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业绩承压医药行业转型正当时无锡联合利康临床检验所有限公司
医药行业革新求变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从行业公开数据来看,医药行业整体业绩不断下滑,自新医改以来,医药行业在政策层面出现较大调整,同时宏观经济增速趋缓,2016年医药行业继续下行压力增大。业内人士指出,2016年医药行业的日子相对艰难,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趋势已成定局,而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刺激下,改变才能赢得更多市场机会。
医药行业增速放缓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指数报告显示,自2011年起,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从17.7%、15.2%、13.3%、12.1%降到10%左右。
另外,医药上市公司三季报已经全部披露,受医保控费、招标降价、降低药占比等行业政策的影响,医药行业的整体增速出现持续下行。业内人士表示,医药行业增速放缓并非偶然,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医药行业的管控,出台了系列政策,造成了本身就处于竞争加剧过程中的医药行业的阶段性放缓。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与零售市场一样,单体药店也正在经历经济下行、电商冲击、人力成本与租金高涨等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营困难。在此背景下,转型低成本的医药电商成为单体药店或其他零售厂商的当务之急。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告诉记者,医药行业已经今非昔比,以前行业增速大多在20%左右,但自2011年以后市场增速逐年走低,最困难的时期也许在2016年或者2017年。至于业绩承压的原因有政策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因素,目前来看形势不容乐观,2016年整体业绩增速可能依然下滑,难以超越2015年。
收购再布局
尽管市场表现不如人意,但低迷态势并未影响到行业对于未来“奶酪”的期许,业内专家对于医药行业的未来并未丧失信心,尤其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升温,布局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旨在争夺更多的健康红利。一些业外资本也开始觊觎医药行业,新年伊始,并购大戏不断上演。
1月24日,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收购事项,预计收购金额为人民币6.5亿—12亿元,收购标的为心血管相关药品企业及医院。由于上述事项需与相关交易方进行磋商,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于1月25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为一个月。
1月11日晚,仟源医药发布《收购无锡联合利康临床检验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增资公告》,拟以自有资金3506万元收购无锡联合利康临床检验所有限公司分立后100%的股权,同时拟向其增资500万元;12日晚,仟源医药再次发布关于收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收购之路步步前行。
如果说业内收购顺理成章,跨界转型收购则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样在1月,曾有餐饮、煤炭等业务的上市公司百花村发布了《重大资产置换并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公司拟置入华威医药100%股份,作价19.45亿元,“杀入”医药市场。
改变才有出路
除了通过并购强大自身竞争力外,外部环境已经要求企业自身做出改变,企业也在顺势而为,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完善产品线。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调查团队发现,大部分外资药企的经营行为正在转变。比如辉瑞,尽管已经有着稳健的市场策略,辉瑞依然想尽办法增加自身产品的竞争力,2015年辉瑞在苏州投资9500万美元建设新厂,建成后预计每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
改变已经是常态,改变的过程尤其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认为,创新的范围很广,药企可以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可以从单纯的卖药,转向为消费者、医生、药店店员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解决企业经营思维的落后问题,可以从药品生产销售向居民健康管理入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调理产品。
于明德认为,这两年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行动会更加明显,比如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完善产品线、开发电商平台等,不同企业的市场需求不同,转型升级的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行业转型升级要想顺利开展,监管亦不能缺位。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表示,医药行业在药品质量方面存在擅自更改工艺、委托加工贴牌销售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问题。管制不严、药品检测监管缺乏统一标准,降低了监管部门的权威性,亟需在制度层面形成永久规范。
许玲妮认为,药企应该自律,不生产假冒伪劣以及不合格的商品,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有,应加快药品审批速度与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强临床试验研究培训。(北京参考记者 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