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2017年我国汽车行业造假丑闻回顾

Olivia 0

在过去一年里,国内汽车行业出现了一些侵权事件,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小编整理了部分典型事件,希望引起业界关注。

事件一:排放物造假

时间:2018年1月9日

事件: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因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被环保部处罚3877万元。

凯马汽车生产的8辆轻型柴油货车排放的碳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超过排放标准;生产的318辆重型柴油货车的OBD系统功能性检测不合格,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各项罚没款共计31742102.89元。唐骏欧铃生产的109辆轻型柴油货车排放的碳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排放超过排放标准。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各项罚没款共计7036317.64元。

目前情况:凯马汽车组织整治,同时加大投入,加快国五产品研发;唐骏欧铃对排放不达标的车型采取了停售、召回的措施,防止损害的进一步发生和扩大。

事件二: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造假

时间:2017年

事件:有媒体报道,陆续有多位新能源乘用车车主反映,自己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实际续驶里程与制造商承诺的差距很大,甚至只有理论值的50%。此外,车主反映还有电量显示充足,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迅速掉电的情况发生。

目前情况:汽车制造商表示,道路使用环境、驾驶习惯等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造成影响,有问题的客户可到服务站维修保养,并且,目前市场上的新车型已经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此类问题。

事件三:燃料消耗量未达标

时间:2017年12月28日

事件: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通知称,经请示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同意,对于不符合GB19578-201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的车型,自2018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暂停机动车合格证上传。此次燃料消耗量未达标车型共计553款,涉及多家汽车制造商,波及车型众多。其中包括一汽品牌旗下2款轿车、一汽大众旗下奥迪品牌12款车型、比亚迪旗下比亚迪牌15款车型、长城汽车旗下哈弗牌2款车型、北京汽车旗下北京牌44款车型、北京奔驰旗下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牌8款车型、华晨宝马旗下的宝马牌12款车型、华晨中国旗下的金杯牌35款车型、广汽集团旗下传祺(Trumpchi)牌16款车型等。

目前情况:在此次被禁产的553款车型中,多数为上市多年且面临更新换代的老旧车型,部分车型此前制造商商方面已停产、停售。现在,被公布的553款车型已停止生产。

事件四:尾气检测造假

时间:2017年4月

事件:《中国汽车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北京、河北、南京的机动车尾气检测场存在造假现象。尾气检测时,车主给“黄牛”交钱就能顺利通过。并且走访发现山东省宁津县有200多家农户生产伪劣三元催化器,用于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

目前情况:无人回应

事件五:高田气囊事件国内持续发酵

时间:2017年9月

事件:日本高田公司缺陷气囊从2008年爆发以来造成全球数千万辆汽车被召回。此事造成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发酵。高田气囊事件在中国已涉及至少38家车企,其中共有26家生产者累计实施召回超过100次,涉及车型超过100款,数量达到1887万辆。

2017年9月14日,因高田气囊缺陷问题,大众集团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8年3月12日起,分批陆续召回大众、奥迪、斯柯达和西亚特四个系列车型,共计超过486万辆。2017年9月16日,因高田气囊缺陷问题,通用集团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7年10月29日起,分批陆续召回别克,雪佛兰,欧宝和萨博四个系列车型,共计接近252万辆。

目前情况:召回正在进行中

虚拟制作

动捕

手指动作捕捉服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