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十二五经济转型先看五大新思路

Kate 0

“十二五”经济转型先看五大新思路

“十二五”经济转型先看五大新思路 更新时间:2011-3-7 9:44:29   3月5日,温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也于同日提交大会审议。这两份承上启下的重要文件,对总结“十一五”期间的成就经验和部署“十二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均有许多重要提法。本报记者结合会场内外采访,对其中的要点进行解读。  经贸增长:有了“新”基础  【最新表述】经济增长有了“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二部分即“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项下的“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中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在报告的“2011年的工作”项下的“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报告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有了“大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  在“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方面,报告提出,在大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报告说,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出口,都要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都要减少能源资源消耗,都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都要提高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报告还提出,积极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顺差来源国增加进口,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解读】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增长为什么要强调“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和“大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这两个“基础”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另外有三个细节值得各方关注和重视:一是,中国经济位居世界第二首次写入权威报告文件,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开启一个新时代、大时代的标志。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句话出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第一篇“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第一章“发展环境”。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在回顾“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时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二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了与时俱进的最新阐述。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句话出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第一篇“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指导思想”。  三是,“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首次提出,释放了一个重大的政策信号。  相关表述出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第一篇“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四章“政策导向”。原文表述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本报此前曾发文《从量变到质变:中国经济“十二五”期待“核聚变”》认为,为了顺应历史大势,迎合、促进中国经济的质变乃至“核聚变”的发生,就需要对经济增长此前的主要形式“量变”进行“变量”。  文章认为,一国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的企业一样,需要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当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下足够的量变,以内生型增长为主要特征的质变就迫在眼前。在此一阶段形势下,质变超过量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如果逆客观规律而动,依然把量变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形式,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信息技术产业:脱颖而出  【最新表述】在《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的工作”中,提出重点要做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几方面工作。其中,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第二项内容,就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体的部署是: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另两项内容,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和大力发展服务业。报告强调说,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解读】2009年9月22日至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约请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就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个产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随后公布的会议公告中,该七大产业被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9月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公布,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战略。  2011年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事实上,自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以来,业界的观点看法并不一致,或看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唱多高端装备制造。随着舆论观点的波动,股票市场相关板块和个股常常出现异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市场炒作的题材。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在了第一位,而且对2011年做出具体明确部署,即“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由此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际上已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脱颖而出,将获得优先重点的扶持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从经济全局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理解为新老产业划断发展,而是一项“新老融合”式的系统性升级工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显然不能“一骑绝尘”,脱轨于庞大的传统产业而“新老断层”。  一项具体的建议是,在我国现阶段,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需要为这七大产业本身制定产业增加值等直接指标,更要引入新兴产业支持服务于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贡献度等间接指标。  从七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以及消费市场相对已较成熟和完善。但如果从技术、生产、市场等多层面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无疑将大大拓展新兴产业自身的发展空间。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注定是新中有旧、旧中出新的有机融合的渐进过程。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  系统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老产业有机结合”只为其一,其二是区域战略协调配合。此外,还需要各部委间政策的统筹衔接,以及具体措施的执行落实。  房地产调控:强调“民生属性”  【最新表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即2011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要重点要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其中之一是“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报告说,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包括七大方面,具体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在“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阐述是: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投入。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  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市场行为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解读】一是温总理对于房地产调控的表述赢得了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用了约4分钟时间讲“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部分,从10时32分开始,10时36分结束。  “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当温家宝总理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的话语落下,人民大会堂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二是政府工作报告别处再无“房地产市场调控”字样。在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重点要做好的几方面工作”中,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到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以及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等,没有“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相关内容。  由此可见,与其称房地产调控是纯经济问题,要以纯市场化的政策手段待之,毋宁说房地产调控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2182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在政协报告中,贾庆林表示,“2011年我国将继续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  温家宝总理日前与网民在线交流时,同样特别强调了民生问题。他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民生就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  产业基金:融资新工具  【最新表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即2011年的工作,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报告说,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解读】何谓“产业基金”?正如这个概念尚未充分普及,产业基金在我国的规模目前非常小。为什么政府工作报告如此权威的文件中,会出现这个新的身影呢?  简言之,就是投资某个产业领域的相关“种子公司”或“准上市公司”的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属于投资基金,但有自己的特点。  产业投资基金通常是一大类概念,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  根据目标企业所处阶段不同,可以将产业基金分为种子期或早期基金、成长期基金、重组基金等。  产业投资基金具有的主要特点:投资对象主要为非上市企业;投资期限通常为3-7年;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的目的是基于企业的潜在价值,通过投资推动企业发展,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各类退出方式实现资本增值收益。  此前,产业基金有一些发展门槛。主要包括:首先,政策因素。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需要国家发改委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数量。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一致的产业基金获批的可能性才大。我国目前才获批了数量极少的几只产业投资基金,如绵阳、渤海、中船。  其次,监管因素。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缺乏对其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社会认知因素。产业投资基金也是近几年才传入我国,很多企业及金融机构对这种基金的投资收益尚未认同。这种认知需要一个过程。  兼并重组:确定“主战场”  【最新表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第三篇“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四节“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原文表述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除制度障碍,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解读】兼并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投资和炒作题材。“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点行业确定为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行业,出乎市场的意料。  比如行业汽车,目前的格局其实比较稳定。除了少数几家确实发展落后甚至难以为继的小型汽车企业,绝大多数的车企依然享受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饕餮盛宴。“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汽车行业列为兼并重组第一大战场,将成为谁的天堂,又会成为谁的梦魇?  再比如军工行业,此前一直是市场热炒的重组题材。而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主推的兼并重组重点行业中,并未见到它的身影。还有其它的一些行业。  兼并重组的风,将从何处吹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行业,将往何处去?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港股打新

财产分割

宏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