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秘籍

为什么基金盈利,基金经理反而不赚钱-基金公司市场部待遇

小智 0

群友们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有些基金连年亏损,但是基金经理还活的很滋润。基金规模年年新高。反而那些赚钱的基金,规模一直上不去,就在几十亿甚至几亿晃悠。当然这里边有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基金经理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管理费,而管理费是根据管理资金的规模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当然部分基金还有一个超额业绩分成,这是锦上添花的部分,雷打不动的还是管理费收入。所以规模第一大基金,不管盈亏,管理团队的收入都非常高。

那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基金连年亏损,反而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费越收越多。这还要从市场参与者也就是基民的心态入手去分析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投资基金的基民大致分两部分:行情好的时候一次性投入和不管行情好坏坚持定投。前者投机属性更强,所以风偏承受能力比较高。后者属于收入来源稳定的,很多投资基金的钱都是额外富余的钱,是不是投资基金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反而投资基金后,对未来收益有一定的憧憬。但是总体来说相对投资股票,投资基金的人都是比较偏保守文件的投资者。风偏高的那部分人,投资相对激进,如果基金出现亏损,这些人都惯性思维是择机补仓降低成本,一般很少有人在亏损20%以内去做止损。甚至根本就没有止损的概念,他们容易接受的理念往往是价值投资,越跌越有价值。跌下来尤其是跌到多的时候,反而是抄底的好时候,当然这种抄底可能多数是半山腰甚至刚从山顶下来。

另外一批定投的人,逻辑就更简单了,反正每月发工资后,放支付宝或者天天基金这些地方,自动划扣,甚至很多银行就支持基金定投自动划扣。几百块或者几千块,对生活不构成影响,很多甚至定投后都忘记有这么个代扣了。不自觉每月就给基金贡献了增量资金。他们中很多人根本不看账户,所以不管涨跌都不会卖。即便看账户的,看到跌下来或者跌很多,通常的做法也是继续默默的定投,心理还是钱又不影响生活,补仓降低成本说不定将来还能获得大盈利。以上投资亏损基金的基民的心态,决定了很多基金越下跌,买入的人越多,或者说至少是能源源不断买入。再配合管理团队造势讲故事,如果赶上一个长期风口,即便一路下跌也有抄底的,比如新能源,医药之类的。听着故事和未来都不错,但是就是一路下跌。当然下跌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足够丰满就可以。

说完不赚钱的基金,再说说赚钱的基金吧。这个比不赚钱的基金就简单很多了。这里所说的简单,主要还是基民对基金的态度简单,赚钱了嘛,肯定卖出吧,落袋为安的心态。买入后比存款赚的多,还不抓紧提出来啊。当然也有基民发现赚钱了,就抓紧买入的。反正不断的有人卖出,有人买入。来来去去,沉淀下来的资金增量有限,结果就是规模很难上去。当然作为持续盈利基金的管理人,收入规模就相对小很多,毕竟存量增长乏力。没有规模,管理费上不去,如何提升管理收益。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金融处置效应,投资人在投资股票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卖出盈利的,继续持有或者去补仓亏损的。

当然还要引入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消费心理学概念:损失厌恶。当面对相同的损失和获得的时候,人们更在意的是损失多少,这种厌恶超过获取所带来的快乐。比如你丢100块的痛苦是超过赚100块的快乐的。

基于以上两个简单的基本原理,不难发现一个比较违背常识的现实。亏损基金因为不割肉,甚至还要补仓,所以规模越来越大。而盈利基金,基本小赚就跑,生怕后边亏损。导致基民赎回频繁,规模很难做大。所以现在一个狗血的现实是,基金经理宁可做亏或者微幅盈利,也不愿意大幅盈利。毕竟赚规模的钱,盈利了,规模没了,自己利益没法最大化。当然有长久打算或者真正有能力的基金经理也会选择把产品做到极致盈利,打出来名声后就可以自己创业去搞私募了。相对来说投资策略更灵活,收入来源更广泛。我们倒是比较尊重这样的基金经理,首先他们把产品做盈利是让散户基民赚钱,其次他们出来自己搞私募,不坑穷人的钱。300万的起步门槛,救赎了太多冲动投资的小散。

欧大师系统门窗代理

断桥铝门窗定制

欧大师系统门窗

相关内容