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铝合金门窗批发厂家电话
文章目录:
1、被情人老公捉奸男子情急翻窗坠亡 法院判决捉奸人无须担责2、江华:移民新镇焕新颜3、女子为寻子曾去“人贩”父母家送礼干农活,她跟丢失的儿子就隔一层“窗户纸”,16年却始终没音讯
被情人老公捉奸男子情急翻窗坠亡 法院判决捉奸人无须担责
2018年2月2日凌晨,湖南永州江华县一家酒店12楼突然响起了急促的踹门声。不久后,酒店保安发现有人坠楼身亡。两起事件因为一场“捉奸”行动联系在一起:丈夫发现妻子出轨找到酒店,房间内妻子的情夫企图从飘窗逃走,却不慎发生了意外。日前,永州江华县法院审理了该起案件。
遭遇捉奸男子情急翻窗坠亡
事发前,时年36岁的李浩(化名)正在永州道县做工程,通过妻子王娟(化名)的反常举动,他敏感地发现妻子有了外遇。王娟的情人名叫张成(化名),两人各自都有家庭,因装修时购买卫浴认识后,两人进行了交往。
2018年2月1日下午,李浩悄悄回了江华县,这一次他没有告诉王娟,晚上8时左右在王娟的店门口守株待兔。当晚11时左右,王娟与张成两人相约开房。见王娟动身离开,李浩尾随其后,发现妻子来到了一家酒店。
监控显示,2018年2月2日0时51分,王娟进入1212房间,0时55分,张成进入1212房间。李浩在证实了王娟、张成已经进了酒店房间后,打电话邀来4个朋友,打算“捉奸”。1时8分,李浩与朋友进入酒店,1时15分进入12楼。为了确认妻子具体在哪个房间,李浩再一次打通她的手机,通过听手机铃声确认位置在1212号房间。
愤怒的李浩与朋友轮流用脚踢门,将房门踢开并冲进房间,发现房间内空无一人。李浩等人四处寻找。看到卫生间的门反锁,李浩踢了踢门,王娟打开了门,但卫生间里只有她。
张成去了哪里?李浩猜测其躲到了隔壁,于是让其中一个朋友去一楼前台拿房卡,待朋友到达一楼前台后,意外从保安口中得知,“有人从楼上掉下来了”。得到消息后,李浩等人立刻从12楼下来。经辨认,坠楼的男子正是张成。
酒店工作人员报警后,江华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对现场作了勘查。调查意见为:综合现场勘查、尸体检验、调取视频监控、调查当事人后认为,张成系意外坠楼死亡,不构成刑事案件。事发后,张成的家属将李浩、王娟、当时帮李浩一起捉奸的4人及酒店方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从监控视频与被告的询问笔录里,没有证据证实被告李浩等5人与张成之间有接触或见面。李浩等人踢门行为不一定使张成的生命受到威胁。
而且,张成坠楼行为是自主选择的结果。1212房间处于酒店的十二楼,酒店房间里,除了通向走廊的房门外,只有飘窗上的一个窗户可以向外打开,张成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应当知道十二楼与地面的高度。张成与王娟深夜在酒店房间的行为是不道德、不正当的行为,是受到道德谴责的行为,被人发现后要承担受到社会谴责的风险,这种风险从王娟、张成进入房间时已经存在,并不是因为被告踢门的行为而产生。张成从窗户离开房间的行为,没有受到外力胁迫,是张成的自主行为。
综上,张成的死亡与被告李浩等人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原告要求李浩等人承担赔偿责任,法院不予支持。
不过,法院审理认为,王娟在某酒店里开单人间,没有明确标注只准许一人入住,张成入住,也是酒店的客户。公安调查报告载明,窗台高度为0.58m,窗内外无护栏。综合考虑,被告酒店承担5%的赔偿责任,即为40502.85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江华:移民新镇焕新颜
