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历代富豪多有钱?结局如何?-30年中国创造了多少人民币财富
1、范蠡:精于投机的慈善家
又名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商人、政客、投机家、慈善家、浪漫的文人,这几个标签全都贴在范蠡身上,更有一个大美人西施作陪。范蠡是个幸运的商人,在当时的春秋时期,商人的地位并不低。在当时商人可以与世家贵族分庭抗礼的时代背景下,范蠡可以毫无顾忌的绘制他的商业蓝图,并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中国商人的圣祖。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范蠡 商人夏季购入皮货,冬季购入丝绸,旱天够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缺乏(等待货有所缺,伺机卖出)。
据史书记载,范蠡不仅在政治上才能卓越,而且非常具有经商头脑,范蠡一生中,三次赚到很多钱,又三次仗义疏财,把大部分钱分给乡邻。三次成功,三次退隐。散尽家财帮助有需要的人。从这一点来看,范蠡不一定非要靠政治才能立足。范蠡拥有的智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与越王勾践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越王勾践在自己身处患难的时候,可以与大臣相处的很好,但是当他没有身处险境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多疑的,常言伴君如伴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范蠡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退隐对他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只有如此、才能善终。
2、 秦相吕不韦:此奇货可居也
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公元前249年,秦异人登位成为秦王,他身后的财团支持者毫无疑问是吕不韦。在吕不韦的这桩大买卖中,自遇到秦异人开始,吕不韦便认为“奇货可居”,进而成为历史上最具冒险精神的天使投资人。
吕不韦有多少钱?
自吕不韦的父亲起,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的吕家开始踏上商途,又经吕不韦的十八年的辛苦打拼,才创下威名赫赫的“吕氏商社”。吕氏商社在各国均有商号,更是建有数个大型金库。 在公元前257年左右,吕氏商社的财富有:赵国邯郸大库共存金十三万,列国钱币十二万枚,价值二十万金的各种珠宝玉璧古董;楚国陈城大库共存金十六万三千,卫国濮阳老家存金三万;列国大型商号有二十三家,流动资金共计金十六万,各国钱币六十万余枚。总计吕氏商社共有金68.3万,列国钱币72万枚,其他不动产和库存货物价值不计。 当然战国时期的金多是“圆形金板如饼状”,又称之为“金饼”。各国度量衡不一,加上战国工艺的问题,导致各国金饼的重量形状不尽相同,现存的战国金饼重量基本上都在250克以上。考虑古代金饼的纯度,按照现在的金价来算,估计吕氏商社的存金价值在600亿人民币左右。
吕不韦的结局
吕不韦因嫪毐叛乱受到牵连,被罢黜丞相之位贬职到封地,可是六国使节络绎不绝地去拜访吕不韦让其出任要职,嬴政得知后唯恐他会联合六国使者发动叛乱,于是就让其与家眷迁蜀地。吕不韦唯恐秦王会进一步加重对他的惩罚,并连累到他的族人,于是饮鸩自尽,了却秦王的一块心头大患,族人也从此安枕无忧。
3、石崇:高干子弟的奢靡悲剧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大司马石苞第六子。 石崇敏捷聪明,有勇有谋。凭借门荫入仕,起家修武县令,历任城阳太守、员外散骑侍郎、黄门郎。参谋灭亡吴国,获封安阳乡侯,累迁鹰扬将军、南中郎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等职,劫掠往来富商,因而致富。历任徐州刺史、卫尉卿职。贾后专权时,依附于鲁公贾谧。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政变后,石崇不肯将宠妾绿珠献给司马伦党羽孙秀,遭到诛杀,夷灭三族。
石崇有多少钱?
