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2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指标变化不良贷款率不能高于多少
#11月财经新势力#
【野叔观察】
11月15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法人口径
不良贷款余额约3万亿元,不良率1.66%
。
那么,与长期以来的数据比较,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具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附图一
不良贷款量率变化
第一,存量变化
。今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912亿元;
不良率1.66%,比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同期关注类贷款占比2.23%,比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从存量上看,不良贷款余额自2012年以来保持持续增加趋势;从比率上看,不良率自2020年以来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关注率则是自2016年以来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后两项指标说明,目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附图二
第二,增量变化
。今年前三个季度,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年初净增1442亿元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其中,国有大行净增807亿元,股份制银行净增187亿元,城商银行净增400亿元,
农商银行净减40亿元
。
2019年至2021年,各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净增分别为3418亿元、4215亿元和1320亿元。与之相比,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净增相对小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但是今年前三季度的不良贷款核销额度也比2019年和2020年同期更大;特别是在核销力度更大的情况下(同比多核销129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净增明显多于2021年,说明今年以来的不良贷款压力相对更大。
附图三
不良贷款机构分布
第一,各类商业银行比较
。9月末,国有大行、股份制行、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2043亿元、5164亿元、4803亿元和7615亿元,
不良率分别为1.32%、1.34%、1.89%和3.29%
,分别比年初下降0.05个、0.03个、0.01个和0.34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其中,农商银行不良率目前占比相对最高,但是降幅相对更为明显;而另两类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率,均比年初有明显反弹。
附图四
第二,农商银行长期表现
。2007年末,当时因为质量较好等因素先期改制组建的17家农商银行不良率为3.97%,而同期商业银行不良率高达6.1%。至2011年末,当时组建的212家农商银行不良率降至历史最小值1.60%。
此后,由农村信用联社等改制组建的农商银行数量越来越多(至2021年末达到1596家),但是2012年至2018年不良率呈现持续上行趋势,至2018年末达到近十年来的相对最大值3.90%。
近三年多,农商银行不良率呈现下行趋势,但是仍然都在3%以上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
此外,从区域分布看,三季度末东部地区整体不良率相对较低,例如浙江和江苏银行业的不良率分别为0.65%和0.71%;山东省银行业不良率1.42%,比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
河北省银行业的不良率2.47%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比年初上升0.43个百分点。中部的湖南省银行业不良率为1.17%,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附图五
贷款拨备指标变化
2007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余额为6029.6亿元,拨备覆盖率只有41.4%。不过此后由于计提损失准备的力度持续加大,贷款拨备覆盖率迅速提高;2008年末超过100%,2009年末超过150%,2010年末突破200%。由于不良率有所上升,2012年至2016年期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呈现下行趋势;2017年以来则呈现波动上行趋势。
今年三季度末,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达到614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22亿元;
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达到205.54%,比上年末提高8.63个百分点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
其中,国有大行三季度末的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布区间为181.54%至404.47%,相对最低和最高分别为交行和邮储银行;它们的加权平均值为246.62%。股份制银行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13.13%,其中规模最大的4家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55.67%、155.48%和251.99%和201.88%。这反映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总体上有所增强,特别是其中的大型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农商银行的整体拨备覆盖率
由上年末的129.48%,提高至今年9月末的139.60%
,抗风险能力也有一定提升。
附图六
野叔的结语
尽管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比年初有所下行,但是考虑在核销力度加大背景下,不良贷款余额仍然明显增加,以及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所以
对于贷款质量的控制仍然不能盲目乐观
。特别是部分中小银行,不良余额还是较多,不良率与关注率均相对不低,而且存在着延期还本付息等一些隐性金额,因此防控不良反弹更是不能有丝毫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