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基本不产却成为第三大食用油,棕榈油到底如何,来自何方?-棕榈多少年结果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拥有超过五千年的食用历史。棕榈油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
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棕榈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果肉压榨而成,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分别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
油棕果原产于非洲西海岸,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的油棕面积和产量都已超过非洲。20世纪20年代中国曾从马来西亚引种海南岛,后来台湾、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区均有种植,但产量不多。中国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进口,进口量占世界棕榈油贸易量的15%以上。
马来西亚吉隆坡
目前,棕榈油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全球棕榈油的生产国主要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三个国家的总产量占全球90%左右,其中印度尼西亚占53%、马来西亚占32%、泰国占3%左右。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
印度、欧盟和中国是主要的棕榈油进口地区。印度是棕榈油的第一大消费国,且近年来印度的进口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对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0%。
近20多年来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先是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后来逐步下降,2019年以来又开始上升。2009年,中国进口棕榈油高达644万吨,自此以后开始下降,2016年进口量下降至316万吨,由于需求增加,2019年中国进口上升到561万吨。
中国的棕榈油进口,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大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98%左右。
2006年以前,中国对棕榈油的进口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国家将配额下发到各省市,再由各省市下发给具体用油单位。配额许可证由商务部配额许可证管理局发放,当时主要有五家进出口公司(华润、南光、中谷、土畜、中粮)负责经营。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为9%,增值税为13%,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为12%,增值税为13%。
2006年1月1日开始,中国放开了对棕榈油进口的管制政策,取消其进口关税配额管理,但为监测进口需要,自2006年1月1日起,将对豆油、棕榈油(棕榈硬脂除外)、菜子油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各相关企业必须向省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作为木本油料,棕榈油营养价值怎么样呢?
马来西亚棕榈油
棕榈油是由蒸煮和压榨的方法,从棕榈果的果肉里制取的。它不含大量的癸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棕榈油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衡,大约有44%的棕榈酸,5%的硬脂酸(两种均为饱和酸),40%的油酸(不饱和酸),10%的亚油酸和0.4%的α-亚麻酸(两种都是多不饱和酸);与其它植物油一样,棕榈油不含胆固醇;棕榈油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不需要氢化;精炼棕榈油含有丰富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醇,应用于食品中具有维生素E的功能活性;棕榈油和其它普通的食用油一样是热量的来源,也很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棕榈油在当今的饮食推荐中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使在饱和、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达到一个均衡的比例。当人们的饮食有这样均衡的脂肪酸比例时,就会改善胆固醇的总体比率;棕榈油中类胡萝卜素具有维生素A源的生物活性。
在中国进口的棕榈油中,一部分精炼之后直接销售,由于其市场价格较低,还有很多一部分混合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食用油中,制作食用植物调和油。
但是,对于棕榈油的营养价值,世界上有些国家也有不同的看法。近年来欧盟进口棕榈油数量有所下降,欧盟的一些国家认为棕榈油饱和脂肪酸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现在用于食品消费的量在减少,用于工业的生产的数量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