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要有多少存款才能过上80年代万元户的生活92年的货币相当于现在多少
请回答我1988?!
我现在拥有多少资产
才能相当于三十年前的万元户呢?
许多90后的孤寡空巢青年和00后的老阿姨们,
可能对于80年代的“一万元”没有概念,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
2019年的资产需要达到多少,
才能相当于三十年前的万元户?
上面是1989年《市场报》的报道,这篇报道的题目放到现在,依然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房价猛涨,势在必控”。
要不看日期是三十年前,还以为是三天前的报道呢?
原来,买不起房这件事真的跟时间无关啊……
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2019年的资产需要达到多少,才能相当于三十年前的万元户?”
我们按上面那个报道来看:现在的37.88万元,相当于三十年前的1万元。
那么,现在要挣多少钱才相当于以前光荣的「万元户」呢?
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的一篇权威研究报告答案是:255万!
就像现在很多人说的那样,虽然现在我们挣得钱多了,但是钱也不值钱了。
1978年的一些熟悉商品的价格和数据
1978年,当时并没有敞开市场供应,多数商品还需要凭票供应。面粉和大米的价格也就1~2毛钱一斤,肉价7毛到1元,压岁钱0.1~0.2元。
1978年9~14寸黑白电视机,每天500~1000元,真的只有“万元户”才能买得起。如果你家里有电视了,你可是村里的名人了。每天晚上大家都会你家里拜访,屋里坐不开了,你不得不把电视搬到天井里,天井里一样很快会坐得满满当当,大家会一直坐到电视没有信号。
汽车价格呢?1978年没有卖给个人的。1985年刚上市的桑塔纳汽车在国内卖20多万元。
1978年人均GDP381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元,人均消费支出161.9元。
当时全国广义货币总量只有1159亿元,居民存款余额210.6亿元。
物价其实是最没可比性的,因为比如电子产品(手机、冰箱等等),或汽车这些价格实际是不断下降的,反之房价、教育、医疗等等的价值是不断在上升的。
现在这些商品变成怎样了?
现在基本生活用品都是敞开供应了,想买多少买多少。大米和白面,每斤2~3元;猪肉现在价格比较高,20~30元一斤,长期平均价格也就15到20元。从这一水平角度讲,物价增长了二三十倍。
压岁钱?说起来肉疼,似乎我儿子的是600~1000元,而且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各一份。似乎增长了3000到1万倍。
如今的「万元户」,比如你有了255万,其实也就是北上广深的一套首付,二线城市边缘地区的一套房,至于结婚生子、医疗教育、度假旅游等,可能需要你再去挣很多。
让我静静,我们就当压岁钱没什么可比性吧。
电视,1000元现在能买到42寸的液晶,包邮到家、上门安装,比以前要好得多。汽车,品牌很多,差异也很大。现在大家购买汽车的平均价格也就10万元左右,便宜的汽车5万元也可以买得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体系的完善,工业用品的价格在不断降低。工业用品把人们生活消费的价格向下拉。
2018年末,人均GDP6477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人均支出19853元。这一水平角度讲,人们的产出和收入增长了100~200倍。
大体来讲,
在1980年那个时代,万元户相当于现在年收入200~300万元吧,
顶多能占所有家庭的千分之一吧。
前两天朋友发工资,要带我去小区附近最好的馆子吃饭。
我这个朋友一向抠门,属于那种带我去兰州料理吃拉面加个煎蛋还要跟我分一半的人。
一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我问他:
“你买彩票中奖了吗?怎么今天突然大方起来,要带我去下馆子了?”
朋友一边拍着他因为工作缺少锻炼攒下的腰间赘肉一边笑着说:
“告诉你,从今天起,哥们就已经是万元户了!作为一个标准万元户,带你去咱们小区最好的馆子吃饭,再合适我的身份不过了!”
