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会计实务视角下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

lne 0

一、摘要概述

会计制度的修订完善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加真实反映行业及业务经济实质,追求高价值的财务报告为目标,这也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价值要求。但是,在以原则为导向,以资产负债观和利润表观为会计目标价值的会计框架规则下,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仍然存在相当程度的弹性空间。会计制度弹性的性质和弹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会计行为、会计信息结果。从会计制度实施来看,主体的对会计制度弹性空间范围内的会计政策利用、确认、计量直接影响到主体会计报表的效果。由于保险公司行业经营的特殊性,金融监管法规对保险公司设定了以偿付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监管指标,这也是保险公司经营特殊性的必然要求。同时,保险经营管理层还需要面对以受托业绩责任考核指标。因此,保险公司在执行会计准则时,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匹配、适用上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指标、利润表标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及影响

2017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称新金融工具准则。根据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新金融工具准则改变了原金融工具准则以主体的意图和目的为分类主要判断因素,变更为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主体主观调节报表的空间。从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影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更多的金融资产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将计入损益,分类为OCI的其他债权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部分最后也会循环进损益;二是权益工具投资分类将面临“两难”,权益工具将分类为交易性,权益工具的价值波动对主体利润表带来很大冲动,同时允许主体对合权益工具定义的权益工具做出公允价值选择权,计入所有者权益,但是,该选择权指定不可撤销,且只能在初始确认做出选择权指定。三是改变减值计量模型,由已发生模型改为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模型,使得会计信息及时反映债权工具前瞻性的信用风险,改善了已发生模型提供的减值准备会计信息的“悬崖效应”。

三、新保险合同准则的变化及影响

为了改进保险行业会计实务,提高与国际保险同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保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2020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以下称新保险准则。新保险准则主要特点:一、完善了保险合同计量模型,以保险合同组为计量单元,基于履约概念,创建了包含概率加权现金流、折现、风险调整和合同服务边际四大要素的计量模型;二、调整保险服务收入确认原则,必须拆分保险合同中可明确区分的投资成分和其他非保险服务成分,对于不可拆分的投资成分,对应的保费也不得确认保险服务收入,对于投资成分的计量,保持了同金融工具准则的一致的逻辑;三、改进合同服务边际计量方式,引入履约义务法,保持了同收入准则一致的逻辑;四、新增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的计量方法,对于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因投资收益率变动等金融假设变化引起的与未来服务相关的浮动收费现金流量变动额,应当调整合同服务边际。从意义来看,新保险准则的发布实施,有利于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的发展,保险合同投资成分的剔除,合理挤出了保费收入中含有较大的水分,有助于保险公司聚焦可带来长期收益的保障型保险产品,谨慎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真正体现“保险姓保”的本源;保险服务收入确认、计量的履约义务法,精算假设调整对未来利润的有利影响不允许计入当期损益,而须在未来提供服务的期间随着履约义务的进度逐步确认,有利于抑制保险公司粉饰财务业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资产和负债会计计量中,影响金额的重要金融变量因子

新保险准则改用现时利率对保险合同负债进行折现,使保险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反映当前状况,主要涉及未到期责任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以及未到期责任负债的非金融风险调整部分的金融变量部分;而未到期责任负债的非金融风险调整部分的非金融变量以及合同服务边际体现为保险合同履约义务的摊销,摊销的会计程序,使得利润表较原一次性计入受到较大影响。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更多的资产不可避免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除了使用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外。因此,市场利率、权益价格等金融变量因子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项目的影响被放大。同时,在弹性的会计制度空间范围内,上述因子计量值如何确认,确认到报表什么项目,如何使得资产和负债对计量结果的匹配,对报表的结果影响就格外重要。

五、计量因子在会计报表项目体现的会计政策弹性分析

5.1选择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金融资产在财务报表里仅仅提供了摊余成本的财务信息,金融变量因子的市场利率不影响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而市场利率变化对负债的计量波动是显著的,尽管的计量的结果或选择进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进入保险财务损益,对资产负债表的波动是无法的避免的:在此情景下,市场利率拖着负债端单边奔跑,负债端对市场利率的变化是被动接受的,体现为净资产的单边波动,如果选择计入保险财务损益,同时还会带来利润表的单边波动。

5.2选择持有兼出售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在该模式下,金融资产在财务报表里同时提供了摊余成本的信息和公允价值的信息,金融变量因子市场利率的变化将通过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反映在资产负债表里,并暂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最终会循环进入利润表。此时,负债端对未到期责任-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选择将保险合同金融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在此情景下,金融变量因子是带着资产和负债同时跑,市场利率的变化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将趋近抵消。因此,针对债权类资产投资,该模式将是趋势。

5.3选择其他业务模式。在该模式下,金融资产面对金融变量的市场利率、权益价格等因子的变化,在财务报表里充分体现,实时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项目释放。而在负债端,未到期责任负债项下: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非金融风险调整、合同服务边际,在长久期的负债计量程序下,需要通过会计程序逐步释放,因此利润表压历将会非常大。当然,上述情景是在考虑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在统一业务模式下相对配比情况的的理论效果;如果用不同业务模式下的资产规模去匹配,显然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从新金融工具准则来看,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大类将不可避免的分类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进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能做出业务模式管理弹性的仅仅是符合合同现金流特折的债权类资产。同时,保险合同负债的计量因子驱动因素主要受利率的影响。因此,债权类资产的会计政策的适用选择体现更多的弹性效果。

5.4公允价值选择权

5.4.1主体可以基于会计错配原则,选择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进入损益。该指定可以使得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达到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项目的趋同或者抵消效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指定只能在初始确认时做出,并且不可以撤销。

5.4.2权益工具投资的两难困境。企业投资的其他上市公司股票或者非上市公司股权,都属于权益工具投。权益工具投资不能通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因此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时,准则规定,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其他综合收益的融资产,该指定一经作出,不得撤销。如果企业选择不指定,则持有权益工具投资期间,金融变量因子权益价格的变化,及时反映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后续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的波动可能会对企业当期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企业选择指定,则持有权益工具投资期间,公允价值的后续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各期净利润,当其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人留存收益,即相关利得或损失(除取得的股利外)不能再在净利润中体现,需要损失资本利得对业绩有利之处。因此,无论是否指定,权益工具投资的计量都可能会两难。唯一的建议是可以选择部分股价低波动高分红的蓝筹股作为底仓,以尽量减少权益价格的波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同时获取相对稳定、高比率的股利收入作为财务业绩。

5.5使用套期会计方法管理利率及权益价格风险。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针对市场利率风险,可以选取国债期货利率作为套期工具,同时将面临利率风险的债权资产指定为被套期项目。针对权益价格风险,可以选择股指期货作为套期工具,同时将面临权益价格风险的资产指定为被套期项目。但是,套期会计处理方法会增加会计成本。从成本效益原则来看,这也是一个难点。

探索家星际H

大家9

新途V9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