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上市首日股价「过山车」,Keep的商业化难题待解!-美国体育上市公司

Nancy 0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潘琭玙 岳家琛

7月12日,运动科技平台

Keep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上午开盘,“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首日上市

高开

4.77%报30.3港元,然而开盘后,Keep股价

有所回落

,截至下午收盘,报29港元,最新市值152.44亿港元。

原计划美股上市,后转战港股,分别在2022年2月、9月以及2023年3月三次递表背后,是

三年烧钱16亿元,连年亏损下尚未见扭亏的趋势

过去三年,Keep营收分别为11亿元、16亿元、22.1亿元。不过,Keep持续

亏损未解

,过去三年Keep公司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

2023年第一季度,Keep收入4.47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为1.18亿元

横亘在Keep面前的

商业化难题待解,市场用脚投票也体现在了首日开盘高开低走的数据上

首日开盘股价“过山车”,收盘微增0.28%市场仍在观望

四年亏损33亿元流血上市、2022年以来三次递表,几经波折后,7月12日,Keep创始人

王宁

在港交所敲响了上市铜锣。

比起其他公司首次上市的盛况,Keep显得格外

安静

。没有大规模的敲钟仪式,也没有高管采访问答与现场直播。

KEEP此次IPO发行价为28.92港元,净筹资1.92亿港元。首日开盘Keep股价高开4.77%,但盘中破发,最低点跌幅为1.28%。午间过后,Keep股价谷底攀升,最高点涨幅达10.65%,

截至收盘,Keep股价报29港元,微涨0.28%,也证明着市场仍在观

望。

另据Keep透露,其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3.08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1.37倍超额认购,这也意味着

Keep仍受市场认可

2017年,中国健身行业投融资时间数量达到峰值为97件,此后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仅为45件。公开资料显示,

与Keep相似的企业的融资轮次几乎都停留在早期,也有未融资便创业失败的案例

近两年,

健身赛道的投资逐渐倾向头部机构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健身行业融资数量达25件,融资金额总量达到60.32亿元,融资朝着中后期头部项目聚集,寡头效应明显。

Keep的出现赶上了

线上运动健身的风口

,因其稀缺性而引来了大量资本青睐。招股书显示,截止IPO之前,公司已经进行了9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6.48亿美元。其中,在2016年以来,Keep的融资金额持续走高,相比之下,此次上市的1.92亿港元的净筹资额并不多。

其中最大一笔融资是F轮的3.6亿美元,也是迄今为止业内最大一笔融资,投后估值

超20亿美元

,也让Keep跻身

“健身圈独角兽”

另外,Keep多轮融资的

投资方阵容也很豪华

,包括时代资本、软银愿景基金、高盛、高瓴资本等多家明星机构,GGV、腾讯多次复投,BAI资本更是从A轮其支持了六轮。

此外,招股书指出,奋达科技、胜德集团及群鑫机械三家企业作为Keep此次IPO的基石投资者,共同认购264.65万股股份,认购金额为7654万港元。其中,奋达科技投资500万美元,胜德集团投资200万美元,群鑫机械投资人民币

2000万元

据悉,奋达科技、胜德集团及群鑫机械三家企业为Keep现有的供货商,包括智能穿戴产品、瑜伽智能装备及材以及健身器材。这三家企业的加入也意味着

Keep并非一家单纯的线上健身平台,而是运动科技企业

早先,Keep将自己定义为工具,而后向社区转变,这也意味着

用户规模和黏性的重要性

,资本市场也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上限。

但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普及率达到75.6%,电商、游戏等领域开始出现用户红利消退的趋势,互联网公司纷纷在降本增效中实现首次盈利,Keep仍处于

烧钱换量

的时期。

“宠儿”屡次递表失效,在深耕垂直领域八年后仍未实现盈利的问题浮上水面,而资本的耐心有限,

Keep也急需下调预期,冲刺上市

根据招股书,2021 年 Keep F 轮和 F1 轮时每股交易价格分别为 4.1 美元和 5.2 美元,如今上市发行价降至28.92港元,约合 3.7 美元。对此,有券商从业人士认为,

或许是在IPO前的询价环节中,市场给出了较低的价格

国研证券研报指出,Keep上市后

市值159亿元

,招股价为对应2022年市销率(PS)约4.2倍,估值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Keep通过上市聆讯的5 天前,

高盛退出了Keep 香港IPO 上市联席整体协调人

。整体协调人主要操盘后期的全球发售工作,拥有向发行人作出分配建议和超额配股行使酌情权等权利。

而高盛的退出也被推测,或许是在市场的预期里,Keep 的IPO 卖不出好价格,或是在顺利上市后,可能发生估值倒挂的情况。

另外,从与Keep拥有相似模式的“智能健身第一股”

Peloton

的股价走势或能窥见市场对Keep的态度。在2020年Peloton股价高涨,市值一度接近500亿美元。但因连续九个季度的亏损,市值如今已蒸发超400亿美元。因此有观点认为

Keep上市后的道路或许也不好走

有第三方研究机构人士认为,Keep的商业模式已不符合当下资本市场的喜好,但

Keep需要上市开拓新的募资渠道,能在盈利之前创造更高的安全边界

商业模式摇摆不定,“卖课”成增收主力军

成立八年,

Keep的商业模式常被认为摇摆不定

2015年,90后创业者王宁以

最朴素

的方式——写原创健身内容,手动分发到不同社群,积累了第一批用户。

随着用户规模破亿,王宁

不满足于只做APP

,最终Keep围绕着健身建立起闭环,推出了智能健身设备、配套运动产品、运动服饰、健康轻食和Keepland线下门店等场景。

王宁曾经公开表示,希望能够做“中国的耐克、阿迪达斯”。因此也初步形成了Keep目前

以会员订阅收入与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两条大腿走路的结构。

Keep靠什么

挣钱

Keep所销售的产品可以简单归结为

“卖课”、“卖货”、“卖广告”