老实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听人说「
万元户
」这三个字了。
「万元户」这个词,其实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度是个十分时髦的词汇,代表着率先富裕起来的群体
。
如果按照当时的「万元户」标准,应该算的是年收入,我这位月入一万的朋友显然属于「十万元户」这个级别。
但不论是曾经的「万元户」还是现在的「十万元户」,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努力挣钱改善生活一直是一个人生命长河中最重要的任务主线。
国内最早的「万元户」报道来自新华社的一篇通讯:
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一篇通讯《雁滩的春天》,报道了1979年末兰州市雁滩公社滩尖子大队一队社员李德祥家里有六个壮劳力,当年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万元户」。
李德祥成为我国首个公开报道的「万元户」。
那个时候「万元户」对于十里八乡的人们来说,可能比现在的马云爸爸还要惊人。
在那个年代,一斤米的价格大约在0.14元,一斤肉的价格大约是0.95元,走亲访友带上些礼物,花上2元钱已经是一笔大开销,逢年过节给孩子的压岁钱也都是一毛两毛的,那时候不要说谁家有一万块钱,就是有一千块钱,也绝对是财富的象征。
拿人生大事买房结婚来说,一个「万元户」是完全有能力购置以「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为代表的四大件彩礼;
至于盖房子,抛开城镇不说,在老家盖两间大瓦房围一个大院也是不成问题的,即使是在外租房子,100平的房子每月房租也才2元钱。
那时候的一个「万元户」,生活不会捉襟见肘,甚至有闲钱借给亲朋好友。
「万元户」消失的时间是1997年。
根据1997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当年农村人均收入2999.20元,按照户均4.35人计算,平均户收入已超过万元,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家庭都成了「万元户」。
即便是到了90年代,对于很多90后来说,记忆中小时候的物价也是很便宜的。
我记得那时候我妈给我一块钱当零花钱,我可以用好几天。
一瓶汽水3毛钱,雪糕也就2毛到5毛不等,甚至还有很多一毛钱两袋的那种小零食。
我有时候会怀念那它们的味道。
时过境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即使不能月入上万,在年收入上也成了「万元户」。
只是,现在的「万元户」再也不是大家勤劳致富的榜样,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
万元户」只是年轻人维持生存的基本底线
。
我认识一个很出色的年轻人,在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做项目经理,92年出生的他现在一个月可以拿到40k的月薪,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奖励。
在很多同龄人眼中,他已经算得上是很成功的人了,可实际生活中,他为了这笔高额的薪水,付出的代价就是正在提前透支他的健康。
除了互联网公司常规的996工作制以外,他经常要在周末开会或者出差,晚上做PPT加班到两三点是常有的事情,去年公司体检,他竟然被查出来有些轻度抑郁,可在他的部门同事看来,他是一个乐观积极的青年。
他跟我说:“
除非你是老板,大部分拿着中高收入的人在公司里都要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上面有老板,下面有部门员工,你得夹在中间,这跟家庭生活也很像,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我每天都在缝隙中生存。”
朋友说:“
每个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第一件事就要去还房贷车贷
,剩下的钱还要吃饭和人情来往,还要给父母一点生活费,我运气好的时候,
一个月能存个几千块钱
!”
朋友那天在小区最好的餐馆里,望着碗里多加的一个鸡腿感叹道:
“
其实我爸以前就是万元户,1993年,他一万块钱也只够买个大哥大,那么多年下来,现在我一万块钱,也只够买个苹果X。
”
毫无疑问,今天的生活相比30年前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越,我们不仅可以吃饱,而且可以吃好,也不会像过去一样只会在年底的时候买一身新衣犒劳一下自己。
只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尤其是
年轻一代人正在背负着精神压力前行
。
「万元户」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社会对成年人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因为世俗社会从来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去改变它对成年人的基本要求。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万元户的说法已演化成了“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的调侃。
面对高要求,唯一的做法就是努力挣钱,成为这个时代的「万元户」,比如先定个小目标,挣它个255万。
奋斗目标的同时,也要珍惜健康,
悟空互助社,希望能帮助你完成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
一路相伴,守护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