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98亿利息张兰的海外家族信托这次为何未能遮风挡雨国外信托基金
从餐饮业大佬到如今的带货女王,张兰的人生从不缺关注和流量。张兰在2022年借着儿子汪小菲及其前妻的爱恨纠葛将自己的直播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高潮,2023年初更是「大火一把」,但这次折戟终究是因为败在资本手上了
。
据消息报道,2019年张兰与欧洲私募股权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以下简称
「
CVC
」
)的多番诉讼中败诉,共拖欠CVC1.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及其利息。
虽然张兰身家早已过亿,但也未雨绸缪早早在2014年就设立好家族信托。一般来说,家族信托中的资产在设立后将不再属于委托人张兰,而张兰作为一位
「
身无分文
」
的欠款人,相信CVC也拿不到她的资产了。
但事实却是,
CVC为了追讨欠款不仅成功牵涉到了张兰所设立的离岸家族信托,而张兰用家族信托资金购入的一套纽约公寓也即将被执行还款,张兰的海外家族信托在这场
「
战争
」
中被狠狠击穿。
一、离岸信托,这次为何未能替张兰遮风挡雨?
张兰与CVC的合作还得从2014年说起,合作没多久他们之间的矛盾也频频升级,在网络上也有大量新闻报道。
2014年,张兰与CVC的合作以及她设立家族信托的时间前后相差不到几个月,虽然张兰在近日谈及当初设立离岸家族信托的初衷时,否认了当初设立信托是为了转移资产以及规避风险,并表示
「
为了企业代代相传
」
。
但不可否认的是,家族信托除了可以有效实现企业、家族的代际传承以外,作为高资产净值人群青睐的财富工具,信托还具备着风险隔离的重要功能。
也就是说,委托人通过家族信托将其资产转为信托资产后,
信托资产将独立于委托人之外,由此避免委托人由于债务、破产、离婚等意外风险导致信托内资产遭到损害。
但为什么CVC能击穿张兰的家族信托并拿到这份
「
独立在外
」
的资产呢?我们可以从新加坡高等法院对公开的判决书发现:
从2014年家族信托设立到2022年间,张兰在这期间
仍可自由从银行账户为自己转账。
在接到香港和新加坡的冻结令之前,张兰恰好转出了家族信托的部分资金。
张兰的代理人在向家族信托内部资金所在银行发送的邮件中明确提到,
家族信托项下有关银行账户为张兰所有,并要求
「
被及时告知账户资产的变化
」
。
因此,法院同意CVC提出的向张兰设立的家族信托项下银行账户任命接管人的申请并且认同作为债权人的CVC有权对该等资金进行追索。这也就意味着,
法院明确了张兰的家族信托是其的个人财产
,所以她放入信托中的资产并未起到资产隔离的作用。
二、张兰信托功能失调,如何设立离岸信托方能「行稳致远」?
张兰欠债及家族信托被击穿的发生,也为其他想要设立家族信托的委托人敲响了警钟。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净值人士青睐于在海外设立家族信托,尤其是随着
「
创一代
」
的逐渐退休,家族信托以及受益的
「
二代
」
们可能会在未来面临更多的资产挑战。
张兰在设立信托时设立的受益人虽然是汪小菲及其子孙后代,但实际上却频频将资产挪为己用,所以最终法院同意CVC成为接管人接收银行账户也并不意外。
张兰这个这个案子虽然并不代表信托的风险隔离无效,但也是在提醒大家,设立信托一定要注重信托功能的协调性,设立一个真正有效的信托,这样才可让资产
「
行稳致远
」
。
第一、委托人必须有设立信托的真实意愿。
「
真实、确定的设立信托的意愿
」
是有效设立信托的三要件之一。设立信托的真实意愿不仅要明确体现在信托文件里,更要真正落实在信托设立后的日常管理中。如委托人无视信托契约、仍然像调度使用自己的资产一样,任意调度使用信托内的资产,那么就可能像张兰一样,被认为从来没想过真正交出资产所有权设立信托,从而让信托失去它应有的资产保护和风险隔离功能。
第二、少留权则多保护
Less is more,是我们每每谈及信托架构中如何在权力保留和资产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时提出的一个原则。纵然现时很多司法辖区允许委托人自行保留或者赋予保护人极大的管理控制权力,但如果想要一个能有效实现资产保护功能的信托,那么留权这件事还是务必不要贪多。
第三、意沟通措辞
在判决书里我们能看到,案件双方几乎是拿着放大镜对着每一份文件极限抠字眼:信托账单、邮件、契约……从中寻找能支持己方立场的蛛丝马迹。一些不以为意漫不经心填写的
「
格式文件
」
,最后却有可能拿来作为判断的依据。而张兰代理律师在邮件中使用的
「
maintain
」
一词,更是变成对张兰方的致命一击。
设立信托不仅仅是为了将自己的资产、企业等传承到下一代,更重要的是在信托设立的过程中注重其功能的合理运用,避免家族信托被他人有机可乘。
所以委托人在设立家族信托的同时,更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设立的信托架构及目的,尤其是信托功能的实际运用,否则最终可能会导致自己设立的信托成为他人击破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