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副总刘逖科创板有望率先成为成熟市场
上交所副总刘逖:科创板有望率先成为成熟市场
10月28日,在上海技术交易所主办的“现代技术要素市场创新发展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表示,按照现在继续深化改革试验田的定位,科创板有望率先成为成熟市场。
科创板肩负两大使命而来:一是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发展壮大;二是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
科创板作为改革试验田,以注册制为核心,较以往的核准制有较大的突破,除了上市条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等,在审核速度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据第一财经记者获悉,科创板90%的申报企业在5个月内完成审核,70%申报企业在7个月内上市。在审核2.0时代,企业上市总时长平均195天,其中在交易所审核总时长平均130天,受理后平均125天上会。
截至10月28日,科创已有189家上市公司,总股本585.43亿股,总流通股本为143.04亿股,总市值2.94万亿,总流通市值7674.41亿元。
科创板聚焦科技创新企业,189家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数量占38%左右,其中半导体芯片是最重要的产业;生物医药公司占到23%左右,今年以来全球各个交易所新增的生物医药企业中,在上交所上市的数量最多,融资额也位居首位;其余公司则主要聚焦于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业绩均有所下滑,不过科创板则实现逆势增长。随着二季度经济的增长,资本市场也总体呈现正向增长,这其中高科技企业的抗冲击能力相对更强。
“可以看到,科创板对科技创新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科创板可以形成科技产业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投资交易的良好生态圈,每做一个股权融资,可以撬动多个资本的形成。”刘逖具体称,一方面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获得权益,增长净资产,降低负债率,这意味着同等情况下可以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另一方面,随着股权融资的推进,上市的顺畅,创投退出机制的完善,可以促进创投机构对高科技企业进行更多的追加投资,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
在刘逖看来,中国资本市场过去30年的核心的问题在于,供给不足,体现在一级市场供给不足和二级市场供给不足。
他详细分析称,一级市场供给不足则是因为企业IPO融资受到限制,但随着注册制的落地和实施,以及未来市场全面注册制,一级市场的供给不足不再是主要矛盾。今年上半年,上交所IPO融资全球排第一位,一级市场供给不足情况也很难再出现。
“二级市场供给不足,也就是说二级市场可以卖出的股票是有限的,或者说是固定的,短时间增加不了。”刘逖认为,解决二级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市场化证券借贷等制度来实现。
刘逖称,科创板有四个优势,包括区位优势、改革优势、综合服务优势、效率优势,“科创板下一步还有很多改革,目标是率先成为成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