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咖啡做口罩中石化又卖菜了生鲜市场竞争激烈跨界高手还有谁
卖咖啡做口罩中石化又卖菜了生鲜市场竞争激烈!“跨界高手”还有谁?
继卖咖啡、产口罩之后,中石化如今再出跨界新操作,开始和生鲜电商们抢起了生意。
据中石化介绍,为了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以及为车主提供更多服务,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与蔬菜供应企业联系,推出了“安心买菜”业务,并且这项业务在未来将一直持续下去,商品种类还会更加丰富。
疫情之下,更多人选择“足不出户”,而不少生鲜巨头也将这一领域视为眼下的新战场。而除中石化外,眼下越来越多的“跨界高手”,也开始接连崭露头角。
1
中石化开始“跨界”卖菜
“不下车,不开窗;三天量,一整箱,一键送到后备箱。”近日,中石化北京石油已经在340座加油站开通了“安心买菜”业务:一份蔬菜礼包组合约14斤,包括西红柿、豆角、胡萝卜、西兰花等10多种蔬菜和10个鸡蛋,可满足三口之家3天左右的需求,售价99元。
此外,用户户买菜并不需要下车,只要在加油时通过“易捷加油”APP中的“一键加油”下单,而后通过“一键到车”页面选择“蔬菜礼包组合”进行购买,随后由该加油站的员工将商品直接放到顾客的后备箱中,全程“无接触”,甚至还送一个口罩……
除了配送到车,相关APP里还有将蔬菜套餐第二天配送到家的业务。不过,这项“次日达”业务目前还只限北京地区。
消息一出,很快引起各路网友关注。
在此之前,中石化便已进行了多次“跨界”,其中那句出“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更是引来无数叫好声。
更有分析表示,易捷便利店的成立,或可帮助中石化更好介入非油业务。事实上,如今易捷已经成为中石化布局在新零售和便利店的主要力量。在易捷加油APP中,其零售几乎覆盖了日常的各个品类,包括从米面粮油、家用电器、数码3C到美妆个护、母婴、礼品鲜花等领域。
换言之,此次大举进军生鲜电商市场,或只是未来中石化“跨界”道路上的其中一步。有观点指出,眼下国外成熟市场加油站的利润,有50%以上来自非油品业务
2
生鲜电商已成新战场
事实上,由于近期疫情影响,生鲜市场已成为各大相关巨头的新战场,不止企业与企业,更是与病毒之间的新战场。眼下,以阿里、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凭借供应链等资源优势,在特殊时期助力生鲜农产品上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京东日前推出“移动菜篮子”计划,其智能供应链的优势,整合线上、线下全渠道资源,在配送保障中占尽优势。据悉,光是成都方面,京东西南分公司在疫情发生后共使用45个仓库、员工8000人、组织京东自营站点146个、车辆400辆,保障成都市日均投递单量40万需求。
拼多多方面,则上线“抗疫农货”专区提供流量支撑,并曾设置数亿元的专项农产品补贴及每单2元的快递补贴。据此前报道,有地瓜滞销的海南商户参加了拼多多“抗疫助农”专区后,三天来累积销售了8.6吨桥头地瓜。而此前滞销的紫皮洋葱也几天内在拼多多上卖出了22.2吨。
此外,阿里巴巴大农业办公室则发布了“爱心助农”计划,为全国核心产区滞销农产品打造紧急供应链。据悉,在该计划下,阿里旗下的天猫、淘宝、聚划算、盒马、饿了么、阿里乡村事业部等,组成了农产品销售的全域网络。同时,淘宝宣布设立10亿爱心助农基金,帮滞销农产品打开销路。
微信小程序的相关数据也佐证了线上生鲜的火爆:除夕到初七期间,生鲜果蔬业小程序的交易笔数增长同比149%,社区电商的交易笔数同比增长322%。复工后,物流行业小程序访问人数环比上涨68%。
为了缓解此前疫情期间曾出现的生鲜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1月3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及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坚决落实“绿色通道”制度,保障“菜篮子”产品和农牧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稳定“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指出,“疫情”下,生鲜电商在及时配送、质量保证、后端供给等方面的压力加大,同时也暴露出前后端协同的不足,将促使电商在商品、供货渠道、配送、服务等环节更加完善,以提高效率。未来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优势将愈加凸显。
有分析表示,过往的驱动要素集中在供给端,此次疫情助力生鲜电商的用户习惯逐步养成,用户数量与渗透率持续增加,同时推动各方不断投资加码供应链以及物流升级。像是此次互联网催生出的“吃货助农”、政府部门推动的“产地直采”等,都或将成为各大生鲜电商进一步扩张的契机。
3
哪些还有“跨界高手”?
事实上,与中国石化一样,当前,越来越多行业的企业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跨界进入各类疫情相关紧急物资的生产领域。
口罩、防护服方面,据环球网,爹地宝贝、三枪内衣、红豆服饰、水星家纺等一批棉纺企业均停下了纸尿裤、内衣等产品的原定生产计划,连夜改做医用口罩和防护服。央视也有报道显示,疫情后有恒天嘉华、依文集团、即发集团等各路纺织服装企业转产,加入口罩、防护服生产“大军”,通用技术集团更是喊出:我有防护服面料,谁能制成“战袍”?
此外,还有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富士康、比亚迪、OPPO、vivo、长盈精密、新纶科技、东山精密、南兴股份、中光电等制造业企业都接连宣布“跨界”,开启硬核抗疫。
消毒液、酒精方面,则有国投生物、中粮科技、紫鑫药业、盘龙药业等出手转产。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透露,消杀用品方面,企业复工率也比较高,现在超过了80%以上。工信部官网发文表示,2月20日,84消毒液、免洗手消液和酒精等主要消杀产品的日产量较1月底分别提高了207%、151%和270%,从总量上看,前期供需矛盾已明显得到缓解。以酒精为例,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也沉淀积累了很强的供应链。”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表示,完整而灵活的供应链是制造业实现“随机应变”的底气,更是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关键。
有数据显示,1月1日至2月7日期间,全国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多达3647家,而这些公司原本从事的行业也不尽相同。
而“灵活”还不止体现在企业转产,“共享员工”“跨界员工”的涌现,也同样引起了关注。
2月3日,阿里平台旗下的盒马鲜生宣布,云海肴、青年餐厅的部分员工可以来盒马上班,盒马将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2月5日,京东7FRESH发布“人才共享”计划,邀请歇业的服务业人员临时加盟。2月6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各地的餐饮商户可以在平台上统一为员工报名,就近成为蜂鸟蓝骑士。2月7日,苏宁物流发布“人才共享”计划,也为那些工作受到短暂影响的人群提供分拣、包装、运送等岗位。
制造业方面,联想集团2月8日发布“共享人才计划”,其五地工厂面向不具备防疫抗毒能力的小型工厂及中小企业,提供短期工作机会,同时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具及清洁消毒用品。
据人民日报报道,疫情发生后,线下门店服务需求严重萎缩,外卖需求激增。当“物流”替代了“客流”,店面服务人员过剩,外卖分拣和配送人员不足,这种“合作竞争”均衡被打破。短期的“共享员工”既提升了劳动力供给与响应,也分摊了用工成本,对消费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更有利于企业闲置人员统一管理、集中防疫,有利于提高劳动就业率和资源利用率。
生鲜电商成新战场,“跨界高手”不断涌现……疫情中各路企业纷纷发力,未来还会有哪些亮点,还需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