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2年1月4日招商晨会纪要外贸公司晨会
【A股策略】
2021年复盘:沪深300跌5.2%,万得全A涨9.2%,上证涨4.8%,深成指涨2.7%,创业板指涨12%。中信二级行业涨幅前五为有色、化工、电新、钢铁、煤炭,均超50%;跌幅居前为消费者服务、非银、农业、家电,整体上行业涨跌幅和行业景气度高度一致。上涨个股2800多只,下跌个股1800多只,跌幅中位数8.6%。
2022年展望:经济处于震荡下行周期,稳增长推动流动性边际放松,股市剩余流动性改善,股市有阶段性结构行情,防御和成长风格占优。欧美货币政策调整或阶段引发外资阶段流入放缓、汇率阶段贬值及金融市场波动,中美十年期国债利率将震荡走低,中小盘风格或占优,核心在产业景气度。PPI-CPI剪刀差收敛,产业链利润从上游工业品向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转移,优选大消费、军工、新能源、科技等。
近期主要信息:①医保局和中药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支付端加大中医药发展的保障和支持力度,纳入医保有助优质中药放量,但医保控费对中西医应该一致,短期板块提预期及估值修复为主。②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2022年新能车补贴退坡30%,超预期点在于补贴规模取消200万辆的上限,有望推动新能车销量大增。③持有股权、股票、合伙企业财产份额等权益性投资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一律适用查账征收方式计征个税,新政主要针对以前核定征收的有关企业。
假期港股中药股大涨,如华润医药30%+,现代中药集团、中国中药20%+;而医保谈判新价执行后,18A创新药、CXO大跌。元宇宙数字王国涨25%,云想科技涨22%;AI商汤科技大涨41%,上市3天翻倍;绿电如洛阳玻璃、大唐新能源、绿色新能源涨幅超10%。港股提前预演对A股短炒情绪有明显提振,叠加节前中药板块大涨,开盘大幅追高还需谨慎。美股新能车、科技股走强。
关注业绩预增主线,近期耐普矿机、中科三环等预增后强势表现打开空间,策略一是挖掘高景气产业链上的公司,如关注预喜个股,以及同板块有预增预期的优质公司,重点新能源产业链,如锂电产业链、光伏、风能、储能等;二是热点题材,如防疫概念、元宇宙、消费电子、中药等,叠加业绩预增更佳。
【行业点评】
中药行业投资机会点评:
12月30日,国家药监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初步建立。逐步探索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中药现代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同日,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
具体到核心细则:
《指导意见》:①支付方式:“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已经实行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②覆盖范围:扩大医保对医疗终端的覆盖范围,预计增加医保目录的中药药品品种,鼓励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③药品及服务定价:1)服务:“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中重点考虑中医医疗项目,加大对中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的倾斜力度。”预计部分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有望上调。2)药品:“公立医疗机构进销中药饮片保持不超过25%的加价率,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配制的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鼓励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集采平台挂网交易。”此前省级联盟中成药集采平均降幅42.27%,低于以往中成药集采降幅,未来若开展国采,预计降幅有望维持相对温和的水平。
?
审批端:①《指导意见》:“对来源于古代经典、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医传统技术以及创新性、经济性优势突出的中医新技术,简化新增价格项目审核程序,开辟绿色通道。”②《规划》:“牵头中药国际标准制定。重点支持中药等领域的监管科学研究,加快新产品研发上市。鼓励中药产业发达省份大力培养中药专业检查员。”2021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了11款中药新药的上市申请,而此前2016-2020年仅有13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已初显成效,未来中药新药上市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
中医药相关政策连续出台,表明了国家对中医药行业自上而下的支持态度。自2014年以来,中药行业指数估值持续低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水平,近期在政策催化下,板块估值出现回升。未来随政策逐步落地,中药板块有望迎来业绩边际改善。建议关注品牌价值较高、具有独家品种/创新品种的中药企业。
【大类资产配置】
A股公司1月风险梳理:
1、资金扎堆高景气行业带来的高估值风险:12月新能源行业迎来了大幅调整,锂电池、光伏、风电行业的龙头个股普遍从高点回调了20-30%,另一个近期大幅杀跌的高估值板块是CXO板块。两个板块的共同特征都是过去两年高景气度导致机构重仓形成了高估值,对于这类板块投资观点核心在于未来景气度的变化。
