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公司2015年报百度还有未来吗
今天给各位分享百度公司2015年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陆奇走了,百度还有未来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创办百度的是谁?百度是不是已经放弃百度音乐了?为什么百度现在这么“低调”?陆奇走了,百度还有未来吗?创办百度的是谁?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北京中关村,于2005年8月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2016年4月13日下午,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通过内部邮件宣布百度业务架构重组。
同时,百度作为多数人使用的搜索引擎,被大家亲切的称谓“度娘”,并且流行“有事找百度”,“不懂去百度”等说法,百度为广大网民提供一种便捷的资讯信息的查寻,但由于互联网本身特性影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层次不一的网民,以及参差不齐的信息,所以在大家使用的时候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辨别!
百度是不是已经放弃百度音乐了?五年前,百度公司把旗下的知名音乐软件千千静听更名为百度音乐,当时曾经引发了一阵不小的讨论。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时过境迁,百度公司昨天正式宣布,百度音乐正式更名为千千音乐。这样的举动除了让人勾起一些对于千千静听的回忆,还有对于目前百度音乐的隐隐担忧。
传统回归?百度音乐这次改名为哪般(图片来自于sohu.com)
根据太合音乐官方微博表示,旗下百度音乐正式进行品牌升级,百度音乐将更名为“千千音乐”,同时启动全新LOGO和域名。官方称,此举是为更好地与与太合音乐上下游全产业链相融合,实现各个模块的联动效应。虽然品牌升级,但千千音乐在使用体验上将会和此前保持一致,人格化、场景化、智能化的“音乐伴侣”发展战略不变,继续依托“太合+百度”的双生态体系。
回首千千静听的历史,就又要谈到中国互联网1.0时代。千千静听的前身为“MP3随身听”,诞生于MP3播放器在中国大规模泛滥的年代,恰好也是笔者的小学时代。之所以会将名称定为千千静听,也是来源于软件作者喜欢歌手陈慧娴演唱的歌曲《千千阙歌》。
对于大多数的个人开发者来说,将软件卖给一家大公司成了那个年代不错的一个归宿,千千静听也不能免俗。2006年7月30日,百度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收购千千静听的消息,从此拉开了音乐软件竞争的序幕。
千千静听因为其悠久的历史、齐全的功能以及贴心的设计,受到了众多用户的追捧。也正因为如此,2013年千千静听改名百度音乐的时候,才会受到如此之多老用户的反对。这些反对的用户绝对不会想到,他们喜爱的那个品牌,有朝一日还会以这样的形式回归,无不令人唏嘘。
百度音乐之所以会出此下策进行改名,无疑是因为他们在现在的音乐市场中无法与腾讯、网易和阿里这样的巨头进行竞争。根据去年10月份音乐类App月活跃用户数量统计,腾讯音乐旗下的酷狗音乐、QQ音乐和酷我音乐月活跃用户都已经超过了1亿人,甚至酷狗音乐的月活达到了2.1亿。排在这三款软件后面的网易云音乐月活6千万,咪咕音乐达到1500万,阿里巴巴旗下的虾米音乐也超过了1000万。相比之下,百度音乐的月活跃用户仅有700万,就显得很难与其他对手进行竞争。
百度音乐此次更名千千音乐,自然是希望那些之前使用千千静听的用户能够重新回归。不过,这样的愿望想要实现似乎并不是那么的顺利。千千静听是一款主打PC端的软件,而在2013年的时候更名。也就是说,“千千”这一品牌完美的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因此,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百度音乐想要借助“千千”这一品牌东山再起,似乎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对于百度来说,解决旗下音乐业务营收问题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无非两条。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出售,另外一种则是拆分独立运营,并按照当下的市场规律来进行经营。毫无疑问,后者更加符合百度的行事规律,尤其是有着爱奇艺这样的一个成功案例在前。
然而,后发企业如果想要发展,音乐行业显然比视频行业要难发展。全新的自制视频节目相对更容易成功,只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辅以正确的宣发手段,一档全新的视频节目很容易成为当下的爆款,并带动视频网站获得更多收益。音乐软件并不一样,版权就是那个迈不过去的坎,同时音乐软件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在笔者看来,千千音乐的未来仍旧不明朗,PC与移动兼顾的策略很容易让百度在哪个领域都做不好。因此,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个战场上,采取正确的策略,是“千千静听”未来重新崛起的一个重要基础。所有经历过互联网1.0时代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对千千静听有着自己的感情,这个黄色的耳机能否真正的复活就只能让时间来检验了。
为什么百度现在这么“低调”?谢邀。
