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90后白手起家收获运动科技第一股市值159亿万得资讯科技股票代码
Keep的IPO征程终于到达终点。
7月12日,Keep正式登陆港股市场,摘得“运动科技第一股”称号。Keep以发行价区间底部的28.92港元进行招股,去除券商包销费用、佣金等开支后,Keep此次IPO募集资金净额约为1.92亿港元。
上市首日,Keep开盘价为30.3港元/股,较发行价涨4.77%,市值为159.28亿港 元。午后开盘,Keep股价达到32港元/股,市值超160亿港元。
来源:雪球
以线上运动起家的Keep,曾是一位90后创业者最简单想法的放大。Keep创始人王宁从自己的减肥经历中萌生出创业念头,打造了移动端的健身APP——Keep。由于稀缺性,Keep一开始就成为创投市场上的明星项目,在创立的9年时间里,Keep一共完成9轮融资,投资方中包括GGV纪源资本、五源资本、腾讯、软银、高瓴、BAI等知名投资机构,Keep也如愿跻身独角兽行列。
如今,明星企业登陆资本市场,90后创业者也收获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IPO。历经9年成长,Keep在发展模式上也不断让自己新生。对于Keep而言,成功上市也是资本市场对其商业化能力的肯定,Keep的未来又会呈现怎样的想象力呢?
90后创始人白手起家
市场有传言称,“Keep诞生于一场失恋”。2014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王宁,也经历了自己的“分手季”,原因是身体太胖。王宁就想要减肥,他几乎找遍网上所有的减肥社区,看了大量有关减肥的内容,最终运动成为他最重要的减肥方式。
正是他的Keep(坚持),王宁前后用了大概六七个月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减肥方案,最终成功瘦身近50斤。“减肥即整容”也可以用来形容王宁,瘦下来的王宁整个人脱胎换骨,一时间成为其他减肥人士追捧的“顾问”。
王宁也乐于分享,甚至做了一个PPT。后来,他一位同样学习计算机的朋友建议,做一个APP是不是更好?因此,王宁诞生了创业的念头。
王宁出生于90后,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代,王宁在高考后选择的也是计算机专业。在计划做Keep时,王宁打算将其定位为一个健身平台,帮助更多人健身。伴随APP诞生的还有那句经典的slogan:自律给我自由。
2015年2月,Keep正式上线,据悉在上线105天就收获了100万注册用户。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基本打法,Keep前期的主要工作放在了用户增长,在两年半后,Keep就实现用户数破亿,在国内的线上健身平台中,没有对手。
与同期或早期的互联网大佬相比,王宁的背景显得有些单薄,创业也始于一个想法。但彼时线上健身行业正蓬勃发展,王宁和Keep也算是赶上一些时代红利。
Keep的诞生过程也极为艰难,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想要获得资本青睐,只有拿出够硬的产品和够强的技术。据了解,在决定创业后到Keep上线的那段时间里,王宁是坐公交车去见的投资人。
从 2014 年夏天的第一张产品原型图,到 2015年2月4日Keep 在应用市场上线,那段时间里,王宁要坐着公交车去见潜在的天使投资人,最终在2014年10月收到了一笔 250 万元的天使投资。那时候Keep团队也不过十多个人。
如今,Keep在2022年的月活人数达到3640万,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2022年月活跃用户和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是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在业务方面,Keep也不再局限于线上健身平台的范畴,逐步向外界拓展,来提升营收能力。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Keep的营收分别为11.07亿元、16.20亿元和22.12亿元,在过去三年持续攀升。
9年9轮融资,3大供应商成基石轮投资者
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在Keep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烧钱的运营工作。从亏损情况来看,Keep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经调整的亏损净额分别为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
不过,Keep的运营活动也换来了市场地位的稳固,也一步步收获投资人的青睐,渐渐成为了“资本宠儿”。
据悉,在Keep成立至今九年多的时间里,其一共获得了9次融资,合计融资额约6.5亿美元。参与融资的明星资本众多包括GGV纪源资本、软银愿景基金、高瓴资本、腾讯、五源资本、BAI资本、时代资本等。其中,腾讯参与了四轮融资,GGV参与了五轮,五源资本连投四轮,BAI资本参与了Keep的六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