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蚂蚁集团上市中资券商或迎发展良机投行大时代来临
护航蚂蚁集团上市中资券商或迎发展良机投行“大时代”来临
近期,蚂蚁集团IPO牵引着资本市场的目光。蚂蚁成“大象”的背后,多达20余家券商投行的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其中中资券商占比不小。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各种政策红利下,今年券商投行业务迎来“大时代”,项目数量和收入均较往年有较大提升。而随着蚂蚁上市,中资券商的收入与规模或将迎来一场盛宴。不过,投行业务在迎来大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格局的重新洗牌,不少中小机构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走精品投行路线或不失为一条突围路径。
“投行天团”护航蚂蚁上市
中资券商或迎发展良机
根据蚂蚁集团招股文件,此次分别在A股和H股发行不超过16.71亿股的新股,合计募集资金345亿美元,该数额刷新了全球资本史上规模最大的IPO记录。
蚂蚁俨然已成“大象”。值得注意的是,伴随2万亿蚂蚁上市,其背后庞大的“投行天团”也引来市场关注。
从招股资料来看,蚂蚁A股IPO的联席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包括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联席主承销商则有中信证券、华泰联合、申万宏源和中银国际。一个项目集齐了“三中一华”,吸引力可见一斑。
而在H股方面,其背后的投行也是星光熠熠。蚂蚁集团选择了中金公司、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为牵头行,其他承销商还包括瑞信、建银国际、农银国际、巴克莱、法国巴黎银行、中银国际、招银国际、星展银行等19家国内外金融机构。总体来看,蚂蚁上市背后有多达23家中资和外资投行保驾护航。
投行人士何南野表示,在蚂蚁金服打新中,无论是中资券商还是外资券商,本身都是定价在决定着,各家公司根据自身对股票价值的判断,给出自己的申购价格。从路径上看,投行主要通过网下申购参与打新,社会公众投资者则通过网上参与认购。而对于各家来说,需要定一个合理的申购价,并正好落在区间内,如此才能确保按照申购价格从高到低的规则实现打新中标。
有业内人士表示,蚂蚁集团上市意味着,多数中资券商无论是收入还是规模上都将迎来一场集体狂欢。
有数据测算,投行将从蚂蚁此次IPO中获利3.4亿美元,手续费约为IPO总价值的1%。相比其他众多保荐人,中金公司或许从中受益颇多。
据彭博计算,中金公司也将借助此次蚂蚁集团IPO,使其今年承销规模一举超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跻身全球第三,仅次于瑞信和花旗。而在去年,中金公司的排名为第四。华创证券表示,当前国内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均已实施落地,未来注册制全面推行,券商销售定价能力越发重要,中金公司经过多年海外展业的积累,对注册制的适应程度较国内同业更具优势,未来公司投行业务市占率或将进一步提升。
不仅如此,中资券商在全球IPO市场中的占有率也或将随之走升。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前50名新股承销商中,中资券商从去年的15席飙升至24席, 市场占有率达到31%,是至少20年来最高水平。
投行迎来“大时代”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实际上,在蚂蚁上市之前,今年投行生存环境已发生质的变化,在政策“大礼包”下,今年券商投行业务无论是在项目数量还是规模收入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可以说今年投行迎来了自己的“大时代”。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56家投行合计保荐了338家公司首发上市,首发承销保荐规模3557.38亿元,累计为券商创收175.81亿元。
数据上看,前三季度,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的IPO保荐成绩名列前三,IPO承销保荐规模分别为668.62亿元、402.72亿元、338亿元。此外,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前三季度保荐规模也均超100亿元。
不仅如此,投行的丰收也直接提升了券商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如中信建投证券在三季报中提到,前三季度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85.02亿元,同比增加54.61%,主要是本期经纪和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加所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逾100%的华林证券,其前三季度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1.1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21.66%,主要是证券承销业务增加所致;海通证券第三季度公司主承销IPO达15家,其中3家为科创板,而受益于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公司前三季度投行累计实现收入38.7亿元,超过经纪业务收入,其中单季投行收入同比增长136%。
不过,投行业务在迎来大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格局分化。一方面,在大企业上市背后,龙头券商应声而出,另一方面,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也让不少中小机构面临激烈竞争压力。
平安证券投行相关人士认为,在各类金融改革政策利好刺激下,券商投行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参与者,投行业务的内外部增长通道将被全面打开,行业收入蛋糕将会随大量企业上市而增加。同时,券商也有望因跟投分享企业成长的溢价。
“不过,在这之下,投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注册制下,中介机构责任将进一步压实,对投行团队的能力、资金实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投行市场分化将更加严重,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大型券商投行将向航母级投行进发,中小投行将走与自身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精品投行之路。”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中小券商来说,抓住“牌照”这一稀缺资源转型精品投行,实现突围也并非不可能。兴业证券指出,国内券商牌照管制未来会有所放松,但不会陷入无序竞争,券商牌照仍是稀缺资源。国内非头部券商拥有投行牌照,已获得精品投行业务先发的护城河。此外,国内非头部券商已具备人力资源基础,考核激励体制相对灵活,在转型精品投行业务上也具备人力和制度的优势。而当前国内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显著,为非头部券商投行深耕优势区域产业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