关于石王斗富,最震撼人心的桥段是这样的—— 王恺用糖水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缎步障;王恺用花椒面粉刷房子,石崇则用赤石脂作涂料…… 晋武帝司马炎赐给舅父王恺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树,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与之相当的。王恺以此珊瑚树向石崇炫耀,石崇看后,拿起铁如意就将其打碎了。王恺既深感惋惜,又认为石崇忌妒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极其严厉。石崇说:“有什么值得遗憾的?我现在就可以赔给你。”于是便叫手下人把家里所有的珊瑚树全都搬了出来,有三尺高的、也有四尺高的,其中枝条树干举世无双而且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没有史书记载石崇到底有多少钱,但绝对是富可敌国,据说后来的和珅也只能是给他做小弟。
石崇的结局
公元300年,石崇在东市断头台上,被砍头之前,叹息道,“这帮人还不是为了我的钱财。”押解石崇的人说道,“你既然知道人为财死,为什么不早些把家财散了,做点好事。”
4、 沈万三:热爱艺术的商业天才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明朝建立后,沈万三一出手便替朱元璋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城墙,而且还拿出了百万两白银犒赏三军。可朱元璋却以此为理由说:“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杀无赦。”好在马皇后求情,朱元璋这才只是没收了沈万三的财产,并将他发配云南。
沈万三有多少钱?
而当朱元璋抄了沈万三的家时,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惊呆了,查抄出来的白银足足有20亿左右,很多人不知道20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就这么说吧,当时明朝一年的人民币收入是2000万两,而沈万三的财产等于是大明的100年的资金收入?这怎么能不令朱元璋眼红呢?
那么沈万三的财富换到现在大概是多少钱呢?我们不妨来试着换算一下: 古时候的一两银子由于各个时代的物价不同,所以换算方式也不同,比如朱元璋时期的米价是一两银子377.6斤左右,而如今米价是3块左右,所以当时一两银子是1100,而明朝嘉靖年间由于物价上涨,所以这个时候1两银子大概等于300块左右。 当然我们就取个最低价300块来计算,那就是当时沈万三的家产有将近6000亿人民币,而如今中国首富的个人资产是2000亿,可以说是把他远远甩在后面,而如果用洪武年间的物价来换算的话那就是将近3万亿,而如今的世界首富的财富是1万亿,可以说沈万三的财富是远超当今的世界首富的。 而且这只是沈万三财富之中的一部分,当时朱元璋并没有统计沈万三名下的庄园、田产以及古董字画等等,如果再将这些财富换算一下的话,恐怕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沈万三的结局
钱太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持住,只要有皇帝在,再有钱也是二等公民。沈万三千不该万不该在小鸡肚肠的朱元璋面前露富,皇帝可以允许你建一个周庄,但绝不会乐意看你富可敌国。最后被发配云南郁郁而终。其子孙也因为牵扯到谋反案,有一支被满门抄斩。
5、刘瑾:堪与皇帝比富
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白银20万公斤。
刘瑾(1451年—1510年),陕西兴平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弘治年间犯罪被赦免后侍奉朱厚照,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的欢心,得以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被时人称为“八虎”之首。后被同为“八虎”之一的张永带头揭发,明武宗朱厚照下令以“反逆”罪凌迟处死。
刘瑾有多少钱?
关于刘瑾的财产,最具权威性的记载有两种: 成书于嘉靖初年的《继世纪闻》记载,刘瑾的家产是"金共一千二百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共二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万三千八百",即黄金有1205.78万两,白银有2.59亿两。刘瑾家的银两居然数以亿计,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正德朝整个社会流通的白银总额都不足3亿两。
刘瑾的结局
“依照法律,刘瑾被判凌迟处死3357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先剐357刀。行刑时,刽子手从刘瑾胸膛左右动刀,剐至10刀,歇息一会,连忙吆喝,害怕刘瑾昏死过去,无法达到凌迟效果,休息一会儿,等他彻底清醒过来,再剐下一个十刀,刘瑾浑身是血,嗷嗷乱叫,第一天剐完357刀,已是黄昏。行刑结束后,监斩官上报朝廷,明武宗下令对刘瑾锉尸,很多受过刘瑾欺凌的人都抢着拿一块肉,回去祭奠亲人。
6、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5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 和珅门荫入仕,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宠信,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促使和珅大权在握,成为皇亲国戚。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嘉庆四年(1799年),清仁宗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乾隆帝死后十五天,清仁宗赐和珅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和珅有多少钱?