百度给我们的一贯印象,应该是和阿里巴巴腾讯一个等级的,毕竟互联网BAT如雷贯耳。事实上,在早期这三者中,百度是老大,后面却慢慢掉队了,目前是远远赶不上AT了。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一支独大,旗下的app总能占据各大应用排行榜的头几名。阿里巴巴也是不甘示弱,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奋勇发力。特别是各个节庆红包大战,总是支付宝大战微信,多来那么几轮,我们就会慢慢遗忘百度。
我手机里,目前百度的应用就两个,一个是手机百度,一个是百度地图,都是可能好几天才打开一次。只有什么真的不知道了,就搜一下信息,然后而去到哪里不知道路,再打开一下地图,频次都是非常低的。
最近今年关于互联网的热点,百度几乎都是缺席的,而阿里腾讯则轮番上阵。
打车软件之战,滴滴快的背后;共享单车之争,还是两大阵营之争;外卖领域,百度参与了,然而最后却是这样的:阅读平台,还是这样的:
目前的百度,正处于转型时期,而且把宝押在了人工智能无人汽车领域。这些偏偏又是无法短期内获得很大突破的,说穿了,离公众相对很远。谷歌的AlphaGo大战了几轮,还是一时热闹,至少当下,还没有什么让人们简单使用并且辨识度很高的东西出来。
于是,公众眼里见不到百度轰轰烈烈的大动作,特别是中国互联网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巨大身影下,曾经的并肩者百度,就显得那么“低调”了。
陆奇走了,百度还有未来吗?陆奇贡献的486天像鲶鱼一样给了百度新的刺激,但百度显然并没有给这个外来的革命者,足够的依靠。1、陆奇离开的原因同百度搜索系高管的政治斗争有关
陆奇曾对百度搜索部门表示,为了百度的名声应该坚定的干掉某些垂直行业的竞价排名广告,这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只会有收入上的影响。但陆奇的主张遭遇了四位百度高管的联合抵制,最终的结果是陆奇淡出百度的权力核心。
3月份,百度刚经历了一次人事变动,李叫兽、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玥、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搜索广告高级总监鲁鹏俊、内容服务平台总经理屠静等多位中层员工离职。
最近的传言是,百度多年的现金流基础、大搜索业务负责人向海龙在内的不少百度核心业务管理者,因为不再受重视、拿不到资源,有离职意向。
回顾陆奇进入百度之初,百度还陷在200亿投入O2O大战的泥潭,转型AI战略尚没有清晰的思路,股价一度降至161美金,滑落到BAT阵营的边缘。
陆奇进入百度后确立的战略是:All-in人工智能;做Feed流的战略主航道,通过手机百度重塑移动搜索的地位并抢占内容市场;以及重视百度百科、百度地图、百度知道这类优势业务。
随之而来的是以医疗事业部为首的大举裁撤,与AI核心战略无关的、无法贡献足够利润的部门,都面临考核和裁撤,据说这与马东敏的思路不谋而合。“举刀”是媒体对陆奇之于百度业务的评价。
今天,淡出权力核心的人成了陆奇本人。
“他把别人都斗走了,然后自己走了。”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感叹。
2、百度All-inAI战略前途未卜
此次人事变动,意味着百度的直接掌舵权重新回到李彦宏手上。后者因为在移动端时代对公司战略判断的摇摆不定,在管理能力上令一些内部员工失去了信心。
随着陆奇上任而成型的“李彦宏-陆奇-马东敏”的三角权力结构——李彦宏主抓信息流广告业务;陆奇统领通盘业务,尤其是AI;李彦宏夫人马东敏抓投资——在看似稳定地维持了一年多之后,彻底崩塌。
陆奇在百度掌权的四百多天里,百度的股价相对于他入职之初提升了接近60%。但百度与阿里腾讯市值依然差出一个数量级,与今日头条的竞争远未结束,如今指挥棒又回到李彦宏手中,李彦宏依旧需要平衡新领导班子的权力,以及把陆奇开了头的变革继续下去。
根据李彦宏在内部邮件中的规划,以往陆奇亲自带的两块核心的AI业务,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总经理李震宇日后转向张亚勤汇报,景鲲升任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总经理,“未来一段时间里”直接向李彦宏汇报。百度或许不会出现第二个陆奇这样的角色,如今主要精力放在百度Feed流上的李彦宏,或许会为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再寻找一位高层汇报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部邮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涉及到王海峰。这次变动后,此前担任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的王海峰升任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
根据百度的官方信,王海峰2010年加入百度,先后为公司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部、互联网数据研发部、推荐引擎和个性化部、多媒体部、图片搜索部、语音技术部等,并曾担任搜索公司副总经理。
在2017年3月吴恩达因派系斗争离开百度后,王海峰接手了吴恩达此前负责的百度研究院,成为(AIG)总负责人,同时晋升为Estaff成员。因此被看作百度AI派系上一波斗争中的赢家。
一位百度内部人士对36氪透露,王海峰负责的AIG与景鲲负责的DuerOS,之前的关系是前者提供底层技术,后者负责落地到产品,并使用前者的数据。但两个部门在合作的同时也存在博弈,AIG也在秘密研发自己的硬件机器人产品。
陆奇离开后,AllinAI的百度依旧需要一位有能力掌控几块AI业务,避免内耗的管理者。但这个人会不会出现?从哪里来?都是个未知数。
陆奇卸任百度总裁和COO的消息公布后,百度今晚美股开盘股价即大跌约7%。
关于百度公司2015年报,陆奇走了,百度还有未来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