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新三板追逐纳斯达克路还有多远

Aidan 0

新三板追逐纳斯达克路还有多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邹松霖 | 北京报道

7月27日上午,新三板精选层正式设立并开市交易。

启动仪式规格颇高――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和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共同为精选层敲钟开市――足见高层对创建新三板精选层之重视。

根据挂牌信息,32家企业均为依托新三板市场成长壮大起来的优质中小企业,主要来自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疗保健等新经济领域,财务状况良好。

但投资者对再开新市似乎并不买账。截至收盘,精选层首批32家挂牌交易企业股票中,10只个股上涨,N同享上涨55.4%;22只个股飘绿,N建邦下跌21%,跌幅居前。超过20%换手率的有8家,流动性较差。

好在市场方仍显淡定。

据《证券时报》报道,全国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就曾表示,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破发,“综合来看,初步预计首日开板情况应该还不错,但不排除可能出现破发,这在美股、港股都是常见的情况。”

不必过分看重破发,那么,高层、监管层看重的是什么?

精选层设立后,我国新三板“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的多层次结构正式形成。

分层为何如此重要?

新三板分层,简而言之,是旨在优化市场结构,针对不同质地企业,根据不同标准,放入不同层次市场,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交易,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特征企业的融资需求。

理想的情况下,分层将带来市场利好。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便于选择投资标的;市场亦能吸引大批优质创新企业挂牌。分在顶层的优质企业,股票交易将相对而言比较活跃;而分在底层的企业股票则交易额较少。

分层之妙,除了有理想的逻辑推论支持,更有眼见为实。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就是通过将市场分为三层管理,实现在相对短时间内逆袭成功。

而长期以来,新三板,一直被万众寄望。

纳斯达克也要经历“蜕皮”才能“一飞冲天”

交易市场分层,并非纳斯达克独创,国际主流的证券交易市场几乎都在内部设立了多层次市场结构。

但纳斯达克的分层管理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分层之前,纳斯达克也经历过不受主流优质公司、投资者认可,没有成交量,流动性差等困境;分层后,纳斯达克跻身为可与纽交所分庭抗礼的重要交易市场。

2006年至今,纳斯达克将交易市场分为三层: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纳斯达克资本市场。

历史上,纳斯达克共经历两次分层。

纳斯达克始建于1971年。初创之时,起点远低于新三板。它仅是个电子报价系统,并不提供交易系统。

初始阶段,纳斯达克不为优质公司认可,挂牌公司质地不佳,几乎没有成交量、流动性差。

1975年,纳斯达克创设了其第一套挂牌标准。这套挂牌标准成功将纳斯达克与其他OTC市场区别开,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场外交易所。

1980年,苹果公司登陆纳斯达克,造就了4位年轻的亿万富翁。巨大的财富效应让纳斯达克成为“亿万富翁的温床”,纳斯达克开始逆袭之路。

1982年,纳斯达克进行第一次分层,分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和纳斯达克常规市场。它设置了一套更高的标准,将部分规模大、交易活跃的股票强制划入纳斯达克全国市场,不满足全国市场标准的企业则进入纳斯达克常规市场。

此后,纳斯达克开始狂飙突进。纳斯达克全国市场首批收入40只股票。到了1983年,全国市场已有682只股票挂牌。1990年,挂牌公司达2587家。

有赖于IT公司、互联网科技股狂潮的红利,纳斯达克快速发展。

1986年微软挂牌,1997年亚马逊挂牌,2004年谷歌挂牌。同时,它也吸引了一大批因国内证券市场门槛较高而上市无门的中国公司,网易、搜狐、携程纷至沓来。

众多明星公司的登陆将纳斯达克的声望推向高峰,也让市场对纳斯达克再次分层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6年2月,纳斯达克正式取得交易所牌照,从场外市场变为场内交易所。

随后,2006年7月,纳斯达克再次分层,分为三个层次: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针对全球范围内大型市值公司,制定严格的各类上市标准;纳斯达克全球市场针对中型市值公司,需满足较严格的财务指标、流动性标准及公司治理标准等;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针对市值较小公司,上市标准相对较低。

分层之后,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数量一直维持在3000家左右,有增有减,保持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

据纳斯达克2018年年报,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纳斯达克共有3058家上市公司,其中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1418家,纳斯达克全球市场852家,纳斯达克资本市场788家。纳斯达克的整体结构呈倒金字塔型。

从它的第一次分层到1999年期间,纳斯达克在全美市场的占有率飙升到54%,一举超越纽交所。从第二次分层后至今,纳斯达克的总市值已超18万亿美元。

监管层希望精选层在交易上有所突破

眼见纳斯达克珠玉在前,就不难理解,从监管层到投资者,对新三板设立精选层所保有的期待。

2013年新三板开市以来,超过万家中小企业相继挂牌,但因新三板融资交易功能亟待改善、流动性大大不足,新三板的市场吸引力下滑,改革迫在眉睫。

2016年5月27日,新三板市场分层制度宣布推出。自2016年6月27日起,新三板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设立创新层和基础层。但创新层设立后,在交易上仍没有大突破,投资者的普遍感受是分层并未有太大作用。

在此背景下,2019年10月,证监会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重点推进优化发行融资制度、完善市场分层等五项改革措施。随后,各项业务细则陆续出台。

如,按照相关制度规则,新三板精选层企业质地优于创新层,而投资者门槛则低于创新层、基础层,将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等投资者门槛分别降低到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且允许公募基金投资。

精选层的基础制度与基础层、创新层交易制度差异较大,与沪深交易所市场更为相似,采用连续竞价交易方式,区别于基础层、创新层,与沪深市场接轨。在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方面也提出同等要求。

监管层希望此次新设的精选层在交易上有所突破。

在开市之前,市场情绪较为乐观。自2019年底本轮改革实施以来,新三板市场已经收获了显著的改革红利。

市场表现上,首先,市场融资功能逐步恢复,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共实现股票融资106.29亿元,环比上升17.43%。其次,交易制度改革推升了市场活跃度,今年上半年,三板做市、三板成指分别上涨21.92%、8.14%,市场日均成交、盘中日均成交额,分别较改革实施前提升29.76%、157.71%。再者,新三板初步形成了阶梯型的投资者结构,截至7月17日,可以交易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的投资者数量分别为56.62万户、72.06万户、151.75万户。

但精选层首日表现,告诫这份乐观仍需谨慎。监管方应该也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并未过度乐观。

在精选层启动仪式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证监会将着眼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进一步推进注册制、交易结算等基础制度改革,创新融资产品和工具,做精做细精选层,统筹推进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协同发展,强化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不断提升新三板市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则表示,本次新三板改革措施的全面实施只是起点,将以错位发展、具有特色为原则,持续新三板改革创新,使改革效应得到更好的释放。

关于Bitget

元宇宙

财经

工程索赔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