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业绩与规模双丰收获基民认可南方基金三大首席畅谈股债市场基金004224
在《投资者网》最新推出的《三大视角5个维度,找出2020最强基金公司》榜中,南方基金旗下基金以优异的业绩,领先的新基首募规模频频上榜。面对2021年的资本市场,南方基金的三位首席投资官又会亮出什么样的投资建议呢?
《投资者网》曹璐
当"潮水"褪去以后,哪些才是留下的"真金"。
在2020年的震荡行情下,公募基金实现了业绩和规模的大丰收。但只有实力强劲的大型基金公司才能经受住市场考验,脱颖而出。
作为老牌公募基金公司,南方基金保持了一以贯之的高水准,旗下基金的业绩百花齐放,多达55只偏股基金跑赢沪深300指数,数量居市场前3位。
在基金新发的大年下,对于想要借基入市的投资者而言,南方基金以优异的业绩表现和市场口碑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数据显示,南方基金在2020年的首募合计规模达1357亿元,在全行业排名前4;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南方基金母子公司合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3万亿元,客户数量超过1.41亿,累计向客户分红超过1303亿元
55只基金跑赢沪深300
2020年以来,A股结构性行情显著,且风格转换频繁。沪深300指数全年上涨27.21%。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总有实力强劲的基金公司能够准确抓住机会,用优秀的业绩赢得市场的尊重和信赖。
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南方基金旗下权益、债券、QDII等各类产品亮点频现,为投资者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在《投资者网》最新推出的《三大视角5个维度,找出2020最强基金公司》专题报道中,南方基金更是凭借优异的表现多次上榜。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在主要投资于股市的基金(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型、平衡型、被动指数型)中,南方基金旗下共有55只股基跑赢沪深300指数,这一数字在全行业位列前三甲。
作为基金行业主动管理能力的核心,南方基金在主动权益投资领域仍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其中,南方成安优选(005742)、南方军工改革(004224)和南方创新经济(001053)等3只产品在2020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92.11%、91.94%和91.83%,在同类可比的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中均排名前5%。
除了短期业绩亮眼,南方基金旗下不少基金的长期业绩也表现优秀。例如,南方高增长混合(160106)、南方稳健成长(202001)均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底,累计回报分别为915.75%、827.38%。
在QDII股票型基金方面,南方基金也有亮眼表现,作为明星QDII产品,南方香港成长(基金代码:001691)2020年度实现了101.68%的年度净值增长率。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南方基金凭借专业的投研管理能力,打造出众多星光熠熠的明星产品,这既是投资者获取长期稳健投资回报的工具,也是其在专业投资市场形成领先品牌优势的基石。
新基深获市场欢迎
近年来,"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念深入人心,公募基金凭借优秀的赚钱能力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2020年,公募基金再度迎来"高光时刻",多只爆款基金基金"一日售罄"。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2020年全年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432只,合计发行份额超过3.16万亿份,超2017年至2019年三年基金发行规模之和,创下公募基金业新的历史纪录。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里,南方基金牢抓难得的市场机遇,加大了布局力度,并进一步完善产品线。凭借优异的历史业绩和良好的口碑,南方基金旗下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新基金首募情况处于领先态势。
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底,南方基金全年共发行了40只新基金,首募合计规模达1357亿元,在全行业排名前4。其中南方成长先锋仅在一天之内,就获得超过45万基民认购,规模合计321.15亿元。
《投资者网》梳理数据发现,该基金是一只主打龙头成长股的基金,主要聚焦成长型赛道,尤其是代表中国新经济的行业。而掌舵者是有"科创双星"之称的茅炜和王博,均是擅长在细分行业选取高质量成长公司,分享龙头企业的成长红利的实力战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者此前管理的南方科技创新是国内首批发行的科创主题基金之一,发行首日募集规模即超200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南方科技创新A(007340)自2019年5月6日成立以来涨幅高达147.94%,在首批科创主题基金中位列翘楚。
不过面对火热的市场,南方基金仍保持冷静。为保证基金业绩和规模的良性成长,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南方基金多只基金在发行时就设计了募集上限,超过上限时实施比例确认,实现募集规模的有效控制。
例如,南方核心成长在发售时公布规模上限,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12.95%。启动认购比例确认后,认购南方核心成长的基民数量仍达到41万。
"聚沙成塔。"一家基金公司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持有人的信任。据南方基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年31日,南方基金母子公司合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3万亿元,继续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客户数量超过1.41亿,累计向客户分红超过1303亿元。
三大首席畅谈股债市场
刚刚过去的2020年,公募基金实现业绩、规模等各方面的大丰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借基入市意愿强烈。那么,在崭新的2021年,这股"丰收"的喜悦还能持续吗?投资者应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把握新一年的投资机遇?
对于权益市场而言,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坦言2021年或仍是分化行情。他表示,"2020年的市场分化是比较严重的,很多公募基金投资者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但部分个人投资者在自己做股票投资中可能没赚什么钱,差异分化非常大。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大概有50%的股票涨幅不明显,上涨的主要是集中在一些龙头公司。而2021年这种分化或仍将持续。"
与此同时,针对偏股混合型基金已经持续两年平均年度收益率超过40%的情况,他也提醒投资者要降低预期。"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大类资产配置转移以及资金流入之后带来估值提升等导致的收益。2021年估值提升已经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收益的来源可能主要是企业盈利的增长,要靠挖掘盈利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史博称。
谈及债市,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固收)李海鹏颇有信心。他表示,一方面,2020年债券市场因为经历了较充分的调整,2021年或将重回牛市和"经济新常态";另一方面,根据过往20年总结出来的规律,熊市到上半年或许会出现转折。
站在当下时点,李海鹏也表示,目前市场已经连续两年实现高回报,因此要降低对权益产品的收益预期,适当控制权益类资产的风险曝露;建议投资者可以考虑增加一部分稳健回报的固收+、绝对收益产品、货币基金等持仓,均衡配置资产。
事实上,近年来,在股债均有投资机会的震荡市下,一"基"兼顾股债两类资产的"固收+"品种凭借兼具进攻和防守的特征深受市场青睐,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对这一产品仍处于观望阶段。那么,什么样的投资者适合这类产品?
在南方基金董事总经理、联席首席投资官孙鲁闽看来,有三类投资者可以考虑借道"固收+"产品来增厚收益。第一是不太愿承受太大波动,同时又希望获取稳健收益来抗通胀投资者;第二是做资产配置的成熟投资者;第三是有资金规划的投资者,希望通过固收+来实现稳定的增值。
具体操作上,孙鲁闽建议个人投资者:要做"时间的朋友",选择跟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期限相匹配的产品,真正做到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同时,"一定要选好平台,选择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因为这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基石。"(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