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卖方研究背后的灰色利益链

Eric 0

卖方研究背后的灰色利益链

卖方研究背后的灰色利益链 更新时间:2011-4-18 11:15:55   潜规则一:为大资金“敲边鼓”牟利

“在一些人眼里,我们像是一群大忽悠,也许买入理由只有一个,但我们必须找出至少3个足以让人信服的理由。但最终是涨还是跌,我们自己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一位券商分析师说出了不少同行的心声。

在他们的身后,有着一条看不见的利益链。

不少分析师通过上电视、写文章等方式,强烈推荐其此前推荐给大客户的股票,以此达到股价上涨的目的。但事实上,能通过此方法顺利使得股价上涨的分析师很少,一般只有所谓的“金牌分析师”才能拥有如此大的能量。实际上,分析师与大资金的关系是双向的。除了分析师主动推荐大资金手中股票外,更有大资金主动找分析师写文章荐股。

由于不少所谓的明星分析师对市场存在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一些大客户在持有某只股票后,也会通过关系找一些近期较有影响力的分析师为其手中股票“敲边鼓”。而分析师也能从中获得一笔不少的报酬。2009年8月,海通证券首席机械行业分析师叶志刚女友举报叶志刚与私募合作,获利上千万元。此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潜规则二:凡事看基金经理脸色

目前的现状是,不少分析师即使在调研时发现上市公司问题,在报告中却不对公众披露,而是采取“基金经理想听什么,就讲什么”的策略。

年度最佳分析师是研究员最渴望获得的荣誉,因为他们的收入和名气与评选结果直接挂钩,而投票者恰恰是基金公司。每年9-10月份,由基金经理们在每个行业中选出3名最信赖的券商分析师。只要登上榜单,意味着薪水能实现数倍上涨。据了解,不少分析师因上榜年薪突破百万元,甚至因此获得过数百万元年终奖。由于牵涉到利益关系,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关系变得比较微妙。“我们能否成为金牌分析师,很大一部分打分权掌握在基金经理手中,那可关系到‘钱’途,作为分析师,能不看人家脸色吗?”一位研究员坦言,他在给上市公司评级时,如果是某家基金的重仓股,就不得不考虑该机构的态度。

交易分仓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析师的话语权。基金公司不具备沪深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必须通过租用券商的交易席位才能进行交易。而目前开放式基金规模很大,动辄都在百亿元以上,需要通过多家券商的交易席位同时进行交易,也就是常说的“分仓”。有数据显示,通常一年基金公司支付券商佣金额有数十亿元,即使在2008年的熊市也能达到42亿元,因此在部分券商的内部激励机制上,甚至是以分仓派点来评定分析师的工作成绩。

据记者了解,在分仓收入的激励下,券商与基金公司之间普遍存在默契,基金公司销售新基金时,券商会花大力气推销,每个员工还要为其承担一部分销售任务。券商也会出具投资报告,对基金公司持有的重仓股进行适当地推荐,让普通投资者帮忙“抬轿”,在业内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有了这两道枷锁,如果券商研究员看空某一只股票,而基金恰恰是重仓的话,那么在评选最佳分析师的时候,基金公司是不会投票给该分析师的,券商经纪业务的基金分仓收益也会明显下滑,研究员的收入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现有的激励机制下,对于基金重仓的股票,券商的研究员很难给出偏空的评级,而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原本并不确定的利好消息,券商甚至可能轮番上阵,把不确定的利好做实。

以中国宝安为例,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有包括华夏优势增长、诺安股票、融通新蓝筹和工银瑞信稳健成长在内的7只基金,持股比例总计达到13.09%。从2010年9月开始,湘财证券、平安证券、国泰君安和信达证券先后接力,把中国宝安原本不确定的石墨矿资源做实,一家地产企业竟然被吹捧成“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最为完整和盈利最为明显”,使得中国宝安的股价从今年1月份之后一路攀升,幅度超过70%。尽管中国宝安在3月初发布澄清公告,对券商分析师关于其存在巨大的石墨矿的报告给予了否认,并且后来湘财证券也与中国宝安之间打起了“口水仗”,却丝毫不能掩盖因为券商的研究报告“催肥”股价的事实。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忠表示,目前已经收到了20多位中国宝安投资者的投诉,他们听信了券商发布的不实报告而受损失。他已于近日向四家券商发出律师函,要求他们出具这些报告的依据,而上述四家券商目前均仍未作出答复。

