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中华姓氏-天下冯氏-深圳市承祥实业有限公司

Nancy 0

长沙冯氏

始祖有运公,字秉枢,元末人,世居江西丰城县冯家圳上,因避兵乱,挈子来楚。子三:斗牛裔衍湘潭霞湾;斗祥裔衍湘潭油麻岭;斗璧,字光陵,又字敬远,元进士,后裔散居长沙、祁阳、茶陵、攸县、湘潭、衡阳、醴陵间。斗璧生二子:文联,讳中,字太初,号琪园,侨寓长沙省垣南关外南湖港,后徙北门外碧湘街,明永乐2年(1404)卒葬南门外金刚院。子四:万武、万贯、万成、万邦;文魁生至善,后人分布于长沙、湘潭、祁阳等地。

长沙西湖冯氏

始迁祖学华公,字念溪,明季由江西避兵楚南长郡沩宁之凫山。清康熙2年(1663)续迁善邑六都之西湖,生子四,分为四大房。清咸丰间建宗祠于西湖。乾隆33年(1768)创修草谱,道光20年(1840)付梓,光绪14年(1888)续修,1933年三修。宗派:学希国世大,正开修祖德,孝友家昌达,文章业显荣,贤人常继起,本立树芳名。

浏阳龙船湾冯氏

始迁祖千五公,讳镇,明洪武间因商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落业浏西二十五都龙船湾,今称冯家塅。清乾隆18年(1753)创修族谱,同治4年(1865)、光绪28年(1902)、1937年续修。派语:千安成其盛,暘水尚木时,光玉文明开,国运孝友振,家声定显隆,士业启英俊,辅世本忠纯,与人思笃信。

湘潭麻姑滩冯氏

始祖斗虚公,明初由江西从外舅宦湘乡,因爱两湘间山水之秀,于明永乐2年(1404)卜居湘潭普庵塘,长子现祥复徙麻姑滩辰沙洲。至1948年,已传24代,4000人。宗祠在麻姑滩。

湘潭石潭冯氏

该族祖贯江西,元朝中叶自圳上南徙,一支于湖南浏阳。明初仕海公客游湘潭,遂侨寓梅下渡,逮宏治2年(1489)志昂公卜居石潭北岸。族谱始修于清康熙33年(1694),乾隆28年(1763)续修,嘉庆23年(1818)三修,同治5年(1866)四修,光绪21年(1895)五修。该支名人冯茂春,提督衔。派语:秩典敦先德,传家裕秀良,祥和徵孝友,瑞锦辅荣光。

湘潭高司岭冯氏

元末自江西丰城迁高司岭,今属双板桥乡。

湘潭裴公市冯氏

迁湘始祖亮公,元末兵乱,由浙挈家来湖南,卜居茶陵。二世琼公,虽宦游西粤,回籍后转徙湘潭,琼公生子三:恒、忠、信,恒、忠二祖历屯三门,信公于明永乐时分居湘潭裴公市月形山,生子四:倚、杰、俊、武,派分四大房。清康熙间有墨牒,至宣统3年(1911)凡四修。老派:亮琼信亻玉言国讳应吉时逢世仕,正大光明,承先启后,祖泽维新,人文毓秀,忠孝贤良,家修廷献,万代传芳。

湘潭冯氏

迁湘始祖有运公,第三子斗璧字光陵,居省垣北门外碧湘街,长子文联,曾置业湘潭滴水埠。文联子万武讳阜,字原锦,号理乾,明指挥使,晋秩副将军。万武子添寿,讳学,自长沙徙居湘潭沧浪岸之冯家坪。清同治元年纂有续谱。行派:(前十三派)有斗文万添渌仓国邦相楚君之。(自十四派始)廷振开新,运启光华,诚修名达,泽厚传家。

湘乡山田冯氏

始迁祖益公,官居总辖,宋建隆2年(961)由金陵迁湘乡,子孙世居山田,至十四世分为瑺、涟、禄三大房。清康熙21年(1682)、乾隆13年(1748)纂有墨谱,道光12年(1832)一修,光绪27年(1901)续修,2000年三修。宗祠明季毁于火,乾隆28年(1763)重建于山田。益公九世孙子振,字海粟,元时官承事郎、集贤院学士,著述甚富,尤以《梅花百詠》为最。班序:(自二十四派始)廷家添运盛,世代永传声,大树名芳远,新枝毓秀荣,前贤诗百詠,继述在奇英,勋业同光显,昌期庆治平。

湘乡铜梁都冯氏

鼻祖桦一,行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世居鹅颈大岗,明洪武3年(1370)携子必文、必祥偕胞弟桦二、桦三、桦四卜迁衡阳西乡,桦一落居重江东庄,编籍八甲。桦四携子必亮、必孝落居本里上东庄,桦二落居光政花园,桦三落居清化土锡塘。后桦一后嗣生齿渐蕃,必文之孙思聪移居九里渡,思敬子孙移居湘乡铜梁都,思礼子孙仍居东庄。必祥之孙思通、思太兄弟移居滩头。文、祥两房子孙居址不一,惟九里渡较著。清初纂修族谱,桦二、桦三两房分隶各都,未列世系。惟桦一、桦四两房同里,素为一族,至十一修始合卷。派行:桦必政思应嗣友宗祖世荣华维添德大盛昌名绍时嘉……。

