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铝矿
文章目录:
1、泰宏集团发力门窗产业,完善产业链条2、瞭望 | 百万人返乡 千万人就业——“归雁经济”助飞河南乡村振兴观察3、曝光江西这1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很多人爱吃……
泰宏集团发力门窗产业,完善产业链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侯开亮
5月13日上午,河南泰宏建科发展有限公司产品推介会在林州市举行。
河南泰宏建科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宏建科”)作为泰宏集团布局的新业务板块,旨在进一步完善建筑产业的业务链条,是泰宏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落下的一枚重要棋子。泰宏建科隔热断桥铝门窗项目是林州市横水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占地面积3万余平米,注册资金5000万元,主要经营铝合金隔热断桥型材门窗设计、制作、安装。该公司拥有三条国内先进的高端数控设备生产线,其中数控锯切中心和数控四位组角码垛机属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该项目已于2020年11月份正式投产,预计年产量约30万平米,年产值2亿元,年纳税2000万元。
泰宏集团总经理秦晓艺在会上讲到,泰宏集团是从林州走出来的企业,秉承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为一家以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为主,集酒店管理、物业服务、商业贸易、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泰宏集团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家乡父老乡亲不断支持的结果,回报家乡、支持家乡经济发展是我们应该做的。
据了解,泰宏建科是泰宏集团贯彻国家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大政方针,依据市场发展需求,满足完善企业产业链需求投资成立的,是专业从事建筑材料的推广研发、生产及销售安装为一体的综合体企业。目前,泰宏建科已经全资在新郑、荥阳投资建设功能完备、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占地约500亩的PC装配式生产基地;在新乡投资建成钢结构生产基地,同时参与东方建设集团、河南城乡规划设计院联合建设的鹤壁、汝州两个装PC配式生产基地。
泰宏集团再次引进高端设备,延伸产品线,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高质量产品,以优质的服务优先满足林州市场及老百姓的需求,截至目前其市场布局已辐射安阳、郑州及山西、河北等周边城市,未来计划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门窗等建材生产基地,争取在两到三年内做到位居我省建筑建材生产行业的前列。在不断满足完善集团产业链的同时,也必将为全行业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林州市相关局委领导、横水镇主要领导、泰宏集团代表以及项目意向合作单位负责人等200余人应邀出席了推介会。
编辑:河南日报专刊
瞭望 | 百万人返乡 千万人就业——“归雁经济”助飞河南乡村振兴观察
“归雁”领航,激活农村、农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新产业,是返乡创业者普遍选择的模式和领域
段岗强彻底甩掉了“农民工”标签,他更倾向于称自己为与绿色农业打交道的“企业家”,自称是不同于“蓝领”“白领”的“绿领”创客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孙清清
2011年,全国农民工输出大省河南在农民工省际流动上发生了一个历史性变化——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一场持续10年的回流自此开启。
2011年至2021年,河南农民工回流趋势不断强化。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10年间,输出省外的农民工仅增加约59万人,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则激增约610万人。
“这是一个河南城乡关系发展中的重大变化,随着未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下,踏上回乡创业之路,成为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南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刘现生说。
如今,在河南昔日的传统农区里,得益于返乡创业和产业转移,各具特色的产业新城拔地而起,行业冠军迭出。“归雁”领航,正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河南淮阳瑞能服帽生产车间(2022年4月28日摄) 淮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雁”归来
1993年,17岁的农村青年唐书景,离开豫东农村,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远赴广东东莞一家鞋厂打工。
唐书景的家乡河南省周口市,号称“豫东粮仓”,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大市,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高达300多万人,其中到省外务工的有170多万人。
2004年,在东莞闯荡多年的唐书景辞职,从珠三角来到长三角,后在张家港成立张家港瑞能纺织品有限公司,主要承接日本的帽子订单。2010年,唐书景看中家乡周口市淮阳区劳动力资源充沛、人力和土地成本低的优势,在淮阳租厂房,尝试向中西部转移帽子生产线。
作为返乡创业者,唐书景向记者坦言把企业建到淮阳的考虑:“与沿海相比,淮阳人力资源充沛,交通区位优越,拥有高速、高铁、河运等多种交通方式。这些是劳动密集型帽子企业的关键生产要素。”
目前,历经10多年创业发展,唐书景在淮阳的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从4亩扩至107亩,建起一栋栋标准化厂房,产品涵盖布帽、草帽、毡帽等,各类帽子年产能达3000万顶。以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服帽产业已成为淮阳8个支柱产业之一。
唐书景介绍,瑞能服帽仅在淮阳就拥有千名员工,工厂配有宿舍楼、餐厅、图书室,免费吃住,另外,他们还在淮阳及其周边县区、安徽、湖北等地建起“卫星工厂”,让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门口就业。
更有“归雁”举家返乡,推动地方产业发展。1997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18岁的农村青年马超柱跟着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兄弟姐妹4人一同到郑州打工,批发铝材。在外闯荡20多年后,2018年,他们又一同返乡创业,建设了4个铝型材加工厂。