和珅名下所有的财产,包括房屋、田产、商业资产、家藏珍宝、贪污所得以及和珅以各种手段聚敛的财产,折合白银约8~11亿两,甚至清朝政府可能无法准确清查出和珅的资产,只能估算个大概的数字。
来看看和珅的财产到了今天能值多少人民币? 乾隆时期的稻谷价格是一石2.5两银子,一石是120斤,也就是0.02两银子一斤稻谷。现在的粮食价格是3元一斤,以购买力来算,清朝0.02两银子等于现在的3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150元人民币。 和珅的财产是8亿两白银,按一两银子换150元人民币,8亿两银子就是1200亿人民币,如果和珅的财产按11亿白银计算,那就是1650亿人民币,按照胡润富豪榜公布的2021年中国富豪榜排名来看,榜首是农夫山泉的董事长钟睒睒,其财富为3900亿人民币,第十名是顺丰快递的王卫,其财富为1920亿人民币,和珅的财产在今天中国排不到前十。 和珅的结局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 ;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7、伍秉鉴:世界首富全球理财
伍秉鉴(1769年—1843年9月4日),又名伍敦元,生于广东广州,清代广州十三行商人,广州人,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
伍秉鉴: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伍秉鉴有多少钱?
伍秉鉴对其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进行估值,共约2600万两白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0亿元)。和他的前朝前辈和珅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伍秉鉴的钱都是自己经商辛苦挣来的,不像和珅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所以伍秉鉴也没死那么惨。
伍秉鉴的结局
据伍秉鉴自己估算,在战争中,伍家损失了不下200万两白银。但这笔数字,对于这位号称拥有2600万两的世界首富来说,并不至于伤筋动骨。况且,深谋远虑的伍秉鉴早把生意拓展到了海外,行商生意已不是伍家唯一的生命线。然而,此时的伍秉鉴,却已是心灰意冷。《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1843年9月,风烛残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鉴,溘然长逝,终年74岁。
8、胡雪岩:红顶商人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胡雪岩有多少钱?
一般的野史,基本认定胡雪岩的个人财富为2000万两左右,如费行简的《近代名人小传》认为:“(胡雪岩)私财亦二千万。”这一数据,也被当代不少胡雪岩研究者和崇拜者所接受。 根据购买力推算,1两白银约相当于现今的2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胡雪岩的家产总价值约为40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应该没有算上房产田地等固定资产,不过再怎么算和上面七位相比他也只能排在最后一名了。
胡雪岩的结局
成也左宗棠,败也左宗棠 在胡雪岩借着左宗棠发财时,他也不知不觉中卷进了权利争斗的漩涡。 左宗棠和李鸿章,后来都曾出将入相,被列入“晚清四大名臣”,都是为朝廷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但是两人在政治上的主张却有出入,当时,左宗棠主张“塞防”,认为新疆才是国防要塞,只有保住了新疆,才能保持京师的安全稳定。 而李鸿章则主张海防,他认为外敌将来自海上,应当把西征的军费,做海防之用。 结果左宗棠抬棺入疆,收复失地,升、封二等恪靖侯。一时之间占据了上风。收复新疆的钱谁出的?胡雪岩。他不仅赞助了一个大头,还给部队送去了诸多草药、军饷。 而李鸿章这才意识到,想要扳倒左宗棠,还是得要从胡雪岩身上下手。因为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只要胡雪岩倒了,那左宗棠必定会受到制约。 李鸿章指示亲信举报胡雪岩“贪污挪用国家粮饷”,慈禧大怒,直接抄了胡雪岩的家,革了胡雪岩的职。这一招“痛打落水狗”,直接把胡雪岩打得仅剩半条命。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胡雪岩用了30年创造出来的商业帝国,李鸿章用了三天就将它搞垮,在胡雪岩临终前的遗嘱里面,他留下了三句话: 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 在死去的最后一刻,胡雪岩还喃喃道:"白老虎可怕,白老虎可怕“,这白老虎,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左宗棠说他:“你是生逢其时,财色双收,官居二品,商界知名。” 胡雪岩答:“我是天从人愿,赌博一生,看似风光无尽,实则如履薄冰。” 难得的是,在胡雪岩家破人亡的时候,所有的妻妾都不愿离他而去。其驭人术之强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