2022年新能源高增长的确定性仍然较强且增长趋势远未结束,全球电动车浪潮大势所趋,光伏装机随着上游降价会有放量,根据万得一致预期新能源龙头公司2022年普遍70-100%的业绩增速,我们认为调整后仍然会有向上的空间。但我们对于CXO观点与新能源不一样,CXO板块高景气度或将出现边际下行,高估值下投资或有风险。从国内看,三年前集采杀价导致仿制药无利可图,各大药企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但三年后投入持续性存疑;从国外看,疫情原因导致新药研发需求大幅提升,而印度等国防疫不力医药研发工作停滞,大量订单转移至中国,随着疫情好转,相关红利可能消失。
2、新股破发的风险:2021年10月,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实行定价新规,要求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初步询价结束后剔除拟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的部分时,比例由之前的不低于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0%改为不超过3%。新规实施后,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定价大幅上升,相对行业市盈率由折价转为溢价, 10月20日以来,共有77只股票上市,其中12只股票首日破发,破发率高达15.58%,全部为科创板和创业板个股,未破发的个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也大幅下降,高估值、高溢价是主要原因。无脑打新将成为历史,之后打新选股将变得尤为重要。
3、解禁风险:2022年1月A股整体解禁市值为4287亿元,解禁市值较去年12月略有下降。从公司解禁比例来看,解禁比例超过50%的公司共有22家,森萱医药解禁比例81%,是1月A股解禁比例最大公司。 有10家公司1月解禁市值超过百亿,其中康龙化成、贝特瑞和华林证券以528亿、415亿和270亿元排名解禁市值前三位。
4、减持风险:从公司股东最近发布的减持计划情况看,截至12月24日,今年共有1820家公司累计发布5684次股东减持公告,已成功完成2500次减持,其中减持期覆盖1月且拟减持数量占总股本比例超6%的公司有32家,东杰智能和莱绅通灵股东减持占总股本比例较大,分别达到19.00%和16.27%。从公司高管减持股份情况看,今年共发生985次公司高管减持事件。今年以来高管累计减持超5%且7月1日后仍有减持变动的公司有19家,其中新通联减持比例最高,占总市值的14.04%。
5、退市风险:2021年年报披露后,上市公司若首次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即*ST公司),2021年若继续触及退市指标,将直接退市。 2021年11月19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退市监管指南,对营业收入扣除标准进行明确:细化贸易、类金融业务扣除要求;规范“稳定业务模式”判断标准;明确将非正常交易合并取得的收入进行扣除。 部分壳公司利用保壳老套路“起死回生”的计策,将难再奏效,这有利于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实现市场化的优胜劣汰。
【金融产品】
2022年公募优选配置:
2022年A股布局之利器,优选指数增强策略产品
展望2022年,全球流动性面临收紧,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疫情的影响逐步退潮,稳增长、防风险、通胀缓和的环境打开政策操作空间,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灵活偏宽松。A股整体波动向上,股市流动性将保持平稳,市场风险偏好较高,盈利增长降速,行业结构分化预计将加剧,风险与机遇并存。
指数增强策略为在beta的基础上捕捉alpha,通过控制对特定指数的跟踪误差,在获取指数beta收益基本上,通过主观或量化的方式增强收益,最大化相对基准的超额收益。特定指数既可以指市场上的宽基指数,如沪深300和中证500等,也可以指某一行业或主题类指数。与主动选股型基金相比,指数增强策略基金有更严格的投资约束,有更加稳健、均衡的特点,相比被动指数基金,相对灵活选股更有进攻性。指数增强策略Alpha收益来源丰富,主动管理增强收益来源于宏观层面的股票仓位择时、中观层面的风格及行业轮动、微观层面的精选个股、另类策略(如打新收益、股指期货替代、转债增强等)等方面。
综合考量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投研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公司治理、文化理念等重要因素,优选指数增强策略公募产品。指数增强策略优选基金经理投资年限普遍处于4-8年,投资经验较为丰富,历经经济结构变迁、产业创新升级、新冠疫情影响,以及A股市场的牛熊周期、风格轮动,产品对标指数分别为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800指数与中证1000指数。
截至2021年12月24日,对标上证50指数的优选指数增强策略产品,从整体历史业绩来看,2013年以来年化收益14.35%,相对上证50年化超额收益7.78%,绝大部分年份超额为正,信息比率1.55。
对标沪深300指数的优选指数增强策略产品,从整体历史业绩来看,2016年以来年化收益12.29%,相对沪深300年化超额收益7.56%,各年份超额均为正,信息比率3.18。
对标中证500指数的优选指数增强策略产品,从整体历史业绩来看,2018年以来年化收益21.46%,相对中证500年化超额收益17.57%,各年份超额均为正,信息比率3.19。
对标中证800指数的优选指数增强策略产品,从整体历史业绩来看,2013年以来年化收益22.67%,相对中证800年化超额收益14.60%,绝大部分年份超额为正,信息比率1.95。
对标中证1000指数的优选指数增强策略产品,从整体历史业绩来看,2018年5月以来年化收益22.67%,相对中证1000年化超额收益16.67%,各年份超额均为正,信息比率2.09。整体来看,上述优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具备优秀收益与风险调整后收益,值得希望布局A股及各主要宽基指数的投资者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