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投的基金会亏损?除了市场风险,别忽视3种法律风险-基金会不会亏
我们知道,基金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前者以公开方式面向社会发行,而后者只能面向特定投资者募集。
从风险性的角度来看,公募基金在风控和合规方面把控较为严格,因此投资风险要远远小于私募基金。而私募基金则要求投资者具备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风险承担能力。
本文主要以私募基金为例进行分析——私募基金中可能涉及的违法违规问题(私募基金【募集流程】中的法律合规要求)
1、无备案登记的法律风险——行政违法、刑事犯罪
2、公开募集、承诺保本付息的法律风险——非法集资犯罪
3、承诺保本付息的管理合同和投资协议——法律不保护
总的来说:私募基金【募集流程】中的法律合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1、备案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
2、非公开募集——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发行,只能向特定的合格的投资者募集;
4、不得承诺保本付息——私募投资合同中,不可以涉及任何承诺固定收益或保本保息的条款。
因此,如果募集阶段无法达到上述基本的合规要求,那么投资者就必然会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
1、无备案登记的法律风险
是否登记备案,这里涉及的主要是【经营性质】的问题。
对于没有备案私募基金及私募基金管理人,显然资质不全已经是一大法律漏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投资者切勿将“资质”作为判断风险的唯一指标:资质齐全≠合法合规。
简单来说,没有备案登记,必然会涉及的是行政违法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不会涉及其他违法犯罪问题。
比如常见的:非法集资(刑事犯罪)问题。
2、公开募集、承诺保本付息的法律风险
这两点是私募基金涉及非法集资的主要原因,即:
——如果私募基金的业务对象,超过了“合格、特定投资者”的范围,以公开募集的形式吸收资金,那么就可能涉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如果与此同时,资金流向上又出现转移到个人口袋、供个人挥霍的情况,那么就可能涉嫌构成集资诈骗(罪)。
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以基金名义来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比如有些基金打着私募管理人的牌照,公开宣传、向社会公开募集、承诺保本付息,但是在募集完毕后却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这类机构通常会借助多个基金产品来建立资金池,资金投向也不明确,对投资者来说可谓风险极高。
3、承诺保本付息的管理合同和投资协议——法律不保护
实际中,很多私募基金为了吸引客户,于是通过和投资者之间签订额外的管理合同(或投资协议),其中会涉及“保本付息”的相应条款。
需要注意,这类协议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也就是一旦出现问题,投资者日后维权时拿着这份协议找司法机关,不仅得不到保护,甚至协议行为本身就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犯罪。
结语:
除了上述私募基金募集流程中可能涉及的违法违规问题之外,私募基金相对高收益的特性也决定了其较高的投资风险。
作为投资者来说,需要注意的是,私募基金面临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也许无法把控,但是上述法律合规问题却是可以提前风控的。
#头条法律金牌普法官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