“做批发赚钱了,我们就到北京、石家庄、武汉、西安,开铝材经销店,经销的量大了,就在郑州、山东临沂建厂。”马超柱说,他之所以返乡创业,主要是看中杞县的营商环境,加上当地返乡创业从事铝型材生产的人多,铝型材产业有聚集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要素优势明显。
如今,杞县这个农业大县,依托有10万杞县人在郑州、西宁、石家庄等地从事铝材加工产业的优势,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当地政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铝型材产业发展,铝业资源纷纷向杞县集聚。
“目前,杞县铝型材产业链上的企业有32家,其中20多家是返乡创业人士开办的企业。”杞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王煜东说,在返乡创业和产业转移大趋势下,杞县铝型材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形成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县两个支柱产业之一。
据河南省人社厅统计,河南返乡人员的创业领域涵盖种养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中,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新产业,是返乡创业者普遍选择的模式和领域。一些返乡创业者把农村电商物流视作创业主选,通过线上与线下、当地与外地、国内与国外的连接,不仅促进了农产品外销,还带动了农业生产、销售组织形态的创新。
“绿领”创客
“家人们,马上开播了,欢迎大家进入我的直播间。”在一间堆满面膜和洗护用品的仓库内,简短开场后,身穿西服、讲着河南味普通话的段岗强,面对直播屏开始了直播带货。
段岗强一旁的5名直播助手也忙碌起来。“他们是附近的村民,担当我直播的运营、场控、中控和助播,一次直播带货,最高卖上万单。”段岗强说。
段岗强是杞县裴村店乡屯庄村返乡创业人员,他所销售的面膜和洗护用品,是他拥有的自主品牌,由村内玫瑰花产业精深加工而来。
今年45岁的段岗强十几岁就到郑州、北京等地学厨、当厨师、开饭店,赚钱后返乡开食品厂。他2018年“二次创业”,流转土地,发展200亩玫瑰花种植,与南方一家化妆品企业合作,采取“玫瑰花种植+休闲采摘+深加工+品牌+直播带货”模式,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新业态。
“发展玫瑰花产业,仅销售鲜花和玫瑰花茶,一亩地的净利润就在6000元。”段岗强说,此外,通过提取玫瑰花液,研发和销售玫瑰面膜、玫瑰系列洗护用品,产品附加值更高。
如今,段岗强彻底甩掉了“农民工”标签,他更倾向于称自己为与绿色农业打交道的“企业家”,自称是不同于“蓝领”“白领”的“绿领”创客。
刘现生说,总体上看,农业仍然是返乡创业的主要领域,但超越了传统农业范畴,创业项目多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赏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返乡创业,催生了众多敢想、敢干、敢闯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豫皖两省三县交界处的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李寨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贫困村。得益于返乡创业和工商资本下乡,10年间,李寨村的村集体资产实现由零到亿元的飞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7倍,村里还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版图。
2012年,李寨村在外经商的农民企业家李士强辞去企业职务,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2013年,李寨村与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周口市李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村委会干部任法人,在村民同意的前提下,5年里把全村30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开展规模化、多元化经营,重塑农业业态,提高亩均收益,让农民得实惠。
10年间,李寨村成立了7个专业合作社、4个集体经济企业,建立起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面向市场、产权清晰、横跨一二三产的村集体资产体系。曾经的贫困村脱胎换骨,村集体收入破亿元,摘穷帽、戴新帽,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在李寨村以北100多公里的杞县柿园乡万寨村,同样是一幅现代农业的新图景。一栋栋最多占地达30亩的连体温室大棚内,名为“金香玉”品种的蜜瓜进入采摘上市期。由于甜度高、品相好,蜜瓜受到郑州消费者追捧。
54岁的返乡创业人士杜振远既是万寨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全村的致富带头人。1991年从军队转业后,杜振远一直在郑州打拼,开办建筑工程、装饰、农业等公司。2017年,他返乡创业,在2018年3月全票当选万寨村党支部书记。
2018年,他带领村民探索用100亩耕地发展设施农业,进行蔬菜种植,由于缺技术、没销路,加上蔬菜品相不好,创业失败;2019年,他又带领村民引进“金香玉”品种蜜瓜等,与知名水果连锁店合作,发展瓜果绿色种植,如今产品供不应求。
目前,万寨村的蜜瓜种植温室大棚有400多座。杜振远说,现在村里的瓜果基地一亩地产值在5万元,亩均净利润达1万元。
“冠军”出中原
46岁的赵彦奇至今还无法相信,他这个上世纪90年代到东南沿海鞋厂打工的高中毕业生,能成为一家年制鞋240多万双的企业的负责人。
“多亏了睢县对返乡创业的重视,不仅厂房免租三年,政府还帮助招工、培训。”赵彦奇说。作为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董店乡豆子营村人,2016年,赵彦奇在地方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支持下,凭借多年鞋厂打工和外贸经验办企业,进驻政府建设的制鞋产业园。
不仅企业入驻即生产,政府还从机关单位选派一名在职干部作为企业首席服务员,提供精准跟踪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成为睢县大力发展制鞋产业的一个注脚。
睢县地处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接合部,是中原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012年,睢县抢抓“东鞋西进”机遇,积极推进返乡创业,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制鞋产业。据睢县政府统计,截至2022年,睢县已拥有427家鞋企、日生产能力近百万双。安踏、李宁、乔丹等鞋企进驻睢县。睢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鞋都”,相关产业带动10万人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睢县县委书记曹广阔表示,预计到2025年,睢县制鞋产能将突破5亿双,总产值超过500亿元。
