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买车请牢记这7个字买新买大不买旧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升级,加上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
最近2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手买车的事宜了。
然而,真正开始挑选,才会发现买车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毕竟,如今的车市五花八门,不仅品牌多样,车型也花样百出…
万一不留神,说不定就会掉到“坑”里。
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呢?
内行人给出了建议,近两年买车谨记“买新、买大、不买旧”,准没错!
01 买新
所谓的买新,就是尽量去买新能源车。
不是说燃油车不能买,而且同等价位下:油车有的,电车都有,而且配置更高。
譬如你手上有30万预算,你可以买一辆配置拉满的电车:
带冰箱、彩电、沙发,甚至空气悬挂、电磁减震都给你安排上。
可执意选燃油车,想要配齐这些功能,无疑是天方夜谭了!
当然,很多人会提到续航焦虑,提到长途的问题。
但别忘了,插混、增程完全可以弥补这个难题。
甚至你乐意,还可以将它们当纯油车来开,而且更经济、配置更高、体验更好。
更让人不得不面对的是,燃油车的未来,已经岌岌可危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研究相关政策就能发现:
对于燃油车的限制,可以说是越来越严格,车企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油车车企,都开始计划停售燃油车了。
比如,本田中国就宣布,2027年后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
东风汽车集团前董事长竺延风更是直言,2030年纯燃油车将基本消失。
结合这些变化,所以最好别买纯油车了。
02 买大
关于买大,就更简单了。
意思是尽量买经过市场考验,且财务状况稳定的大品牌。
要注意的是,背靠大厂的子品牌和真正的大品牌,完全是两码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顾过去5年的车市变化,就能理解这点了。
譬如2018年时,新能源车还在风口上,新势力品牌多达50多家。
但仅仅过去5年,现在这个数字不仅减半,还有很多品牌已经“摇摇欲坠”了。
不是这些企业能力不行,而是造车这件事真的很难——特别是造新能源车,更是难上加难了!
譬如,有的企业烧了上百亿的资金,就连一辆车都没能成功上市。
有的企业觉得自己“造车经验”丰富,结果转型了大几年,还是一地鸡毛。
更有一些企业,还取得过短暂的辉煌,最终也难逃退场的命运。
关键,你还不能指责这些创始人能力不行,不够专业。
像威马的沈晖,曾带领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可结果呢?
还是没能扭转局面!
高合的CEO背景更亮眼,曾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
但有改变高合破产的结局吗?并没有!
这些种种案例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没经过时间考验前,没人能说哪个车企真的靠谱。
所以,买车时,尽量买大品牌的车,经过时间检验,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那种。
03 不买旧
最后一点,就是尽量不要买那些技术过于陈旧的车型。
汽车技术更新的速度比你想象得快,如果不注意,车子很快就会跟不上时代。
举个例子,几年前,500公里续航的电车还被称作“长续航”,售价接近30万。
而现在,1000公里续航的电车已经上市,正在逐步成为主流。
再比如,目前主流电车使用的是英伟达的Orin芯片。
但从明年开始,英伟达的Thor芯片就要发布了,算力提升了8倍。
你可以想象,智能驾驶和车辆性能会有多大的进步。
充电速度的进步也相当惊人。
以前主打的是400V高压充电,现在800V已经成了标配,10分钟就能充电300-400公里。
看到这样的进步,你就明白为什么“不买旧”了!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些新技术看着挺好,但目前超充桩不多,旧技术也没什么不能用的。”
乍一听有道理,但这看法太短视了。
变化总是比你预期的要快。
譬如5年前,中国的公共充电桩还只有30万根,平均功率只有60kW,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接近300万根,平均功率也提升到了120kW。
再过两三年,超充桩遍地都是——到时候你的车要是跟不上,充电慢,你说会不会闹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