创产业城项目建设现场,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
中国阳泉时尚科创产业城项目,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100亿元,落地建设6万吨差别化氨纶、35万吨差别化功能聚酯纤维、产业技术研究院三大类项目。
纤维新材料产业链加速布局,阳泉市用好“中国纤维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这一国家级金字招牌,深化与山东如意、浙江荣盛等行业龙头的战略合作,一体化打造“煤炭—纤维—纺织—时尚”全产业链生态。
同样,从阳泉现有的项目中,不难看出其在新材料领域的雄心壮志。
在新能源蓄能新材料方面,无烟煤是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的上佳材料,依托中科院全球首创的碳基负极材料生产技术和正极廉价原料加工工艺,布局年产2000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2000吨正极材料生产线,后续延伸钠离子电芯产业链,建设全国最大的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石墨烯新材料方面,利用全球首条单层氧化石墨烯10吨级生产线技术,建设1000吨单层氧化石墨烯及石墨烯改性纤维配套产业化项目,是全球唯一通过IGCC认证的单层氧化石墨烯改性功能纤维。与此同时,围绕“煤层气—金刚石—电子元件”“煤—碳纤维”等产业链条;围绕铝基材料,“铝矾土—氧化铝—电解铝—铝镁合金—汽车、轨道交通轻量化部件”“铝—铝空气电池、铝箔、铝粉—3D打印”……新产业链条渐次伸展。
2020年,阳泉全市规上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9.9%。
拥抱新经济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头顶“天线”,造型可爱的百度无人驾驶车缓慢驶过,吸引了路人惊奇的目光,成为这个城市别样的风景……
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数字经济开始深入阳泉市的肌理。
数字经济发展于当下,更连接着未来。站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高度,阳泉市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引领区建设,加快实施“互联网+”、大数据项目,加大物联网、人工智能、5G产业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力度,不断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正在火热生产。项目负责人闫峰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聚产业企业和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磁极,预计集聚300家企业入驻,最终形成一个年产值15亿元、年税收1.6亿元、新增就业约1万人的数字经济发展标杆。
2020年,作为阳泉数字化产业的代表企业,阳泉信产推出了智慧园区、国资监管、领导驾驶舱、智慧医疗等新产品,全年营业收入增长500%。作为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阳泉郊区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对接工业企业172家,实现电能数据、环保排放数据及企业生产现场实时显示,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插上了翅膀。
以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引领区”目标,阳泉市加速布局5G基站、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总投资62亿元的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已完成二期建设,成为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总投资15亿元的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4栋厂房已实现封顶,依托该项目,2021中国·阳泉数字经济场景发布暨项目投资恳谈会,发布38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19个项目在会上实现签约,总投资58.11亿元。
全力争取纳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目前阳泉市建成5G基站207座,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示范区项目正在进行道路测试,智慧能源数据中心实现5个应用场景交付试运行,阳泉市被列入我省首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得益于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华阳联创、数字阳泉、领航科技、中谷智能、颐康鑫悦等一批数字智能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5G煤矿、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全新的技术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伴随着数字产业的不断壮大,2020年阳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速达100%。
深耕新业态
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结构调整、增量带动等举措,阳泉市现代物流、文旅康养产业等新型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增加值占比持续稳定在52%以上,2020年对经济贡献率达到53.5%。
满载货物,阳泉到蒙古国国际班列,一路向北。放大晋东区域交通枢纽优势,推进物流节点体系和商贸物流平台建设,“公转铁”、公铁联运,“阳泉-天津港-佛山”班列,汽笛声声,风驰电掣。一趟趟列车的开行,为阳泉串起了一条条通联世界的经济“大动脉”。
双业融合服务集聚产业园,每天一大早,包括顺丰、邮政、中通等多家物流企业的大量快件就在此收发,以阳泉为中心,方圆1000公里的配送体系让这里成为了真正的物流集聚区。山西鼎新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70多名身穿工作服的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缝纫、剪线、打扣、熨烫、检验、包装……整个车间里,“嗒嗒嗒”的电动缝纫机声此起彼伏。通过便利的物流,制成的服装走向大江南北。
深耕新业态,桃林沟、小河古村评梅景区成为夜间消费新热点。冠山书院小镇、砂淘街成为热门旅游地。阳泉红色旅游、乡村旅游逐步打响,以旅彰文、以文塑旅。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山城阳泉,步伐铿锵。以康养为主线,梁家寨康养小镇等7个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并投用,“晋东漾泉、四季康养”品牌让魅力绽放。
砥砺图“新”,“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征程开启之际,矢志不渝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阳泉扬帆远航,破浪前行。
本报记者白雪峰
(责编:褚嘉琳、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