如果说睢县是靠一双鞋“走”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那么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则是靠一把琴“奏”响城乡融合发展的致富曲。
确山,一个地处河南省驻马店南部的革命老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一群有技术、有资金、有渠道的“北漂”老乡返回确山创业,让大别山区崛起了一座提琴产业新城。数据显示,确山县制琴及配套企业有144家,从业人员2600多人,年产提琴约40万把,占全国提琴总产量的30%左右,年出口创汇超过2000万美元,在出口中高档手工提琴市场上占据80%以上份额。
不独睢县、确山。河南周口市鹿邑县号称“中国化妆刷之乡”,生产的化妆刷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化妆刷出口量的八成以上。
20世纪90年代,鹿邑籍农民工纷纷到深圳、东莞、义乌、宁波等沿海城市的化妆刷生产企业打工和开设化妆刷工厂。2015年,在返乡创业以及产业转移大趋势下,散布在外的化妆刷生产线开始回流鹿邑。“我们把生产基地转移到鹿邑县,同时仍在深圳设有办事处,负责对接国际订单,接待世界各地客商。”最早返乡设厂的鹿邑籍化妆刷企业家梁庆之说。
为吸引更多梁庆之这样的返乡创业者,鹿邑县政府在当地规划建设了一个以化妆刷特色小镇、化妆刷街区等为载体的1500亩化妆刷产业园。
数据显示,目前鹿邑化妆刷产业园已聚集化妆刷生产企业约150家,并衍生个体经营户1000多家,带动直接就业近7万人,年产各类化妆刷1.5亿套,年销售额突破130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欧盟、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化妆刷生产基地之一。
汝州市的机绣、柘城县的金刚石、虞城县的钢卷尺……如今,伴随返乡创业,一批产业从无到有,形成集群,座座产业新城正在河南乡间逐渐崛起。■
曝光江西这1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很多人爱吃……
食品安全无小事
作为一名小吃货
吃得好,更要吃得安全
最新一期食品抽检结果又出炉了
近期,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饮料、粮食加工品、餐饮食品、酒类、蔬菜制品、方便食品和淀粉及淀粉制品7大类食品共299批次食品抽检。检出饮料、酒类、蔬菜制品、方便食品和淀粉及淀粉制品5大类食品共11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和质量指标问题。现将具体情况通告如下:
总体情况
本次抽检7大类食品共299批次食品。其中,饮料64批次,合格60批次,不合格4批次;粮食加工品55批次,合格55批次;餐饮食品48批次,合格48批次;酒类42批次,合格40批次,不合格2批次;蔬菜制品41批次,合格40批次,不合格1批次;方便食品26批次,合格24批次,不合格2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23批次,合格21批次,不合格2批次。
不合格食品具体信息如下
(一)微生物污染问题
1、由江西省绿滋肴实业有限公司婺源二店销售的,标称婺源县游汀天然红薯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纯红薯手工淀粉,霉菌和酵母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2、由于都华鑫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赣露山泉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
3、由樟树市沁源饮料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清沁饮用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
4、由高安市净源饮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净源纯净水,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
5、在江西省精英技工学校抽样的,标称上饶市柴九洋饮用水厂生产的九洋山泉山泉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6、由江西鑫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豆角干(蒜香味),菌落总数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机构为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7、由乐平市新志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香辣棒,菌落总数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机构为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二)食品添加剂问题
1、由抚州市民俗风特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笋尖,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2、由婺源县派拉朦超市北站店销售的,标称河南省汝州市多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八福源QQ面(方便湿面),铝的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三)质量指标问题
1、由江西庐湖酒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东山糯米酒,总酸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机构为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江西庐湖酒业有限公司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复检,维持初检结论。
2、由江西省九江酿造厂生产销售的九洲曲酒(瑞福),固形物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机构为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
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通知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置。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相关单位立即采取查清产品流向、停止销售、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风险,并将查实的进货渠道、产地等信息通报相关管理部门。目前,对部分相关涉事单位已依法进行立案调查。
特别提醒消费者,如购买或在市场上发现通告所列的不合格食品时,请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15进行投诉举报。
来源:江西市场监管
来源: 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