。根据招股书披露,目前,Keep布局有三大业务板块:直播课、录播课在内的线上业务;智能硬件与运动产品在内的消费品业务;以及广告与Keepland在内的其他业务。

从收入构成来看,“卖货”,即

消费品业务是Keep最大的收入来源

,包括智能健身设备、健身装备、服饰、食品等商品。

虽然 Keep 在招股书中将自己定义为“

以交付为导向的平台,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健身解决方案”

。但在收入来源中,自有品牌的运动产品收入占比在过去四年一直保持在 50% 以上,且自有品牌业务营收占比呈现逐年

下降

趋势。

2020至2022年,Keep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

的销售额分别为6.37亿元、8.73亿元、11.37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57.5%、53.9%和51.4%。

其中,

跑步机

在2020年卖得最好,2021年、2022年,则分别是单车和手环位列收入榜单第一名。

Keep尝试

拓宽广度

,布局了包括运动服装、智能健身设备、配套运动装备、健身食品等多个品类,但也意味着在

每个品类赛道Keep都面临着竞争对手

,比如运动装备巨头耐克、阿迪达斯等,在智能健身产品的赛道还盘踞着小米、苹果和华为等消费电子企业。

招股书显示,2022年收入最靠前的产品是Keep手环 B3,销售额接近1个亿。公开数据显示,Keep的运动手环月销量为6000个,同等价位的小米月销量为50000个。

值得一提的是,

尚无品牌力

的Keep在自有品牌部分的收入很大程度受到

用户对平台内容粘性的影响,

不稳定性极高。

广告及其他业务

过去三年的营收分别为1.32亿元、1.9亿元和1.8亿元。

收入排名第二的是

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

,这一业务在2020年至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3.38亿元、5.58亿元和8.94亿元。

相较之下,

“卖课

”正在逐渐成为增收的主力军。

2018年,Keep才开始启动付费订阅模式。从2019年至2022年,平台的订阅会员规模数据分别为80万、190万、330万、360万。

过去四年间,每名订阅会员为Keep带来的会员订阅及线上内容收入分别为196.5元、177.0元、170.0元、246.9元。

毛利率

的角度来看,卖课的毛利率最高,比卖货的毛利率高出约30个百分点。

卖奖牌昙花一现,Keep暂无王牌

此外,网上还流传“Keep靠奖牌卖了5个亿”的说法,这也让其

商业模式

备受争议。

2021年,Keep

拓宽虚拟体育赛事的规模

,收入计入会员订阅及在线付费内容业务分部项下。活动收入来自活动报名费,完成虚拟体育赛事设定的健身目标后,用户将获得赛事纪念品,如奖牌、徽章及虚拟徽章。

这也引发了一大波用户的

“收集癖

”,为了完成目标出现了不少代跑、代刷的灰色生意。

“靠奖牌赚了5个亿”的传闻并未确认,但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Keep收入为4.47亿元,同比增长7.2%,Keep将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虚拟体育赛事的收入增加。

“奖牌”的确给Keep带来了不小的收入增长

2022年,Keep录

得虚拟体育赛事收入

同比增长超500%。同时,虚拟体育赛事的成本在2022年甚至

增长近4倍

。Keep表示,“这块业务可提高用户参与度,并为收入及毛利增长作出贡献。”

但与之相对的,在2021年四季度,Keep

月活环比

大幅下滑1.3万人,在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开始出现下滑,今年一季度其用户数更是同比减少了8000人。另外,Keep平均月会员留存率从2020年以来

持续下滑

并没有持续盈利的前景,在奖牌退潮后,搁浅的是

Keep两大核心业务的乏力

而同样在健身赛道上深耕,主打健身镜的

独角兽FITURE成立三年完成四次融资

,估值超过15亿美元,互联网健身平台乐刻、主打团操课的超级猩猩也都成为跑道上的“独角兽”。国外品牌如lululemon以单价千元的瑜伽裤支撑着其400亿美元的市值。这也意味着

Keep尚未挖深其护城河

Peloton在去年年初退出了纳斯达克100指数

。Peloton靠动感单车起家,与Keep相似,都采取了“硬件+内容”的商业模式,由线上业务为硬件产品带来流量,而硬件同样也能够与软件协同。

Peloton最新财季财报

显示,该公司Q3营收为7.49亿美元,同比下降22%,净亏损为2.76亿美元,同比收窄64%。每股亏损为0.79美元。而在

用户规模

上,截止2022Q2 Peloton的MAU仅有690万,去年因

安全隐患问题召回其明星产品动感单车

,也在其跌跌不休的股价之外雪上加霜。

“固定成本高,库存过剩,战略缺乏活力”

,Blackwells Capital LLC首席投资官Jason Aintabi如此评价Peloton。即便在健身渗透率已超20%的美国市场,Peloton也难以走出一条清晰的盈利道路。

与Keep的区别在于,Peloton先有

硬件设备

,基于产品Peloton开发了APP,退出课程订阅服务,会员每月高达39美元,搭配单车或跑步机使用。

而Keep则是以健身内容出发,平台内不乏免费课程,为其硬件产品引流。

但二者殊途同归,

Keep目前的硬件产品转化率太低、平台内用户并未有付费心智

,而Peloton难寻新增量、老产品又深陷质量问题,连续九个季度的亏损,将其逼到“卖身”的边缘。

不重蹈Peloton的覆辙,是Keep亟需解决的问题。

隔音门窗品牌

欧大师隔热隔音门窗厂家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排行榜

欧大师隔热门窗定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