红网时刻永州3月11日讯(通讯员 黎实 赵媛媛)3月11日,航拍已经完成外墙装修的移民新镇——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新镇,只见黄墙蓝瓦、长鼓护栏柱头、牛角状窗户等富有瑶族特色的装饰,每家每户都发放了绿植和花卉,让2472户新移民房一改“灰头土脸”的“土气”,喜换美丽如画的新颜。
水口集镇新址安置点是湖南省水利一号工程——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六个安置点中最大的安置点,占地面积近2000亩,安置移民12000余人,也是湖南省最大的移民安置点。自2018年开始外墙装修以来,目前已经完成了外墙装修。一个功能定位为“瑶族特色小镇、商品集散地、瑶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水上乐园服务和移民安置生态环境优美的瑶族风情中心逐渐呈现出来。
女子为寻子曾去“人贩”父母家送礼干农活,她跟丢失的儿子就隔一层“窗户纸”,16年却始终没音讯
2022年1月10日,一张来自湖南永州的照片,通过打拐志愿者团队辗转发送到曹美玲的手机上。她瞥了一眼,又迅速放下,似乎在紧张地回避着什么。
稍作平复,她再次打开手机,这一次,手指流连难舍。照片已经被她放大了数倍,以至于每一个小细节都能撑满屏幕,隔着冰凉的玻璃板,她细细摩挲着青年人的五官。
“像,眉眼间都像,年龄也能对上,但是不敢确定。时间久了,只要有一点希望,都会觉得像。”这一晚,曹美玲整宿未合眼。
2022年1月11日,曹美玲正在整理儿子蒋峥的资料。新京报记者 刘逸鹏 摄
2006年,一个常来找她打针看病的外乡人,抱走了她不满5岁的儿子蒋峥。几乎是第一时间,她便得知了对方姓甚名谁、家住何方,然而16年间,貌似触手可及的希望,却一次次被意想不到的现实捏碎。
1月10日晚,新京报记者获悉,永州当地警方已连夜为疑似蒋峥的青年采血,正加紧与曹美玲夫妇进行DNA比对。等待结果的日子里,曹美玲准备再去一次“人贩子”的父母家,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个追寻了16年的答案。
消失的“彭叔叔”
穿着夹棉的小衣裳,蒋峥在一个早春的上午不知所踪。同时消失的,还有小镇上那个长住在旅馆的外乡人。
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2006年3月4日上午11点,见4岁多的儿子蒋峥迟迟没有回来,母亲曹美玲放下诊所的工作,去附近他常常玩耍的空地寻找。半路遇到儿子的玩伴涛涛,涛涛告诉她,“蒋峥被‘彭叔叔’带走了。”
曹美玲夫妇托人PS出的“全家福”。新京报记者 刘逸鹏 摄
曹美玲第一时间就报了案,她知道“彭叔叔”是谁。前段日子,这个爱买彩票、总戴一个鸭舌帽的外乡男子,“像是突然出现的一样”,成了诊所的常客。
“他告诉我们,自己姓彭。因为他是来诊所看病的唯一一个外地人,我印象很深。”在曹美玲的记忆里,对方很少打点滴,多是一些止疼、补血的小针,“很便宜,当时只需要几块钱。”
曹美玲的公公早年行医,上世纪90年代,家里的诊所就在才湾镇落定。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安宁小镇,日常往来的都是多年的老街坊,此前从未发生过儿童拐卖事件。
蒋峥大一点儿的时候,喜欢在诊所附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曹美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看他。周边的邻居都知道,如果她没在诊所,一定是去看蒋峥了,“那时镇上的人常常笑话我,说动不动就要去找儿子。”
其实,彼时的曹美玲并没有什么防范意识,她只是宝贝这个孩子。2001年,她生蒋峥时在医院熬了两天一夜,“打催产针都不管用。” 7斤8两的胖小子,一家人都“稀罕得不行”。
