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基金会资助特点:60%有资助型项目,教育、扶贫类占比高-中国扶贫基金
来源: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
作者:诸昳(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有效资助项目顾问)
引言:
与熙熙攘攘的募捐话题相比,关于资助的探讨长期门前冷落。但在公益行业的生态系统分工中,基金会最基本的使命是通过资助其他公益主体实施公益活动、项目或服务。
本次论坛围绕“有效资助的本土实践与价值”,探讨应对慈善行业专业性、有效性提升的社会需求,以及公益资金的支配逻辑、分配艺术和发展趋势。
本文数据发现:
60%基金会有资助型项目;
小额资助越来越常见;
教育、扶贫、医疗领域资助项目占比高。
大家好,我是上海第一财经基金会的有效资助项目的研究顾问诸昳,很高兴跟大家来分享关于目前中国基金会资助的一个概况。
我在这个行业工作16年,然后在加入这个研究项目之前,我听到的说法都是:
公益行业中,目前中国本土的基金会做资助的是很少的
。
当拿到数据资料时,我们以为这是一个少数派报告,但其实它是一个
多数派报告
。下面,我会快速分享这些数据,对中国开展资助工作的基金会进行“速写”。
▲有效资助的本土实践与价值平行论坛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2年会
2014年,民政部开始在“基金会年检”的报告系统中,要求各家基金会进行选择,确定到底是“资助型”“运作型”或者“混合型”。我们最初数据资料的背景就是来源于此。
2015年,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显示,全国基金会总数不超过5000家。在公募基金会中,有
七成
的基金会都有资助型的项目;在非公募基金会中,有
八成
的基金会都有资助型的项目。
2020年底,我们统计的基金会总数是8327家,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基金会有资助型项目。
也能够看到,公募和非公募的这些基金会里面是有一些区别的。公募基金会的资助型项目增加了,占到了八成左右;而非公募基金会的比例有所下降,不到七成。
中国基金会发展具有一定历史,也出现了不少资深的“大哥”,甚至有的在1981年就成立了,他们有些很早就开始设立资助型项目。
2004年,中国基金会的管理条例颁布,行业不断发展,并且在2014年左右出现高峰。
尤其是在2014年到2019年之间,很多新成立的基金会也开始有了资助型的项目。
有资助型项目的基金会数量最多的前四个省市是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和上海市这四个地方。
从原始资金比例来看,对于2000万原始注册资本金以上的这些基金会来说,有81%的基金会都有资助型的项目;对于800万到2000万这个区间来说是70%;对于400万到800万之间的是59%;400万以下占到了58%,所以大家会看到,
随着基金会的原始资金、注册资金的金额越高,有资助型项目的比例也越高
。
2015年,拥有资助型项目的基金会多是在2000万以上,其次是400万以下的;2020年,400万以下规模的这些基金会占比超过六成。
另外,从基金会的净资产规模角度来看,2020年在5000万左右到200万左右的这些基金会的规模范围里面,它们开展有资助型项目的占比很高,将近七成左右了。
有一个特点是:这些基金会它们的人员规模大部分都是比较少的,都是在5个人以下的。
从2018年到2020年,基金会的这些资助型项目的规模有很大的一个比例是在天蓝色的部分,就是1万块钱到10万块钱的规模,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体量,可能很多的基金会现在都在开始探索小额的资助,或者一些常规的项目的资助。
那同时还有一个很高的比例是黄色的部分,是100万到500万规模的项目,我们看到的数据是2015年的时候,这个范围大概比较多是集中在190万左右的资金规模,所以行业发展的规律其实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变得更加多元。
那还有一个变化是这些项目的分布,2015年的时候,公益行业发展是它最多的一个分布的领域,其次是扶贫还有教育。2018年到2020年这三年的统计发现:
教育远远高于其他一些领域大家感兴趣的这些项目的分布
,其次是扶贫助困,还有医疗救助等等。然后同时我们也看到三农、环境、志愿服务、体育、社区发展和创业就业这些领域从无到有开始更多的出现在我们行业的这些舞台上。
来源: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
作者:诸昳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