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配置需求旺盛同业存单井喷后监管何去何从?(1)_1
由于同业存单流动性较好,基本不用担心违约,且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同业存款,过去深受货币基金、广义基金流动性管理需求的喜爱。因而,在广义基金大范围增持下,同业存单发行量出现井喷。
不过,伴随2016年年末的债市去杠杆,一些观点认为,同业存单的规模已经不小,应将其从“应付债券”口径纳入“同业负债”口径下监管。
同业存单目前迎来爆发式增长。统计显示,同业存单2016年年末存量为6.3万亿元。据记者获悉,目前已有333家银行公布了2017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发行量高达14.18万亿元,较2016年发行量增加逾万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同业存单是为推进利率市场化而推出的负债产品,因其透明度高、可交易、完全市场化定价,受到金融机构的喜爱。
然而,对于同业存单发展规模,业内同样存在分歧。一方认为,同业存单的规模应纳入同业负债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监管。另一方认为,同业存单规模扩大,将有助于形成货币市场与贷款市场之间利率传导;同时,中小银行也可以特色化发展,提升负债管理能力。
发行规模激增
同业存单,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同业存单于2013年年末推出,被视为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突破口。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16年6月22日的公告,同业存单的合格发行人由643家扩大至1556家。
从发行结构来看,同业存单发行人以股份行和城商行为主。据中金固定收益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末6.3万亿元存量同业存单发行结构中,城商行发行的未到期同业存单存量为3.2万亿元,占比50%;股份制银行存量为3.02万亿元,占比48%;国有商业银行存量为765亿元,占比1.2%。
而同业存单的持有人以商业银行、广义基金、政策性银行为主,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持有25.1%(1.58万亿元)的同业存单,城商行、农商行分别持有12%(7500亿元)、8.7%(5436亿元)同业存单,商业银行合计持有47.8%的同业存单(对应约3万亿元)。
“同业存单的便利性显而易见,流动性好、收益性较高,因而深受投资者喜爱;计入应付债券,无需缴准,相比同业存款不存在提前支取,深受融资银行喜爱。”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分析。
特别是为应对银行业存款下滑,中小银行可以通过频发同业存单进行主动负债管理。在负债端竞争压力不减,同时商业银行对于流动性判断依然谨慎的背景下,同业存单的引入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升有一定帮助。
根据央行公布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数据测算,2016年12月,银行从非金融机构和住户吸收的各类存款占总负债比例约62%,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而同业存单增长迅速,在3年时间里,接近银行总负债的5%。
不过,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与美国、日本等相比,我国同业存单占比仍较低,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机构配置需求旺盛
同业存单衍生出“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投资-债券配置”的资金流转链条,这一定程度促使同业存单需求增长旺盛。
“一般情况下,每个环节都存在正利差。因而,银行有动力在负债端发行同业存单获得资金,在资产端去购买同业理财;而同业理财的投向,则通过委外投资或自主投资进行债券配置。在流动性宽松、资金成本低的市场环境下,可通过加杠杆做高收益。这一链条也促使同业存单增长。”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指出。
此外,广义基金在资产配置上有流动性管理需求,其资产端资金配置同业存单需求大。“由于同业存单流动性较好,基本不用担心违约,且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同业存款,过去深受货币基金、广义基金流动性管理需求的喜爱。”因而,在广义基金大范围增持下,同业存单发行量出现井喷。
不过,伴随2016年年末的债市去杠杆,一些观点认为,同业存单的规模已经不小,应将其从“应付债券”口径纳入“同业负债”口径下监管。
根据2014年5月银监会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的要求,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1/3;2016年央行MPA考核又再次强化对于同业负债的考核,并根据机构重要性,对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给予不同的考核分值。
多位银行业分析师指出,如果纳入“同业负债”考核,将抬高中小银行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部分银行或将超过监管限制范围,从而被动降低负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