在焦急寻找孩子的路上,曹美玲想起,彭姓男子第二次来诊所时,曾给蒋峥买过两板奶片糖,当时自己还叮嘱他,没钱没工作的,不要乱买东西。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原来对方那么早就开始尝试接触蒋峥。她还想起,有一次,这个人带着蒋峥一起外出,被她姐姐看见,才把蒋峥抱了回来。
为了寻找儿子,曹美玲多年以来写下的材料。新京报记者 刘逸鹏 摄
第一个有价值的线索,是镇上邮电所的人提供的,彭姓男子曾在那儿接收过汇款单,“那时才知道,他使用的是假姓名。唯一有用的内容,是身份证上的地址。”
“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和我们的县紧挨着。”当天中午12点,曹美玲赶到了镇上的火车站。“当时邻近的几个县,就只有我们这儿有火车站,我以为人贩子会坐火车,就从车头找到车尾,一个位置接着一个位置地看。很绝望,什么也没有发现。”
全家人疯狂在外寻找蒋峥的同时,当晚7点,一通陌生的电话打到了家里。独守在家的蒋峥外婆,清楚地听到电话那头的小蒋峥哭得厉害,“有人在安抚他,是个男性的声音,应该就是人贩子,他说带着峥峥在隔壁的黄沙河镇,明天一早就把孩子送回来。”
等曹美玲和家人亲戚闻讯赶到黄沙河镇时,彭姓男子和蒋峥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踪迹全无。
最后的线索
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毗邻湖南。曹美玲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湖南发生什么关联,但在此后的16年里,这里拴住了她全部的指望。
2006年3月6日,蒋峥被拐的第三天,顺着彭姓男子留下的唯一线索,曹美玲和亲戚赶到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一夜之间把寻人启事贴遍了大街小巷,还在当地电视台刊登了寻子广告,然而始终一无所获。
曹美玲的丈夫被突然而至的变故击垮了,“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孩子丢了之后更是完全封闭了,整日靠酒精麻痹自己。镇上的人要我盯着他,但我知道是盯不住的,他喝酒是为了喘口气,太压抑了。”
混乱的两个月里,曹美玲身心俱疲,直到警方传来的新消息,让她再一次燃起了希望。
原来,“人贩子”不姓“彭”,真实姓名为陈广兴,原籍湖南省龙山县塔泥乡塔泥村,是四兄弟中的老幺。1996年,曾与大哥、三哥共同犯下命案,身为从犯的陈广兴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出狱后不久,陈广兴又因抢劫再次入狱。拐走蒋峥时,距其第二次出狱仅仅过了几个月。
曹美玲保存的一张“人贩子”陈广兴的照片。新京报记者 刘逸鹏 摄
而陈广兴在才湾镇邮政所接收的汇款单,正是来自其大哥陈广文,彼时后者仍属在逃人员。根据这一线索,陈广文在广东江门被警方抓获。但陈广文说,他不知道幺弟此后的去向。
希望再一次破灭。看着整日酗酒的丈夫、急速消瘦的婆婆,曹美玲觉得自己必须撑住,用所有哪怕再微小的可能去黏合希望。她强迫自己继续上路。
2006年8月末,曹美玲第一次去了陈广兴的老家,湖南龙山县塔泥村。“我们表明了来意,他父母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抓我们的小儿子,却把我们的大儿子也抓进去了。”
陈广兴家是木头搭出的几间房,屋子里黑黢黢的,木头混着潮气,散发出腐朽的味道。曹美玲觉得很压抑,“虽然满腔的恨,但是看着眼前独自拉扯孙辈的老人,又觉得对着他们恨不起来。”
曹美玲开始了近乎偏执的坚持。那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从全州跑到塔泥村,每回都带着礼品,农忙时甚至帮着老两口干活。“我是有私心的,希望能够感动他们——万一他们知道点儿什么呢?”
