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副总经理董国群四箭齐发支持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上交所副总经理董国群:“四箭齐发”支持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伴随着“十四五”开局之年即将到来,而立之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将如何以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金质量’奖颁奖典礼”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董国群围绕“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能力”作主题演讲。他表示,上交所将为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坚持资本赋能、提供制度支持、提升监管效能及构建良性生态。
董国群认为,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更具紧迫性。从供给侧看,沪市近1800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已经占到全国GDP的四成,覆盖所有行业门类,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衣食住行用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在董国群看来,上市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有多高,创新成色有多足,直接关系着供给侧对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链完整性的响应效率,直接关系着能否弥补国内市场海量产能和海量需求之间的品质错位,直接关系着国内大循环能否顺畅运转。
从需求侧看,沪市公司也同样是各类生产要素的“消费者”。大型车企往往需要成百上千家零部件企业与之配套;头部的智能手机制造企业,其产业链带动了大量芯片、显示屏等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飞机制造企业,在航空材料、航空发动机等尖端科技领域不断突破,创新红利可以外溢至众多上游行业。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提升自动化水平、追求更高质量产品、拓展服务空间、变革商业模式、重视环境保护、关注员工健康,也会催生出对于人工智能、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的新需求、高要求、大诉求。
“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上去了,就可以通过鲇鱼效应、催化效应和倒逼效应,带动整条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科技创新的能级跃升。”董国群表示。
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正处于快速“提升期”。董国群提出,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引领下,上市公司积极作为,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就沪市而言,无论是科创板还是主板,都有直观的体现。一批在原有标准下无法在境内上市的“硬科技”企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这些企业上市后,秉承科技初心,保持创新锐度,板块平均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6%的高位。
沪市主板传统行业的产业跃升和技术转型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批传统行业的企业切入“新赛道”。例如,家电企业纷纷走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之路,有老牌企业已实现用智能制造贯穿从用户需求到生产制作再到产品交付的整个生产过程。一批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企业开始形成产业链。以沪市信息技术行业为例,通信类公司已经包揽了通信设备商、通信运营商、通信服务商及光纤光缆等细分类别,几乎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一批大蓝筹企业研发投入不断上台阶。2019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合计约4478亿元,同比增长约14%。
董国群表示,上市公司科技创新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正处于最足和最好的时期。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从国际科技竞争格局看,国内上市公司整体上还处于“跟跑”、少数“并跑”和“领跑”的阶段,距离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目标仍有差距,还需要付出较长时间的努力。
董国群进一步表示,上交所将为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更多支持。一是坚持资本赋能。上交所将利用好科创板和主板两个板块,坚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支持和鼓励更多“硬科技”企业和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发行上市,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发展方面有更大担当作为。
二是提供制度支持。上交所将继续鼓励上市公司引入优质资产,通过并购重组、吸收合并、资产注入、分拆上市等方式盘活存量,提升产业先进性。配合证监会研究推出更具包容度的股权激励制度,加大股权激励制度对新业态的适应性,提升上市公司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提升监管效能。上交所将继续落实分类监管原则,研究总结更加有利于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治理结构、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和融资方式。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积极回应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理诉求和正当需求,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更多能够反映科技实力和研发进展的信息,在信息披露上提供更多监管支持。
四是构建良性生态。“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业绩说明会、创新信息披露方式等多种手段,凝聚市场各方合力。让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市场估值中得到更加充分体现,让专注科技创新的上市公司持续获得必要的融资支持,推动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市场生态。”董国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