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基建工程兵调深圳,是个什么基本情况你清楚吗?-航空公司基建是干什么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核心提示:
为写这篇文稿,笔者多次到深圳市档案馆、史志办、博物馆查阅相关原始资料。都知道两万基建工程兵调深圳建设特区,可是当时军地两方又都是个什么样的基本情况呢?许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篇文章,对你全面了解这些情况,许有帮助。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30号文件《关于调基建工程兵二万人到深圳市执行任务并改编为施工企业的批复》精神,基建工程兵总部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要求,积极组织落实。基建工程兵从1982年12月起调部队前往深圳,至1983年8月底,调遣工作基本完毕。
期间,抽调第3支队、第36支队和第8支队部分骨干完善了基建工程兵第1支队深圳1团的编制,抽调第2支队第16、第19团,及冶金指挥部下属医院(含第31支队卫生队)组成一个完整的支队,番号为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师),代号00049部队。冶金指挥部副主任孙志杰兼任深圳临时指挥所主任、党委书记。赵祥臣任副政委,王炬、连福宣任副主任,张书亭任政治部主任,黄显贵任副主任,马成礼、马广泉任司令部副参谋长,周绍哲任后勤部政委,李挺硕、范绍良、张欣茂、周玉麟任副部长。
抽调第31支队下辖第302团、第303团、第304团进驻深圳;隶属基建工程兵石化指挥部的第802团依据同一文件精神进驻深圳,归第31支队建制。第31支队主要领导为:副支队长王树林、副政委刘更申、副支队长时振山、副参谋长谷金岭,后勤部政委刘德胜、副部长汪天佑。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3]157号文件《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地质矿产部、基建工程兵关于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撤销改编的具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指挥部第93支队下辖第912团(部分官兵)作为两万基建工程兵的一部分进驻深圳。
部队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从各自驻地实施人员和物资大转移。
第16团全团人员分乘21列军列,将机械设备连同11000多吨物资运往深圳,转业时固定资金976.6623万元,流动资金483.5387万元,正常经营结余30.3747万元。第19团全团3050位干部战士,连同机械设备分批分乘20列军列开赴深圳。
第31支队接到调动通知后,分别发文[1982]支工字39号、[1982]支工字44号进行部队调动。所属第302团、303团、304团及第802团共动用火车53列1848节,运送官兵11000余人,运送起重、挖掘、铲运及其它机械装备2061台,运输车辆666台。
第302团实际入深人员共1653人,其中干部222人,战士1405人,职工26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883人,共青团员761人。转业时固定资产原值550.1614万元,净值497.8148万元,移交三机部187.3796万元(不含荆门市区营产41.4444万元)。流动资金163.3902万元,专用基金75.7669万元,荆门市建行签证报废流动资金待核销134.6043万元,列移交深圳28.7858万元。
第303团实际到达深圳的官兵共3094人,其中,干部388人(含上报待批转业干部16人),战士2678人,军工27人。全团以连为单位,共发出军列28列,出动机械车辆近8600台次,迁移进深人员3500人(包括家属子女)。转业时固定资产原值996.25万元,流动资金313.63万元。
据1978年数据显示,第304团在人员结构上,干部比例在全员的12%以内。技术干部占到比例1/3以上,并逐步配备工程师、技术员、预算员、统计员、质量检查员、安全防护员、测量员、化验员等技术类人员。非生产人员比例控制在18%以内。1982年,部队按支队通知分5批次,共计2652人全部调动到深圳。
第802团截止1976年,拥有汽车连队1个,各种车辆15台;机械连1个,吊车平板运输车、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挖沟机等机械10多台;拥有船队一个,在长江航线运输船只6艘,总吨位3000多吨;在铁路线上火车机车头2台,运输列车9节。各连队拥有搅拌机、电焊机等300多台。部队人均机械设备动力为4马力。1982年起,共载装11列军列将全部人员、机械转运深圳。
第912团于1974年组建时,抽调50余名文化水平较高的战士分别送至成都地质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和赣州地质学校不同专业进行集中培训。此后连续选送部分战士继续进入正规院校进行专业培养。同时从湖北调入地质、钻探、测量、物探、化验、绘图、机械修理等专业20余名技术干部入伍,并从湖北、湖南省地质局借调8名钻探机长(后5人入伍),作为部队的技术骨干。还开设地质、钻探、机械修理等专业培训,先后共培训了392名战士,成为完成部队施工生产任务的基本力量。转业深圳时实有人数455人,除102名转业干部、1名离休干部和3名退休干部外,其余成建制调往深圳,到深圳时其生产设备仅几台解放牌汽车和几台300型、600型旧钻机。
调入深圳的部队具有基建工程兵能突击、能战斗、能吃苦耐劳的特点。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第1支队第1团,第2支队的第16、第19团,为建设和发展国家的钢铁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分别参加过长钢、酒钢、鞍钢、首钢、本钢、唐钢、马钢、宝钢等工程。
