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兴业全球应从战略高度看待新股发行基金网
兴业全球:应从战略高度看待新股发行 - 基金网
兴业全球:应从战略高度看待新股发行 - 基金网 更新时间:2010-2-8 23:09:30 证券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两端,都有非常显著的扩张潜力,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从长期看,还是应该将维持这个市场动态平衡的权利交给市场本身。 不可否认,大量新股发行与再融资提供的资金支持了众多国民经济中优秀企业的发展。但随着近期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市场再次出现震荡。关于新股发行制度的讨论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 新股发行应认识的几个重要问题 首先,对新股发行改变市场供求的忧虑是不必要的,新股加快上市可能会抑制一些投机炒作,但对于投资者的长期利益是有利的。 也许有投资者担心,大量的新股发行会牺牲普通投资者的利益,而事实并非如此。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让更多的企业上市,可以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这样市场供求就更加趋于平衡,估值也就更加趋于合理,而投资者就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进行投资。中国的投资者如果当年也能买到1元多的中石油,中石化,难道不是很好吗? 资本市场是一个买家与卖家进行交易的场所,卖家当然希望奇货可居,同样的东西卖得越高越好,作为买家的投资者不也希望能货比三家,追求物美价廉吗?现在大家经常将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相提并论,打个比方,我们会因为新房供应太多造成房子降价而抱怨吗?会为了让已买房人的房价不下跌,而要求新房暂停供应,或者只能限量供应吗?显然,这种逻辑是行不通的。那么,股市不也是同样道理吗? 其次,应将新股发行与融资扩容最大程度地交给市场决定,坚定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如果由于供给受限而人为维持市场高估值,长期来看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对资本市场未来也是不负责任的。 在新股发行市场化背景下,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只要企业愿意上市并符合上市要求,市场投资者愿意申购,股票能发的出去,就没有干预的必要。环顾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无不是欢迎和争取更多新股上市。也未听说投资者抱怨新股发得太多。例如在国内暂停新股发行期间,香港市场仍然发行了200多亿港币的新股。 第三,无论是新股数量还是上市公司总量,国内的市场仍处在低水平上。 尽管近一段时间,新股的发行速度明显加快,但如果和国际上其他一些经历高速增长的市场比,其实国内证券市场扩容速度不算快。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京交易所每年股市融资的总量都占到当年总市值的5%以上,再以香港为例,就在上世纪90年代,其每年股市融资的总量也要占到当年总市值的3%-5%,最高可以达到接近10%。 全球主要市场股票融资与市值比例平均在2%-6%之间。相比较而言,2009年国内股市全年融资总量5000亿元,仅占当年总市值的2.2%左右。而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较看,国内直接融资规模一直远低于间接融资。虽然国家一直鼓励发展直接融资,但这些年股票融资与新增银行贷款比例不仅没增长,反而下降了。如2009年新增近10万亿元银行贷款,相应需要增加多少权益融资以匹配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以5%总市值比例来推算,2010年股市融资总量就是超过1万元亿元也在情理之中。 再从全部上市公司数量上来看,截止到2009年底,国内上市公司数量1718家,加上海外上市514只,总计不过2200多家,这一数量仅仅是美国国内上市公司数量的一半不到;而印度孟买与印度国家交易所上市公司总数在6408家,加拿大3700家,日本市场有3656家,西班牙3472家,英国2792家,澳大利亚1966家,韩国1788家。 上述国家上市公司数量均在中国之上。从这些数据的比较中,我们也应坚信一点,未来上市公司的数量应有非常大的飞跃,而这都依赖于新股上市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第四,证券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作过一个研究,测算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中的证券化资产比例,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的证券化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内除石油石化、银行外的大部分行业的证券化率仍不高,尤其是中小民企的证券化率更低,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证券化率只有25%。上海国资证券化率在2008年只有18%,2009年也只有25%,而其目标是2010年达到30%。目前资产证券化的收益率还很高,企业一上市就身价倍增,这是不正常的。 第五,高估值不应该成为国内股市的骄傲。 同样的公司在A股上市往往能发高得多的价格,尽管有其他的诸多不便,但国内市场以能提供低成本的融资而吸引企业。不过事情都是两面的,融资的低成本可能意味着投资者的低回报。高估值可能会纵容资本的低效率,纵容了轻率和盲目的收购,纵容了盲目过度投资。 所以,股市的高估值对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发展并没有好处:其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不利于财产性收入的创造;对投资者长远利益会造成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合理估值的证券市场才有利于企业理性发展,才有利于公司的财富创造,才有利于投资者的财富增加。所以股票的充分供应就很重要。 市场供需都面临发展 谈新股发行以及市场扩容,不能仅从供给角度单方面来考虑,更应该从需求角度,也就是二级市场投资者队伍扩大的角度来考虑。让市场的供需得到动态的平衡,才是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关于这一点,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以美国为例,美国基金管理规模已经大大超过其居民储蓄存款,而我们基金管理规模仅占居民储蓄存款的12%左右。美国基金管理资产占GDP的比例为76%,而国内基金管理规模仅占GDP的9%。可以判断,未来储蓄搬家是必然趋势,基金将成为储蓄转为直接投资的主要桥梁。 二是在普通投资者队伍的扩大上仍有很大空间。目前国内股票账户开户数截至2009年底,沪深两市A股、B股有效股票账户达1.2亿户,按沪深账户各半,这相当于6000万左右的投资者总数,投资者数量在这个基础上,持续增长的空间仍很广阔。 另外,由于我国的证券营业部布局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地区通常会出现一个营业部都没有的现象,因此,营业部网点仍有很大增长空间,而随着营业部的渗透,很多新投资者会进入市场。 三是为基本养老金、年金等长线投资者入市创造条件。基本养老金、教育基金、捐赠基金等这类投资者都属于长线投资者。从国际经验看,目前西方国家,比如英、美等国均允许养老金进入股市,以实现保值增值。而中国庞大的基本养老金还没有入市,年金也还没有大规模入市,未来有大量的这类资金需要入市。 基本养老金等长线投资者的投资诉求绝不可能是炒作价差来获利,而只能靠分享企业盈利及成长带来财富增值。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国内市场首先是一个估值合理的市场,只有在估值合理的市场中,才能放心让这类长线投资者入市。 基金网声明:基金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