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江岸区老房子“穿新衣” 红砖厂房变创意园 城市颜值气质提升

summer 0

路更平,景更美,房子更漂亮,街道更整洁……住在江岸区的居民发现,身边的城市“靓”起来了,随时随地拿出手机拍张图都是风景。

地处武汉中心的江岸区,在高品质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过程中,紧扣一个“精”字,精准拆除、精致涂刷、精巧绿化、精美亮化、精品建设、精细整治、精心营销,在巧工细做中实现城市颜值和气质的提升。在解放公园片区、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两个示范片区引领下,全区环境面貌焕发生机,品质江岸的形象让市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最美林荫道让居民出门见绿四季赏景

4月的武汉绿意盎然。开车经过解放公园路,两旁高大的老法桐长出新叶,片片飞向身后,像一帧帧电影画面。道路两旁的老小区立面换上新颜。路面刷黑了,两旁的人行步道换上平整的芝麻灰石材砖。170多组形态各异的花箱沿人行道摆放,美不胜收。

“现在的解放公园路看着漂亮!走着舒服!”劳动街道艺苑社区居民、70岁的张福钗高兴地说。她和老伴每天都要到解放公园路上散步,看着这条路一天天变美,他们乐开了花。

去年7月开始,江岸区将解放公园路片区纳入亮点示范片区整治范围,对该片区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和提升。实施开辟林下游园、改造花池、美化围墙及建筑立面、配置沿线重要景观节点等提升工程,将解放公园路建成最美林荫道,让居民出门见绿,四季赏景。

该区对解放公园路、惠济路沿线64栋老房子实施立面环境综合整治,统一拆除老居民楼违章搭建、外墙防盗网及晒衣架,统一规整空调外机,统一更换窗户、内置防盗网,涂刷真石漆,打造干净、整洁、美观的特色立面效果。如今,沿线64栋老房子集体“穿新衣”。

以立面整治为契机,街道发动社区与沿线居民楼住户签订临街文明晾晒责任书,倡导文明晾晒,让临街市容环境面貌美起来。

“第五立面”屋顶改造防水保温又隔热

日前,走进江岸区台北街道惠西小区。从空中俯瞰,有着近30年房龄的18栋老房子像新房,平面屋顶变身风格独特的坡屋面,一个个方形的空中露台、绿色联络道镶嵌在楼顶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楼顶改造后,屋顶美观又实用,防水又隔热,住得安心又舒心!”惠西小区居民、63岁的周凤兰高兴地说。

惠西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房屋年久失修。去年9月,江岸区启动小区顶面整治美化工程,对18栋老旧房屋楼顶进行整体改造和美化提升,整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此次顶面整治工程采取“平改坡”方案,将现有平面屋顶改造成坡面屋顶,实施整体美化提升,完善使用功能,可发挥防水、保温、隔热功效。该工程让180多户顶层居民住户直接受益。

惠西小区屋顶改造只是江岸“第五立面”改造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该区重点实施惠西片区、一元片区、永清片区、空军预警学院片区等4个片区老旧小区房屋顶面整治美化提升工程,整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打造“高品质俯视线”,让屋顶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百年老建筑经保护性修缮焕发活力

在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内,伫立着一座英式红砖老厂房——平和打包厂。这座114年的老建筑见证了老汉口近代工业发展变迁。经过两年的整体修缮,年初竣工投用。

平和打包厂始建于1905年,是当时英国人在汉口开设最早的棉花打包厂之一,为武汉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也是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大跨度采用钢梁和设有喷淋消防系统的建筑。

江岸区对平和打包厂进行文物保护性修缮,系统实施建筑结构加固、墙体修复、配套设施安装等一系列工程。修缮工程坚持“看病问诊、修旧如旧、延年益寿”的原则,在色彩、质地、工艺工法上采用传统手法进行修复,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面貌,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历史价值。

