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推荐】中国基金的二十年历史11-中国基金历史

Aidan 0

大家好,我是KK,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基金的黑幕。

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刊出当年第10期封面上印有四个大字“基金黑幕”,一张戴着墨镜的人脸占据了整张封面,一看就让人觉得出了大事。

这张报道,也确实给行业内外都带来了一场震动。

《 财经》的一名记者可以说,10月号正逢“十一”假期,本来预期这期杂志没人看的,但杂志发行上次以后,反而无数电话都打进来了,领导和我都接到好多电话。说我们不能把这种发展中的问题拨高,用于全面否定基金市场,我当时特别紧张,后来基金公司也发了声明。我们当时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一个后果,非常猛烈的势头。

这篇报道源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人员赵瑜纲一份研究报告,人们将其定位为,中国证券市场10年来第一份对机构交易行为有确切数据数的报告。

该报告有两份文件组成,第1份题为《基金行为分析》,完成于1999年12月,以二十家证券投资基金在沪市的买卖行为为研究对象,样本研究期间主要为8月9日至11月9日,扩展期为8月9日到12月3日。

第2份文件是作者第1次研究基础上的扩展性研究,题为《基金风格及评价》完成于2000年5月。第2份文件与第1份文件采用同样的研究方法,通过持续跟踪22家(样本期间增加汉兴和景福两只新基金)在沪市上大宗交易,(成交量在1万股价值及以上)的股票汇总记录分析其基金的操作行为。

然后《财经》杂志就以选编的方式刊发了赵瑜刚的报告,并以此为依据,邀请了专业评论家张志雄进行解读并与杂志社记者李箐合作,写成了这篇《基金黑幕一一一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

文章对中国基金市场提出了6个方面疑问,特别对基金是否能稳定市场,“对倒”制造虚假成交量,“倒仓”操纵市场等多种现象提出的疑问和剖析。文章的作者之一,李箐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篇稿子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他只是觉得这份报告太难读了。

文章的一些结论如下:

一一除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其他基金管理公司都存在一定的自身对倒行为,其中,博时,南方的自身对倒较为严重,对倒的品种仍然集中在重仓股票中,如博时的国脉通信,清华同方,南方的南京高科,东方通信。

一一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多只基金存在明显的共同减仓或建仓行为,其中博时、南方和长盛基金管理公司涉及的股票家数较多。

一直备受呵护的基金业遭受到一场空前的考验,背靠高起点的制度设计,基金人也是一路顺风,顺水,心气颇高,对于这种直指鼻尖的直诘问,很多业内人士都没想到。这期就先说到这里,现金永不眠,下期见。

影像仪测量

光学测量仪器网站

测量光学仪器

上海影像测量仪特价销售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