潜规则三:这厢荐股那厢忙建仓

相对于为了获得基金分仓收益而鼓吹上市公司利好,券商借此在自营盘上大举牟利的行为更为恶劣。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经纪业务本身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部分券商在权衡利益之后,甚至可能提前买入某只股票,然后借助其研究报告的利好鼓吹抬升股价,然后在高位出货。

一些券商在没有调研的前提下发布利好的报告,引起股价大幅变动,总有其背后的目的,而这往往是利益驱使。

宁波联合的一纸公告,把日信证券推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宁波联合3月30日发布公告称,从未接待过日信证券的工作调研,并且还对该报告所描述的有关控股股东资产注入以及锑矿储量等相关事宜予以否定,且认定该份研究报告中所预测的公司未来两年经营业绩“严重失实”。稍早之前的3月27日,日信证券在其发布的一篇关于宁波联合的名为《业绩拐点 “锑”升价值》的报告中表示,公司“在土耳其屈塔西亚省盖帝兹矿位于世界重要锑矿带上,矿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目前勘探接近尾声,矿区品位较高,预计锑储量达到10万吨。”日信证券据此估算,“宁波联合持有盖帝兹矿50.05%权益市值为21.8亿元,合计每股7.21元。”在综合一系列因素之后,日信证券给予宁波联合以“买入”评级。

耐人寻味的是,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3月29日披露的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日信证券总部在宁波联合连续三个交易日中名列买入金额的第五位,累计买入宁波联合近2000万元。也就是说,在日信证券的报告未出台之前,日信证券有可能提前进行了蛰伏,其研究部门与自营部门有可能相互配合。一时间,市场关于日信证券自导自演,虚构研究报告以配合自营业务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证据确凿的话,这种行为就是双重犯罪,因为券商除了伪造、编造信息之外,还通过传播这种信息操纵市场。”

潜规则四:上市公司同样“不敢得罪”

“不能轻易得罪上市公司,因为你以后的饭碗都是别人给你的。”这句话已成为证券业内老员工教训新同事的第一句话。

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一样,也是这条利益链上的一环,券商研究员同样也不敢得罪他们。如果分析师调研某公司,即使给出“中性”评级,那就说明他不看好公司的发展,既然不看好,那么该公司下次就很难再接受他的调研。这种无异于“封杀”的威胁,在业内颇为常见。

业内人士给记者讲了两个小故事:数月前一帮机构人员受邀前往江苏某酿酒行业上市公司调研,第一时间获得了该公司将大举分红送股的利好,此后该公司股价扶摇直上,成为数一数二的牛股。而另一位在业内颇有影响的分析师对深圳一家大公司出具“减持”评级后,竟被“封杀”,并从此失去了到该公司进行现场调研和拜访的资格。

由此可见,分析师要想得到第一手资料,要想成为该行业的数一数二的分析师,必定跟行业的龙头股关系非同一般,甚至与该公司管理层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即使有些分析师能发现一些上市公司的负面信息,也会采取一些巧妙手法规避,或者索性不发研究报告,即使事情到了瞒不住的地步,也会找出各种理由为其唱好,最差也就是给予一个中性评级。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接下来有再融资计划,或者股东有减持冲动的,都会来找券商写正面的研究报告,并希望券商成为中间人,帮其联系参与再融资的投资机构或者愿意接盘的投资者,并许以不菲的酬劳。此外,今后一旦该公司又有下一步的增发或者发行债券等相关工作,必然会选择此前比较“亲近”的券商。

分析师背靠基金公司,更有上市公司作为其信息的主要渠道,越接近核心,消息越准确,越能获得基金经理的信任,基金的介入自然也能让上市公司股价更上一层楼,看上去,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可惜的是,这条利益链里,从来没有考虑过一般散户的知情权。

轴类测量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光学测量仪公司

影像仪公司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