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500强企业果真强吗
中国的500强企业果真强吗?
中国的500强企业果真强吗? MBAChina 美国医疗机构与中国500强企业存在哪些共同点?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有价格制定权,消费者不得不为企业定订的价格买单。
奥巴马总统的医疗改革触动传统利益的马蜂窝,美国国内争议声沸反盈天,抗议者打出了这样的口号,“老祖母可以去死了。”
美国医疗改革利益复杂到难以想象,实行新的医疗保障机制,资金只能从抽税中来,这激起了正在勤俭度日的纳税人的愤怒情绪。医疗机构大力反对,新的医疗保障机制将触动医疗、制药、医疗器械甚至投资于这些领域的银行家们的蛋糕。
支持医疗改革的人认为,铁幕之后的利益共同体必须打破,才能迎来公平的医疗机制。但反对的人认为,既得利益共同体是否能够打破尚在未定之天,医疗脱离市场之路将给今后的医疗领域的创新带来毁灭性打击,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所谓医疗改革不过是加重纳税人负担的同义语。
让人感兴趣的是,美国的医疗市场化并未带来成本与利益的均衡化,反而导致滥用药物、滥用高科技检测设备的利益共同体牢不可破。所有的医生都不会以过低的价格收费,否则将成为该行业的害群之马,被行业协会驱逐出医疗领域。在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博弈中,保险公司处于弱势,将生命交给医生的患者天然地站在医疗机构的立场,因为医疗机构有外界不具备的技术优势与权威门槛。
市场体制却带来垄断价格,听着不可思议,但在某些行业却成为现实。不仅医疗领域如此,在石油等行业同样如此。几家大企业没有形成竞争关系,反而联手结成利益同盟,一荣共荣,一损俱损。这并不是国企或者民企的区别,只要是存在技术、资金玻璃天花板的行业,大都如此。
反观中国经济,在电力、石油等资源领域,存在着与美国医疗领域同样的现象。这些企业具有立法建议权,具有价格建议权,消费者参与博弈的渠道并不通畅。两三家企业就能够向价格制定部门要政策、要补贴,进而将价格维持在永远赢利的水平之上。
从9月5日公布的数据看,中国500强营业收入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34.2%,但净利润却显著好于美国---2009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折合成美元为1706亿美元,加上利率变动影响,较上年下降12.4%,显著好于美国企业500强的989亿美元。营业收入低而净利润高,说明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远远好于美国,他们可以用更少的营业收入创造更多的利润。
但事实令人生疑,今年上半年中国资源价格远高于国际资源价格,这应该归功于政府的收储等扶持资源性企业的政策,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制造业成本维持在高位,政府的隐性补贴总要由消费者或者纳税者承担成本,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数据公布的同一天,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先生表示,“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 迟早要垮,而且垮的影响也许会更大。”李荣融还表示,无论企业是什么所有制,核心一条是按企业的规律来成长。而企业的规律是追求效益,这也是他推动央企改革融入市场运行的思路。
诚如李荣融先生所说,500强实际上是500大,这些大到不能倒的企业拥有类似美国金融机构一样的特权,他们集聚了最多的社会资源,他们可以形成内部均衡价格一致对付消费者,在国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央企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利益群体,使各个行业形成竞争价格。
正像美国医疗改革捅了各利益阶层的马蜂窝,中国要打破行业中存在的既得利益群体同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照顾到能源安全,又要考虑央企的赢利与政府的财政承受力,更要考虑到国家宏观经济是否会因为隐性补贴走向劣质化。
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美国的医疗保障改革从克林顿时代拖到了奥巴马时代,最后还要重拾旧议题,因为庞大而低效的医疗支出已经动摇了美国社会的根本,而中国的国企改革在紧锣密鼓进行的过程中,警惕重蹈美国医疗机构垄断价格的覆辙,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