第1支队承建长城钢厂8年间,基本建成了长钢第一、第二、第三分厂,第四分厂基建项目基本完成。1971年进入鞍钢施工,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83年部队撤编,主要完成了鞍钢第三炼钢厂二号转炉及转炉配套工程,炼铁厂第三铸铁车间、运焦通廊、煤粉一期工程、石油管厂工程、东鞍山矿扩建工程、齐大山尾矿坝等工程。
第2支队承担了大西北钢铁基地酒钢的建设,承担了镜铁山矿、西沟石灰石矿、酒钢1#高炉、热电厂、焦化厂等项目建设任务;还修建了西沟的上山公路、转运站、运输索道、粗中破碎、通廊灯等一系列工程。1973年,二支队两个团与基建工程兵一支队部分官兵组成基建工程兵第三支队,承担了本钢一一五○初轧工程。这项工程有45个单项工程,建筑面积7.79万平方米,建筑安装工作量6700多万元。
仅四年时间,部队完成了一一五○初轧工程的全部施工任务。经鉴定,工程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优良。1974年转战首钢,承建了大石河选矿厂扩建、水厂、厂房等7个系列工程项目,期间承建了北戴河冶金疗养院的扩建工程项目。1980年6月,为恢复新唐山建设迁往唐山丰润县建设新区。经过两年半时间,在新区建成4小区、8小区两个小区,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后来第二支队又分赴马鞍山和上海宝钢,继续承担国家大型钢铁企业的建设任务。
1978年组建的第2支队第19团,其连队大都组建于1966年,先后分别参加过本钢、酒钢、宝钢、陕西金堆城金矿开采、河北邢台铁矿开采等国家重点项目。第19团组建后驻唐山,1979年至1983年间,积极参与新唐山的建设,完成滦县司家营采矿工程,唐钢二炼主厂房震害加固工程6900平方米,唐钢20吨锅炉房,唐山建陶四孔窑厂房等工程。据统计,共完成民用和工业建筑施工项目161项、施工面积18.2828万平方米。
第31支队所属第302、第303和第304团都是诞生于战火中的野战部队,作风顽强,主要承担航空工业基本建设任务,担负过多项重要机密国防工程施工。
基建工程兵第31支队第302团组建后,调往湖北省荆门市承担322厂(国营宏图机械厂)和605所的施工任务。此后,承担了海军大场机场扩建工程;广西南宁吴圩机场二期工程、空军某物资转运站综合工程(包括航材导弹库、地下指挥所、地下油库等工程)的修建任务,有利地保障了中越广西前线的空防工事安全功能。
第303团组建后,调往陕西省汉中市承担012基地174(辽源机械厂)、182(劲松机械厂)、202(南峰机械厂)、532(彤辉机械厂)、3217(群峰机械厂)等厂房的基建任务。其中,182厂是“运八”飞机总装厂,厂房跨度大,303团主要承建总装厂的厂房、飞机试飞跑道和大型供暖锅炉厂。3217厂在303团接手前九年时间一直处于半停建状态,303团接到任务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基地任务完成后,承担了西安纺织学院、西安公路学院、西安工业学院、咸阳轻工业学院等部分教研楼、宿舍楼、家属楼的施工任务。同时还承接了540厂(安康巴山机械厂)部分厂房、陕西略阳县金家河磷矿、二炮干休所综合楼和军级楼等项目。
第304团组建后,调往贵州省安顺地区承担011基地222、150、301、162、183等厂房和208、209等宿舍楼施工任务,累计开工建筑面积3.86万余平方米,竣工面积1.9万余平方米,完成建安工作量462万元,超额完成原计划20.5%,全员平均产值1360元。1978年承接了460、119、382厂、指挥楼、综合商场等施工任务,累计开工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97万平方米,完成建安工作量793万元,比原计划超额完成53万元,全员平均产值2263元。1979年先后承接贵州省革委、体委、计量局、酒厂、新天光学仪器公司、3535厂、3610厂、宏山机械厂、广西宁明机场等工程项目。
基建工程兵石化指挥部的第802团于1976年由原第801团分建成立。曾承建了泸州天然气化工厂10万吨合成氮、16万吨尿素设备装置,为当时国内工艺最先进、最大的化肥项目建设任务,一举改写了我国化肥工业不能生产尿素的历史。并先后承担了成都市军区合成氨厂;湖北省年产40万米胶带的中南橡胶厂,荆门炼油厂250万吨常减压装置、60万吨加氢裂解装置,年产1万吨的武汉毛纺厂纺纱工程,大悟磷矿工程;湖北省宜昌市树脂厂;应城湖北省化工厂年产7万吨纯碱、5万吨原盐、18万吨合成氨装置;枝江湖北省化肥厂年产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装置;河北保定胶片厂;锦州石油六厂5万吨酒精裂解装置、蒸馏装置、3万油罐群;锦西化工厂8万千瓦发电机组、过氯乙稀装置、3万吨油罐群;锦州合金厂。部队进入深圳后承建了广州石油化工总厂40万吨汽油脱硫装置、总厂烟机工程、硫磺回收装置等多个大型重点项目,并承接了广州石油化工厂历年的大检修工程任务。
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指挥部第93支队下辖第912团自1974年组建后驻湖南省怀化市,主要承担湘西地区的水文地质普查。至1982年7月,共完成芷江、吉首、永顺、桑植、石门、大庸、常德、安化、涟源、沅陵、溆浦、会同、洞口、城步、邵阳、道县、零陵、江永、黎平、荔浦、贺县等21个1:20万国际图幅15万平方公里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钻探进尺5万多米,查明地下河1100多条、岩溶大泉1800多个、富水构造140多个,初步掌握了湘西岩溶水的富水规律和开采条件。查清溶洞2000多个,有效利用面积730多万平方米,为有效利用洞穴资源提供了详细资料。1980年开展了怀化、吉首两市的1:5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