醴陵马家洲冯氏

始迁祖云山公,明洪武初年自四川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仙石冯氏

始迁祖奇恩公,明崇祯末年自广东龙川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人。

醴陵峤岭冯氏

清雍正初年自江西萍乡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茶陵冯氏

明永乐21年(1423)由江西永新夏幽洞溪迁茶陵,后人分居于高陇古城、湘东长兴。

茶陵虎踞茶干冯氏

由广东迁此。

华容鲇鱼须冯氏

一世越公,明末因兵乱由江西南昌丰城冯家坝迁湖北石首小河口。六世支守,字职先,号爵一,清乾隆年间从小河口迁华容鲇鱼须,后人分居鲇鱼须普贤三岗、万庾兔湖垸、护城花子坟等地。堂名三元。派语:本裔荣耀,支孙辉煌,百年传芳,世绪隆昌。

衡山冯氏

先世明季自茶陵、衡阳迁入,分居白洲、松岭、山岭、贯塘、新桥一带。

湘阴两虎岩冯氏

迁湘始祖季拔公,唐同光2年(924)由江西丰城县铁树观迁湖南湘阴县上十都三甲洪源洞两虎岩。清咸丰9年(1859)纂有支谱,以季拔曾孙廷瑛为该派一世祖。

湘阴洪源洞冯氏

始迁祖召太公,明洪武中自江西迁洪源洞,今属汨罗。

平江东乡大源冯氏

始迁祖清甫公,洪武年间自江西新昌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2435人。

平江芦洞古家冯氏

始迁祖德励公,清康熙17年(1678)自湖南桂东迁此。

桃源古岩屋冯氏

始祖子器公,明洪武14年(1381)任辰州太守,遂落业于辰。越十世文盛由辰迁于桃源县西土东村古岩屋。生一子时钟,女时英。时钟乏嗣,时英赘婿胡申,冯业胡承,至清康熙间改复冯姓。宗祠建于泥窝潭,清光绪22年(1896)续修族谱。至1948年,人口约千余,分布于土东、西东、漳江等地。

桃源浯溪冯氏

始迁祖时贵公,清顺治12年(1655)由湖北黄州麻城仙居乡永宁村迁于桃源县东浯溪冯家坪。至1948年,已传13代,全族人口800余人,分布于蜂子洞、联桥、鹿田坪等地。宗祠在冯家垱。族谱创修于清宣统2年(1910)。

永定冯氏

始迁祖嘉勤公,江西人,从征来永定。

桂东瑶族冯氏

由广东仁化迁桂东,后至青山彩洞定居。

道县审章塘冯家村冯氏

谱称十四世祖积堂公,娶妻李氏,生廷刚、廷国、廷套三子,于明嘉靖年间由广东阳山沙坡迁湖南江华湘江桐冲口,后因人多地少,生计艰难,廷国、廷套再迁移道州登封乡(今审章塘乡)立宅求生。今分布于审章塘乡冯家村、北门冯家等村。

蓝山舜乡大冲冯氏

始迁祖君廷公,清时来自广西。至1933年,共15人。

蓝山舜乡陈夏源冯氏

始迁祖喜生公,清时来自江西。至1933年,共7人。

蓝山舜乡沙子岭冯氏

始迁祖瑞光公,清乾隆时由广东分来。至1933年,共19人。

蓝山马道脚冯氏

始迁祖云甫公,清道光间由长沙迁此。至1933年,共42人。

蓝山大源山冯氏

始迁祖成保公,清雍正2年(1724)由宁远冯家洞(现下灌彭家洞)来大源山入赘郑姓为婿,改郑为冯。

蓝山凤感乡喇叭口冯氏

始迁祖文学公,清嘉庆时由广东迁来。至1933年,共28人。

沅陵冯氏

一世祖惟德公,河南祥符人。明洪武14年(1381)官辰州知府,府治沅陵,旋升湖广右布政,卒于官,葬辰州北城外重兴山。子均暘,不忍离去,遂占籍沅陵。均暘第三子以善,字本初,迁柳林汊下桥港。至十七世福潮公,生子四,第四子凌凰,清道光12年(1830)卒。1928年凌凰房纂修支谱。凌凰长子云兴,云兴念沅陵山多田瘠,徒耕必难瞻家,乃改习商,即家设肆,常德之西,辰州之东,二百里无壮廛,生货输出,熟货输入,以柳林汊为集中,家遂发。云兴长子锡仁,光绪丁丑进士,曾官工科掌印给事中、湖南谘议局副议长,藏书甚丰,今多入藏湖南图书馆。子士杰,贵州候补道;士倜,河南候补道、湖南省议会议员;士仪,早卒;士修,澧州地方检察厅检察长;士价,府学附生分部郎中。冯怡怡家庙,建于1917年,位于柳林汊。冯给事中祠建于1923年,位于柳林汊瓮子洞。字派:(自十八世始)凌云志士本,宗泽丕承祥,绍祖光恒永,启贤克正昌,家安邦国泰,朝盛治明良,敦祚应先兆,继兴万代长。

黔阳冯氏

迁湘始祖维德公,字子器,原籍河南开封府祥符县,明洪武间知辰州府事,超升湖广布政使司右布政,卒葬辰州府北关外。十三子,均禄、均玉、均道、均华、均实、均用、均福、均寿回原籍,均暘居沅陵柳林汊,均礼居武昌,均祥居沅陵清平坊,后徙泸溪。均平从戎贵州,后迁溆浦龙潭,均仕卜居黔阳红莲坪。

芷江致和坊冯氏

鼻祖暹公,字显泗,原籍江苏常州府无锡县景云乡,以明御史巡按云南,致仕归里,道经沅芷,见其山明水秀,俗淡风淳,遂卜居芷江城北致和坊。清乾隆50年(1785)肇修族谱。字派:(从九世始)大国师仁德,文龙启俊英,永嗣宗祖义,昭代维昌明,登朝陈五典,佐士振千春。

上海影像仪官方

仪器影像仪

OGP

ogp影像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