在平和打包厂原址上打造的时尚创意园,重点培育发展创意科技、文化艺术、时尚设计、新媒体、数字内容等文化创意产业。

武汉十点半联合创始人陈利存坦言,改造后的平和打包厂空间宽敞,为内容创作提供了个性化的宽松环境。

江岸区有市级以上文保单位64处,各类文博场馆21家,优秀历史建筑128处。如今,经过对历史建筑的挖掘和保护性修缮,以平和打包厂为代表的一栋栋老房子得以新生,焕发青春与活力。

环境提升后的菜场、公园、公厕

变化看得见 市民乐享美丽家园

一座城市,有烟火气的地方在菜市场;休闲假日,聚拢人气的地方在公园;公厕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城市的这3个公共场所,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菜市场

环境干净了 买菜像在逛超市

下午4时,记者在惠济菜市场转悠了几圈发现,整个市场装有统一的立体吊顶、摊位摆台、灯光、标价牌。市场内宽敞明亮,地面干净清爽。功能区域清晰,摊位有序,市场设置了生鲜蔬菜、豆制品、肉食品、水产品等摊位。

一经营户把废弃菜叶放在自己准备的篮子里,他说,把这些垃圾集中收拾,散市后倒进市场管理方指定的垃圾桶里。“市场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再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丢垃圾了。”

“卫生有保障,菜品丰富,价格也实惠,我们住在周围的人都爱到这来买菜,觉得像逛超市一样舒服!”住在附近的纪先生感慨说。

公园

景观更养眼服务更贴心

28日,记者在解放公园2号门处看到,正对2号门的大景观石已从花坛外挪到了花坛内,草坪搭配了不少种类的植物,赏心悦目。该园养护中心副主任王斌介绍,这次景观改造沿文华桥—苏联空军志愿队陈列馆—中心广场—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一线,主要是改变了植物的种类,使景观更层次分明,还在节点上增加了一些植物、景观石等,形成小景观。

2号门附近的大碗茶的供应点也从岗亭迁移到门口处的游客服务中心大厅。前来添加热水的余女士说:“这里的环境宽敞明亮,公园的服务越来越贴心了。”

游客服务中心经理郑文峰称,迁移大碗茶供应点主要是考虑到游客服务中心内安装了空调,夏天市民游客在喝茶时还能纳凉,更舒适;另外之前的岗亭供应点处在露天环境里,梧桐的飞絮时常飘到茶碗里,给饮茶的市民游客带来困扰。

公厕

高颜值高智商成“网红”地

解放公园路上有一座新改造的公厕,不少市民游客喜欢在此“打卡”拍照。28日,在距离解放公园2号门150米处找到了这座“网红”地下公厕。

记者现场看到,地面有座玻璃小屋,周围盛开着粉色月季,看起来更像是一座花房。拉开玻璃大门,里面别有洞天,厕所就在地下,市民可通过电梯或楼梯进入其中。

厕所内,一位女市民正在拍照,她说:“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漂亮的厕所,拍下来发群里让老同事们看一下。”原来,这位姓董的市民在此换乘公交,因内急找到了这座公厕,她一进来,就被明亮温馨的环境吸引了。厕管员范菊莲说,27日正好是周六,有两辆旅游车停在这里,不少外地游客进入厕所后,都争相拍照。

江岸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座公厕建于2008年,今年2月份对这座公厕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改造后,地面铺了仿石材纹理瓷砖,大厅摆上充满设计感的沙发,墙上不仅有精美的装饰画,还设有免费的书报架。暖色灯光,舒缓音乐,花卉绿植,都让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舒适。

“这座地下厕所还充满智慧化。”该负责人说,男厕和女厕都设有第三卫生间,室内有坡型地面,方便残障人士使用。此外,厕所还配备了母婴室、化妆间等。公厕内部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静音新风系统,手机免费充电、刷脸取纸等一应俱全。市民除了能在大厅的电视屏幕上看到厕所使用情况,蹲位隔间的门上方也会显示“有人”“无人”。由于地下湿度大,改造时增加了两台工业级抽湿器。

来源\长江日报

文字\李婷 谭德磊 陶常宁

余康庭 贺方程 杨晓雨

通讯员\祝丽芳 宋宏雷 刘斌

版式\谢一凡

投稿\935216395@qq.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隔热隔音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