2022年1月11日,曹美玲家中桌上散落着蒋峥和陈广兴的照片。新京报记者 刘逸鹏 摄
从全州到龙山,全程600多公里,没有直达的汽车或火车,路上需颠簸一天一夜,之后还得徒步翻山,才能抵达塔泥村。曹美玲还清晰地记得,2008年5月12日,她在去塔泥村的山路上,感觉到了地震。
也是这一次,一点点意外的“收获”,让她觉得“终于接近真相了”。当时,陈母状似无意地说,“就算找到,也帮你养了两年了。”陈父马上使了个眼色,陈母就没有继续讲下去,从此,也再未接过相关的话头。
“其实,塔泥村不少人都让我别再来了,‘这一家是感动不了的。’”但曹美玲总是不甘心。
她觉得,自己不但知道“人贩子”姓甚名谁,还知道他家在何处,情况比许多毫无头绪的寻子家庭要明朗得多。她跟丢失的儿子就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哪怕一个地名、一个买家的姓,就能捅穿这层障碍,让希望的光透进来。
可这一切,始终都没有发生。
不变的“4611210”
2010年,意外出生的小豪,终于打断了曹美玲不知疲倦的奔波。
这个小儿子对游泳有着浓厚兴趣,但从没有被允许和伙伴们一起下水;一到上学的年龄,家长每日接送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这个家庭再也承受不起再一次的失去,甚至于从小,小豪的口头禅就是,“妈妈你放心,我不会像哥哥一样和任何人走的。”
“他和蒋峥长得很像,但是性格又不太一样。”如今说起小豪,哪怕是提到蒋峥,曹美玲偶尔也会是笑着的。但她从没有给小豪唱过蒋峥睡前爱听的歌,“‘妈妈该唱《我的歌》哄我睡觉了’——以前蒋峥睡前总会这样说。”
还不到12岁的小豪,每每听到母亲讲起素未谋面的哥哥时,总会笑着开解,“生下我,是咱们的缘分。”他似乎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兜住曾经不断下坠的曹美玲。
16年里,一切都在变化,家里原来的红色座机也换成了一部崭新的灰色座机,只有电话号码还没变,“4611210,蒋峥很小的时候就会背。”
曹美玲家新换的座机,电话号码始终未变。新京报记者 刘逸鹏 摄
曹美玲仍然在努力撑起这个“没有好日子过”的家。蒋峥刚走丢的那几年,她在诊所给病人看病,双手时常没有力气,注射器都拿不住,动不动就要关门休息。现在的她依然是马不停蹄,有时正在淘米做饭,楼下诊所来人了,一定是停下手中的活,先去处理病情。
但对于寻找蒋峥,曹美玲几乎完全失去了方向。2021年10月,她从广西桂林全州县警方处得知,嫌疑人陈广兴在十年前于湖南永州江华县一处宾馆内自杀身亡,携带秘密的人仿佛带着秘密永远离开了。
陈广兴当年自杀的宾馆,早已变成了饭店。新京报记者 刘逸鹏 摄
奶奶直到去世也没能再见到丢失的孙子。“其实有了小豪后,她很少会再提起蒋峥。”但是外婆知道,亲家母和自己一样,在老屋里藏着很多蒋峥的照片,一闲下来总会翻出来看看。
而困在原地的蒋峥父亲,似乎也失去了前行的力气。“天天喝酒把身体彻底喝垮了,这次因为脑梗住院,已经没有办法下床。”前些日子,他对妻子说,自己有预感,“应该是撑不到蒋峥回来了。”
与此同时,不少长期投身寻亲事业的志愿者将目光锁定在了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2022年1月10日下午,一张疑似蒋峥的22岁青年近照也被辗转发给了曹美玲。“很像,但是时间久了,但凡有一点希望,都会觉得像。”曹美玲不敢确定。
1月10日晚,新京报记者从身在永州当地的线人处获悉,永州当地警方已连夜为该青年采血,正加紧与曹美玲夫妇进行DNA比对。
1月11日,江华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莫开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陈广兴当年的死因及相关情况,警方正在进一步侦查,也期望知情人可以提供线索或信息。
巨大的希望之下,曹美玲决定,在没有等到DNA比对结果前,她不会贸然前往湖南江华,但是她准备最近再去看看陈广兴的父母,“他父亲近几年耳朵越来越差了,我们之间的联系也少了很多,现在既然得知陈广兴离开了,我想再去碰碰运气。”
曹美玲还在盼望一个等待了16年的奇迹。
新京报记者 刘逸鹏
编辑 李彬彬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