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关注造人之道贵在开放
商院关注:“造人之道”贵在开放
商院关注:“造人之道”贵在开放 MBAChina 中国为世界造物,出口商品,同时还“出口”学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源输出国(2011年中国留学生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4%),而且出现了高自费率(2012年自费比例达93.7%)、低龄化(读研比例下降,本科和高中比例增加)、优质化(越来越多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等趋势。
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为28.47万人,2011年为33.97万人,2012年为39.96万人,每年净增人数都在扩大。按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发布的报告,2011至2012学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赴美留学生总数为19.4万人,已连续三年占据美国国际学生数量榜首(排第二位的印度赴美留学生人数约为10万人)。
在“中国热”兴起,越来越多外国人到中国留学(2012年有32.83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学习),且中国高考*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为何还有莘莘学子热衷出国,家里也愿意耗费巨资(相对于中国的教育支出)?
看来,其中可能有盲动、跟风、逃避中国高考等因素,但总体仍属理性选择,即认为出国能得到更好教育,是对未来的更好投资。当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可以从网络公开课里感受到国外的教育水准时,他们对国内的教育质量必然提出更高要求,而现实并不如意,于是便考虑尝试彼岸的另一种可能。
值得中国教育界反思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优质师资,在学生教育方面究竟花了多少心思?给学生上好课,特别是给本科生上好课,应是教师“主业”,但“主业应付”相当普遍。笔者前几年曾听到,某外语院校学生的听力作业,要求自己录好磁带上交,有人操作不当,录成了空白带,没想到分数也很高,可见老师听也没听就打分了,此类荒唐事不知有多少。
只有开放和竞争,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界改进质量。因此笔者不仅对“出国热”总体持肯定态度,而且呼吁国内教育开放,例如批准更多的中外办学机构(如具有法人资格的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长江商学院、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唯此才能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并倒逼国内院校的改革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